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3年,太平公主意圖謀反,不料事情泄露,唐玄宗李隆基下令鏟除太平公主集團。
事發(fā)后,太平公主逃入山中寺廟,三天后才回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她的兒子和黨羽被殺的達數(shù)十人,但小兒子薛崇簡卻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賜薛崇簡姓李,又準許他留任原職。
至此,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這段姑侄斗法宣告結(jié)束,但要說明白其中的各種因果關(guān)系,那就不得不從李隆基的祖母武則天開始說起。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生中充滿了各種傳奇經(jīng)歷,但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她,而是她的孩子們。武則天一生有兩個丈夫,分別是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其中后者生有四子二女,長子李弘、次子李賢、長女安定公主,都死的不明不白,但多多少少和武則天有些關(guān)系。
據(jù)說,安定公主是武則天親手掐死的,用來嫁禍當時的王皇后;李弘據(jù)說是被武則天下毒害死,李賢則是武則天主政后派人逼死的。
除了死去的三人外,武則天還有二子一女。6
83年年底,高宗李治死后,由武則天的三子李顯繼位,是為中宗。到了第二年,李顯立韋氏為皇后,又想封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有大臣阻止,李顯怒道,“就算我把天下給了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
”結(jié)果惹怒了武則天,被廢黜為廬陵王。當時的韋皇后始終不離不棄跟隨李顯,風(fēng)雨之中,兩人反而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
李顯被廢后,武則天改立自己的四兒子李旦繼位,是為睿宗。同時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掌握實權(quán),到了690年武則天正式稱帝,李旦請求賜姓武,從皇帝變成了皇太子。
693年武則天聽信讒言,殺了李旦的太子妃和德妃,其中德妃竇氏就是李隆基的生母。為此李旦失寵,武則天將李顯召回,立為太子。705年,“五王”發(fā)動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讓位給了李顯。
作為對韋皇后當初不離不棄的報答,李顯每次上朝都讓韋皇后陪著,還任用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由于李顯的縱容,當時朝中形成一個以韋皇后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這個武韋專政集團囂張到什么程度呢?
舉個例子,當時有個大臣叫燕欽融,曾當面指斥韋后干預(yù)朝政,圖謀不軌。李顯聽后,無話可說,便讓燕欽融暫時退下。誰知燕欽融還沒有走出朝門,韋后便指使親信兵部尚書宗楚客派人把燕欽融追回,當著中宗的面,在大殿的庭石上把他摔死。
710年,韋皇后下手毒死了李顯,立十六歲的李重茂為帝,史稱少帝。很明顯,此時的韋皇后已經(jīng)動了當皇帝的念頭,想要效法武則天,等待機會廢掉或者殺死李重茂,自己做第二位女皇帝。但是,她還要顧忌另一個勢力,那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次女,也是最小的一個孩子,是李顯和李旦的親妹妹,大概比李顯小9歲,比李旦小3歲。
太平公主16歲的時候,下嫁高宗的嫡親外甥薛紹,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但是,武則天過于疼愛這個小女兒,她覺得薛紹家配不上太平公主,于是在薛紹哥哥謀反事件中,硬是對不相干的薛紹杖責(zé)一百,并將其活活餓死在了大牢之中。
太平公主和薛紹共有二子二女,:長子薛崇訓(xùn)、次子薛崇簡,長女薛氏,次女萬泉縣主薛氏。薛紹死的時候,薛崇簡還沒有滿月。
太平公主因為這件事情也非常的傷心,更是對婚姻充滿了各種的失望,后來武則天因為看自己的女兒實在太孤獨,就打算讓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不過太平公主看不上這個人,此事作罷。后來,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能嫁給武攸暨,還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再嫁之后的太平公主變得十分放蕩,不僅大肆包養(yǎng)男寵,與朝臣通奸,并將自己中意的男寵(張昌宗)進獻給武則天享用,還因為相貌俊美的帥哥崔湜與上官婉兒鬧成了情敵,使得上官婉兒徹底倒向了韋皇后實力集團。
這些是太平公主的私生活,且不去深究??傊?,太平公主很受武則天的喜歡,認為她很像自己,經(jīng)常和她談?wù)撜拢@足以證明太平公主具有非常杰出的政治才能。
據(jù)說,當時的酷吏來俊臣就是太平公主鏟除的。但是,不知道武則天怎么教育的,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家的媳婦,但政治上卻一直是堅定的李家擁護者。
神龍政變時,太平公主因為參與有功,被封為“鎮(zhèn)國太平公主”,從此太平公主開始走到臺前,參與到政治中來。
李顯對這個親妹妹也很信任,很多權(quán)力都交給了她,所以那時候韋皇后一黨雖然勢力很大,但對太平公主還是有一定的顧忌。
好了,李顯、李旦兄弟和太平公主兩條支線表述完畢,現(xiàn)在事情回到了同一時間線上。韋皇后毒殺李顯后,想當女皇的意圖已經(jīng)十分明顯。感到危機的太平公主找到了她的小哥哥李旦,兩人決定聯(lián)手反擊,因為此時的李旦被封為“太子太師”的虛職,已經(jīng)完全被架空了。
為了保密,太平公主這邊派出的是她次子薛崇簡,李旦這邊派出的是人稱“三郎”的李隆基,作為雙方代表進行聯(lián)絡(luò)。
估計就是在這個時期,薛崇簡和李隆基建立比較深厚的友誼,李隆基清楚了解了薛崇簡的人品,而薛崇簡也深深知道了李隆基的能力。
710年7月,李隆基發(fā)動唐隆之變,韋后及其女安樂公主被斬殺,太平公主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座,并擁立李旦為帝。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為歷朝公主權(quán)勢之頂峰。
李旦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所以朝政權(quán)力逐漸集中到了太平公主手中,可以說已經(jīng)是權(quán)傾朝野了。這就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已經(jīng)成為太子的“三郎”李隆基。
太平公主是一個對權(quán)力非常有欲望的女人,但她并不想當皇帝,畢竟她的母親武則天的下場她是看到了的,如果她當了皇帝,那么將來皇位傳給誰呢?
