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黃為主的通腑祛邪治療
以大黃為主的祛除濕濁水毒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主要應用方式有口服和保留灌腸兩種。
①大黃粉, 每次3克,每日3次,吞服。
②生大黃10克, 黑大豆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③大黃15克, 芒硝10克,茯苓15克, 澤瀉15克,陳皮12克,黃芪30克,黨參30克,焦三仙各15元, 甘草8克,水煎服。
④生大黃15克, 生牡蠣60克,制附片30克, 濃煎成15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一2次。
⑤生大黃15克, 蒲公英30克,煅牡蠣30克,煎水600毫升,保留液腸( 20分鐘),每日1次。個別病重者每日2次,以病人日瀉3—4次為宜。
以大黃為主的中藥保留灌腸可按辨證配用不同藥物,如銀花、槐花、黃芩、白頭翁、益母草、山梔等。
以大黃為主的祛邪治療能增加腸道氨質(zhì)清除值,降低非蛋白氦,緩解氨質(zhì)血癥癥狀。在具體應用時應根據(jù)病情、體質(zhì)、血壓高低、電解質(zhì)情況和排便次數(shù)等,掌握好配伍劑量和間隔時間,注意電解質(zhì)平衡,切忌操之過急。同時,在使用過程中,可酌情配用調(diào)理脾胃之品。血氮降低后應注意補脾益腎,活血養(yǎng)血等治療,以期改善腎功能。
活血化淤治療:
(1) 當歸30克,川芎12克,丹參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玄參15克,豬苓30克,黃芪30克, 山楂15克, 大青葉30克,銀花藤30克,水煎服。
(2) 丹參注射液,每次8一16毫升, 加入10%葡萄糖液作靜脈滴注。
動物實驗證明,活血化淤方藥有改善腎血流,增強腎小管排泄,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性,減少血小板凝聚,抗凝血等作用,有利于增生性病變的轉(zhuǎn)化和吸收,促進已損組織的修復?;钛偎幣c清熱解毒藥合用,可以抑制腎小球萎縮和纖維組織增生,促進廢用的腎單位逆轉(zhuǎn)。
以扶正為主的治療:
(1) 冬蟲夏草6克,研粉沖服,此為一日量,并配合服用辨證論治方藥。
(2) 紅參10克,淫羊藿30克,枸杞15克,白術(shù)15克,山藥30克,補骨脂12克,黃芪30克,澤瀉15克,茯苓30克,大黃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臨床經(jīng)驗表明,補益脾腎方藥對改善整體狀況、平衡陰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腎功能都有一定療效。調(diào)節(jié)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的內(nèi)環(huán)境平衡是重要的治療措施?!渡虾V嗅t(yī)藥雜志》1984年第二期報道,用冬蟲夏草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提高,腎功能改善,血色素升高;也有病人尿素氮下降而肌酐并未明顯下降,患者病情卻明顯好轉(zhuǎn),由不能進食到順利進食,由不能起床到下床,可以維持正常生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提示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的內(nèi)環(huán)境不平衡情況得到某種程度的改善,從而使患者健康狀況有所好轉(zhuǎn)。
最后,必須強調(diào),由于慢性腎功能衰竭多見于多種慢性腎臟病的晚期,因此,加強對原發(fā)病(如慢性腎炎等)的防治,注意早期維護和恢復腎功能很有必要。對慢性腎炎患者來說,重視腎功能衰竭前的治療,把維護腎小球功能作為治療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比清除水腫、減少尿蛋白的治療更有現(xiàn)實意義。這一論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