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深海魚一般長得都很丑?難道就如網(wǎng)友所說“反正沒人看,隨便長長”?
據(jù)@柴知道 科普有一種魚被評為“世界上最丑的魚”:水滴魚。這種魚被打撈上來后就變成一堆爛肉,加上章魚哥的癟鼻子大嘴巴,好像沒人能幫他辯駁。
當(dāng)它在深海里,長得還算可以,說不上還好看,但也不丑。不過人類把它打撈上來讓它失壓膨脹后,就不忍直視了。
除了水滴魚,深海里還有許許多多長相奇特的魚類,不是頭頂小燈籠,就是長了張血盆大口,普遍特征都是大嘴巴、大眼睛,長了各種觸須。
這些魚類之所以長成這樣與深海的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由于深海缺少光線,魚類就進化出了大眼睛以吸收足量的光線。有的甚至具有發(fā)光器,用來吸引獵物。
此外,在深海里食物匱乏,所以深海魚類要想活命,就不能放過任何一個進食的機會,于是進化出與身體比例不協(xié)調(diào)的大嘴,并且布滿尖牙利齒。
許多深海魚還具有不少的觸須,這些觸須也是為感知環(huán)境而生,可以感覺水流的波動以及物理的碰觸。
再者,深海魚長得丑并非它們所愿,畢竟所面臨的水壓太大了。在海平面200米以下,壓強就可達到海平面大氣壓的20倍,那些生活在水下幾百米或上千米的魚類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深海魚在這樣嚴苛的環(huán)境下生存實屬不易,基本顧不上打扮自己,得優(yōu)先考慮生存。所以對它們來說,反正不開燈你也看不清,就長得隨意一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