恐怕最后還是只能交給李隆基。既然如此,又何必麻煩呢,不過權(quán)力還是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
但李隆基不這么想,作為太子,他對太平公主權(quán)力的膨脹極不放心,于是開始與太平公主針鋒相對。而李旦夾在自己妹妹和兒子之間,十分的為難,他小心翼翼地尋找著政治平衡,不想傷害任何一個人。
這樣的日子很快就讓李旦感到疲憊不堪,不久之后他感到身心俱疲,恰好這時候太平公主指使人對李旦說,“天上出現(xiàn)異象,這預(yù)示著太子可能要當皇帝了?!边@本來是離間李旦父子關(guān)系的計謀,不料李旦聽后大叫,“正好!”于是準備禪位給李隆基。太平公主大為后悔,再趕去勸阻時已經(jīng)晚了。
712年,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李旦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fā)生尖銳的沖突,當時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
但是,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對她的做法很不以為然,經(jīng)常勸阻她不要跟李隆基作對,為此太平公主多次用鞭子抽打他。
我想,薛崇簡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在之前的合作中,和李隆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薛崇簡深深了解李隆基的能力和手腕,知道自己母親是斗不過李隆基的,一旦失敗,下場必定慘不可言。
當然,也有腦洞大開的朋友認為,這是太平公主為自己留的一條后路,以便萬一將來失敗后,留下一點骨血。
總之,在接下來的斗爭中,李隆基依仗皇權(quán)的尊崇地位,逐漸占了上風(fēng)。被逼到絕境的太平公主決定放手一搏,效法當年韋皇后的做法毒死李隆基??上虑閿÷?,李隆基先下手為強,以雷霆之勢誅除了太平公主集團。
713年,太平公主事敗后逃入山寺,直到事發(fā)三天以后才出來,向哥哥李旦請求救命。李旦于心不忍,于是向兒子李隆基說情,但是李隆基沒有接受,最終還是下詔賜死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死后,她的兒子和黨羽悉數(shù)被殺。
而薛崇簡因為平日屢次諫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責(zé)打,竟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賜他姓李,并準許他留任原職。
薛崇簡改名為李崇簡后,便銷聲匿跡。根據(jù)史料記載,李崇簡在太平公主事敗后,隨即被送出長安,任蒲州別駕,安置于溪州。724年,其妻武氏病死,李崇簡心情郁悶,也于同年病逝,死后葬在了黃山之原。
綜上所述,唐朝這段歷史亂得很,但全是一家人在窩里斗,李顯被自己老婆韋皇后和女兒害死,韋皇后被自己侄子和小姑子殺死,李隆基最后又斗倒了自己親姑姑,并賜死了她。
李隆基殺太平公主是典型的政治斗爭,從歷史記載看,李隆基也是一名十分出色的政治家,所以無論其父李旦怎么求情,李隆基還是殺了太平公主。
而對于自己的表弟薛崇簡,李隆基沒殺他的理由可能很多,比如兩人之間畢竟有過一段深厚的友誼,比如李隆基不忍心太平公主絕后而未趕盡殺絕,比如薛崇簡曾勸阻過母親不要與李隆基作對,等等。
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薛崇簡在太平公主死后,不會再對李隆基形成任何威脅,殺之無益,而不殺他的話,卻還能為自己博來一個“仁君”的名聲,說到底,還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