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宋青花瓷省油燈碗!!!

宋青花瓷省油燈碗

福建邵武 方玉瑞

燈盞是古代照明用具。瓷制燈盞始于東漢,盛行于三國以后。六朝時的燈盞,通常由油盞、托柱、承盤三部分組成。三國西晉的越窯青瓷制品,有的將托柱做成人形和熊形、羊形、牛形等動物形,承盤下安三個獸形或蹄形足。南朝的燈盞多無足,而托柱變得很高。唐代常見的造形為碗碟狀,內(nèi)壁有一圓環(huán)。據(jù)陸游《齋居紀事》載,蜀中有一種瓷制省油燈盞,在夾層中注入冷水以降溫,可省一半的油。bbs.findart.com.cn

據(jù)《中國陶瓷史》第202 頁載:“四川地區(qū)唐代瓷窯以邛崍窯有代表性。油燈的制作也極別致,燈盞為夾層,中空。可以注水降低燈盞的熱度,減少油的過熱揮發(fā),以達到省油的目的。這種燈為四川地區(qū)所特有,南宋時期仍沿襲燒制,《老學庵筆記》里所提到的省油燈,其形式與唐代邛崍窯油燈大體相同”。這說明唐代四川邛崍窯當時就以燒制瓷燈碗(夾層省油燈)和各種瓷塑、瓷俑聞名全國,并延續(xù)燒制到南宋。另見有遼代青瓷摩羯省油燈,因形似印度神話中的摩羯魚而得名,燈腹內(nèi)隔成前后兩室,前室盛油點燈,后室注水降溫,可減少蒸發(fā)性油耗。據(jù)查元代不見省油瓷燈的文獻記載,明、清兩朝的照明瓷品以燭臺為多見,瓷燈也呈現(xiàn)造型多樣、新穎別致、式樣變化很多,但已不見了瓷質(zhì)夾層省油燈碗的蹤跡。bbs.findart.com.cn

筆者的私人古陶瓷研究陳列室《富屯寶齋》收藏有一青花瓷省油燈碗(見圖)。該燈碗高6.8厘米,口徑9.8厘米,足徑6.3厘米,圈足高1.8厘米。整器造型為高足碗盞型,口沿外卷,壁斜直、高圈足、挖底較淺。燈碗上部為一盞形,盞中塑立一小圓柱,中空,圓柱近底處挖一小孔與盞通,以便穿插燈芯,盞內(nèi)可盛燈油。盞下粘接一高足碗,碗盞之間為夾層,中空。碗孤腹上部有一小孔,可注入冷水,以降油溫,達省油之目的。整器的胎細白堅致,瓷化程度好,釉色勻凈透亮,地釉色澤為青白色,開片紋中土沁嚴重,并有使用過留下的明顯痕跡,應為古墓出土之物。燈碗腹部外壁主題紋飾為對稱的兩組折枝簡筆花草紋,用筆流動而自然,青花色澤灰藍編黑,枝、葉、花的呈色分別由淺入深,有暈散。施釉不及底足,圈足內(nèi)無釉,砂底見旋坯紋,底用墨楷書“庚申榮立”字銘。筆者為確定該青花瓷省油燈碗的年代、窯口,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對各朝青花瓷經(jīng)過認真仔細的排比鑒別后,最后斷為宋代淅江生產(chǎn)的青花瓷省油燈碗。其考證鑒真要點如下:bbs.findart.com.cn

1.從瓷品年代考證,只見有隋、唐時期四川省邛崍窯生產(chǎn)青瓷燈碗(夾層省油燈),并延燒至南宋。成都琉璃廠窯宋代也有燒制,但胎多為紫紅,釉以青綠為主色,四川地區(qū)宋代不見青花瓷生產(chǎn)。元、明、清均不見有省油燈碗器型實物發(fā)現(xiàn)的文獻記錄,該燈碗的下限年代應為南宋時期。

2.從青花起源考證,我國唐、宋、元已有青花瓷生產(chǎn),是不爭的事實。但目前發(fā)現(xiàn)并經(jīng)專家認定的宋青花瓷只有兩件碗及21塊碎片,并經(jīng)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檢測,初步斷為淅江產(chǎn)品,所用青料為淅江江山產(chǎn)鈷土礦。淅江省龍泉金沙北宋塔和紹興南宋末翠環(huán)塔所出土青花瓷片證實,宋代淅江地區(qū)已燒青花瓷器,而且早到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比景德鎮(zhèn)青花早兩個世紀(景德鎮(zhèn)青花瓷始于南宋)。該燈碗為淅江所產(chǎn)可能性極大。bbs.findart.com.cn

3.從燈碗器型考證,具有五代大足碗(足經(jīng)約為口徑的二分之一)和北宋高足碗(圈足高約為全器的四分之一)的造型特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該燈碗的器型風格競與1957年淅江龍泉金沙北宋塔基出土的一件宋青花花卉紋碗造型紋飾特征幾乎一致(見朱裕平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中國瓷器鑒定與欣賞》第3 頁插圖), 此件宋青花花卉紋碗青花經(jīng)測試含錳量很多,近淅江江山縣鈷土礦,與同期景德鎮(zhèn)窯有別。該燈碗的器型特征與淅江產(chǎn)宋青花碗風格一致。bbs.findart.com.cn

