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有一個疑問,現(xiàn)在的抗日影視劇中,為什么把日本人叫做日本鬼子?這個“鬼子”的喊法由來是怎樣的?
早在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常受到日本海盜的侵擾,“倭寇”就是當時對日本海盜的稱呼。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法軍隊入侵中國,由于洋人的長相在當時人看來非常怪異,慢慢的“洋鬼子”成為外來入侵者的代名詞。
而日本由“倭寇”變?yōu)椤肮碜印笔窃趺磥淼哪??有兩個說法,第一個是在甲午戰(zhàn)爭前,李鴻章出使日本談判,在談判會上,日本人突然亮出一個對聯(lián):“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頭上,單戈獨戰(zhàn)”,這是日本人炫耀他們軍隊兵強馬壯可以踏平大清,李鴻章毫不示弱的對出下聯(lián):“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意思是日本倭寇來偷大清龍衣,但變成了小鬼跪在大清龍衣旁,被大清手到擒拿!
自此以后,國人對日本入侵者由“倭寇”而改叫為“鬼子”了。
還有一個說法是“鬼子”這個詞在日語中有三個意思,一是長得不像父母的孩子,二是出生時就已經(jīng)長了牙的孩子,三是像鬼一樣胡來的人。早期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覺得“鬼子”這個詞非常適合日本侵略者,尤其是日本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像惡鬼一樣毫無人性,于是將入侵中國的日本人稱為“鬼子”。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惡行罄竹難書,用惡鬼形容毫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