如果管用的話,就不會那么多抑郁的孩子了。
大吼大叫只會讓孩子學會大吼大叫,讓孩子自卑膽怯,讓孩子恐懼權威,讓孩子不再與家長溝通。
仔細思考一下,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什么會大吼大叫?
再仔細回憶一下,大吼大叫之后,孩子的反應是怎樣的?
面對孩子,家長不可能一直處于大吼大叫狀態(tài),那現(xiàn)在想一下對孩子充滿愛和溫柔的時候。
這個時候的你,感受是怎么樣的?說了什么話?
孩子的反應又是如何?
達成的效果如何?
今天早上,孩子吃飯的時候,看著他閉著眼睛,嘴巴含著飯一動不動;而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我心里的焦躁就升騰起來了,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吼他。
于是,我說:“我看著你這么吃飯,心里很焦躁。”
孩子說:“我很困?!?/p>
我這次沒有任何思考的回了一句:“為什么會困?”
這句話一出口,看著孩子閉口不說話,我就知道溝通失敗了。
因為之前多次說過,他晚上要早睡一會兒,早晨就不會那么困了。
雖然我沒有大吼大叫,但那句為什么里含著不滿的情緒和挫敗感,孩子立即感受到了。
更不用說大吼大叫了,大吼大叫時,憤怒、無助、焦躁各種負面情緒都隨著聲音發(fā)泄了出來,當孩子接收到這樣撲面而來的情緒時,會感到害怕、受傷、委屈、無助和痛苦。
大吼大叫的直接原因是沒有處理好的自己的情緒、以及沒有其他辦法可以使用。
尤其是在有各種壓力的情況下,吼叫更容易出現(xiàn)。
當家長知道了吼叫并不管用,而且還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時,肯定不想再去吼叫孩子,我們管教孩子不是不愛孩子。
每個家長都能做到不大吼大叫,但這需要花一些功夫,尤其對于已經習慣吼叫的家長。
在平靜的時候,總結一下什么時候最容易吼叫?孩子做了什么樣的事情時,自己會忍不住吼叫?
把所想到的記錄下來,首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再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自己是不是壓力大了?自己的需求是不是沒有滿足?自己的內心是否有不安全感存在?
我曾在一遍遍反思中,理解了一個道理,我對很多人不滿意、對很多事情不滿意,根本原因在于我對自己不滿意。當我真正的理解了自己、理解自己的行為時,我突然就理解那些人和那些事情。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心態(tài)、情緒處理好了,才能更好的面對他人。
然后再看怎么幫助孩子矯正不好的行為、鼓勵好的行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感受、情緒、思考、性格,在愛他尊重他的基礎上,去管教他。
人總是會關注負面的東西,我們知道這件事了,那就在關注負面的東西及時轉移到積極的事情上。
積極的事情、美麗的事情會讓我們心情放松和愉快。
當孩子遇到危險,而你來不及奔跑過去的時候,就可以吼叫。
比如,孩子在行走時,有車輛要經過,你的吼叫是在讓孩子停下腳步,是在救孩子的命。
這里的吼叫是針對危險情況,或者有些吼叫是針對事情本身,并不是針對孩子,孩子會理解這時的吼叫。
有一本書叫《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我的很多感想來自于此書,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去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