4.從燈碗呈色考證,地釉色澤為宋青花瓷典型的青白色,釉色勻凈透亮;青花呈色灰藍偏黑,紋飾的呈色有濃淡層次,見暈散,與上述淅江產(chǎn)宋青花花卉紋碗完全相同,用的應是淅江江山縣產(chǎn)的鈷料。兩碗所繪的又都是對稱的而組簡單的花卉紋,用筆流動而自然,系用較粗的筆觸一筆畫成,生動而流暢。胎細白堅致,瓷化程度好,不見火石斑窯紅,與當時景德鎮(zhèn)窯產(chǎn)品有別。該燈碗所用的鈷料產(chǎn)地應為淅江江山,應斷為淅江宋代某古窯址所生產(chǎn)。bbs.findart.com.cn

5.從碗底款識考證,墨書“庚申榮立”四字中,

“庚申”兩字應為干支款,在宋代(960-1279年)319年中,遇有“庚申”干支年的只有六個,分別為:建隆元年(960)、天禧四年(1020)、元豐三年(1080)、 紹興十年(1140)、慶元六年(1200)、景定元年(1260)。上述六個“庚申”干支中,建隆、天禧、元豐為北宋,紹興、慶元、景定為南宋。也就是說,在上述六年的時間中,該燈碗的主人買回了在當時應該是非常稀少和珍貴的青花瓷省油燈碗,并鄭重地用毛筆在碗的砂底上署了款,以示“榮立”。但根據(jù)該燈碗的造型風格及青花鈷料與淅江產(chǎn)宋青花碗(977年施入塔基)相同的特征, 該燈碗為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的產(chǎn)品最為可能。bbs.findart.com.cn

唐代四川邛崍窯當時就以創(chuàng)造了省油青瓷燈而聞名全國,并延燒至南宋。象省油瓷燈這樣的名瓷,不可能不得到各地瓷窯的仿造,宋代淅江以新創(chuàng)青花來仿制名瓷品應該說是完全可能的。有關(guān)宋青花的文獻資料及實物標本實在太少,對唐、五代與遼、宋與金、元青花瓷的鑒別、斷代、判窯口是個不小的難題。

筆者的私人古陶瓷研究陳列室《富屯寶齋》,至今尚收藏有部分古青花瓷器,其瓷品器型、制作特征、裝飾方法、圖案花紋、胎釉特點等總體風格,可以確定是早期的青花瓷,而不是明、清及后仿之物,但卻無法給予準確地斷代、判窯口。究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本人的學識經(jīng)驗欠缺問題;二是權(quán)威性的文獻資料嚴重缺乏問題;三是古陶瓷器來源問題。閩北山區(qū)古玩市場上的出土古陶瓷,大都是亂事盜掘或農(nóng)民耕地開荒時出土,缺乏具體確切的墓葬考古資料等科學斷代依據(jù)。上述青花瓷省油燈碗就是本人早年在閩北古玩市場上一農(nóng)民手中購得的出土物,擱置多年,無法鑒別。今年以來,本人對所收藏歷代青花瓷器,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排比,發(fā)現(xiàn)了十多件制作、造型和圖案花紋等各方面都和典型的明、清青花瓷有明顯區(qū)別的早期青花瓷器,并開始對我國青花瓷的起源進行追溯,同時用本人收藏的一件北宋“紹圣四年七月日”釉下鈷料款的青白釉大谷倉實物進行比照印證研究,方有宋青花之考。可能有牽強附會之嫌,特此請教于各位專家先賢,以此作為對我國早期青花瓷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實物資料,并盼望通過各位專家先賢的努力,在早期青花瓷研究方面,能突破以往的框框,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bbs.findart.com.cn

主要參考資料目錄:

1.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 文物出版社1982年出版、1997年再版《中國陶瓷史》

2.馮先銘主編 國家文物局1994年11月版國家文物教材《中國陶瓷》

3.馮先銘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古陶瓷鑒真》

4.朱裕平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中國瓷器鑒定與欣賞》

5.余繼明、楊寅宗主編 新華出版社1992年1 月版《中國古代瓷器鑒賞辭典》bbs.findart.com.cn

6.陳德富著 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版《中國古陶瓷鑒定基礎(chǔ)》

回貼1:

請附底圖.欣賞了

回貼2:

偶看是元末明初的青花。青花始見于唐(燒唐三彩時,有用鈷藍偶爾燒些單彩,但窯溫低胎骨松,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青花),發(fā)展于宋(釉下加黑、褐彩),成熟于元,明清成為中國瓷器主流,直到現(xiàn)在。樓主的文章好學習了。寶貝油燈,偶看元末明初的。說的不對請見諒。

回貼3:

是宋青花嗎?請上底讓我們好好看看吧!如果就只憑這些我也是與秋農(nóng)朋友的看法一樣哩!

回貼4:

開門老器,應是明早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民窯青花】明民窯青花瓷畫記-搜藝搜
[轉(zhuǎn)載]元青花瓷鑒定九個要件
轉(zhuǎn)載一篇吳忠信老先生寫的關(guān)于建國瓷廠的文章
元青花瓷器的市場調(diào)查
德化陶瓷-德化陶瓷制作工藝流程
玉文化中的四種現(xiàn)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