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從犯之本質特征在于參加共同犯罪是違背其意志的,換句話說其本身沒有犯罪的故意,其參加犯罪是在他人之精神強制比如威脅、揭發(fā)隱私等情形下不自愿而作出的。那么被脅迫犯罪能否免除處罰?關于這個問題,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詳細解答。
一、以下幾種情形下應當認定為脅從犯:
?。?)行為人身體受外力強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況下的行為,其行為無法表達其主觀意志,不可能具有罪過,不構成犯罪,也便沒有脅從犯之說;
?。?)對于原來被迫參加,而后來變被動作主動,積極實施犯罪的,不宜定脅從犯;
?。?)被誘騙而參與到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脅從犯。
二、按照這一通說中,脅從犯具有以下特征:
?。?)脅從犯是被脅迫參加犯罪的:
共同犯罪人中的主犯和從犯,雖然作用有所不同,但從主觀上來說都是自覺自愿地參加犯罪的,他們在共同犯罪中都居于主動地位。而脅從犯的特殊之處就在于他是被動地參加犯罪。脅從犯本來沒有犯罪意圖,因為遭受他人的威脅強迫,為了避免本人及其近親屬遭受傷害或不利,不得不實施犯罪。行為人實施犯罪乃是受脅迫的結果,其主觀上不愿意犯罪,或者說實施犯罪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他的意愿,其參與犯罪具有一定的消極性。
?。?)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較?。?/p>
這是從社會危害性的角度來說的。通說認為,我國刑法對共同犯罪人的分類是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為主要標準的。主犯、從犯、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呈現(xiàn)出遞減趨勢。脅從犯之所以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不僅僅在于他是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比較小。脅從犯就是依照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而劃分出的一類獨立的共同犯罪人,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應當小于主犯和從犯。
(3)脅從犯兩個特征之間的關系:
通說認為,被他人脅迫參加犯罪,這是脅從犯的本質特征;在共同犯罪中應當起較小作用,這是脅從犯的法律特征.脅從犯的認定應當堅持這兩個標準的統(tǒng)一,即不僅要看行為人實施犯罪時是否遭受他人脅迫,而且還要衡量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只有行為人被他人脅迫參加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次于從犯)時,才能說行為人是脅從犯。
三、被脅迫參加犯罪可減輕處罰嗎:
我國《刑法》第28條規(guī)定:“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或免除處罰?!边@條規(guī)定將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定義為脅從犯。脅從犯是我國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種類,是我國“懲罰與寬大相結合”政策中“脅從不問”在刑事立法中的體現(xiàn)和發(fā)展;由于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小于從犯的作用,因而對脅從犯的處罰上要輕于從犯.這一觀點是當今刑法理論界關于脅從犯的“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