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在明朝的十六位帝王中,明宣宗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勤政愛民的明君。
明宣宗在位期間勤于政事,任用楊士奇、楊溥、楊榮等名臣,使朝廷清明;停止了下西洋、征交揆等耗費(fèi)民力的對外擴(kuò)張行動,令明朝百姓得以休養(yǎng);平定了叔叔漢王朱高煦發(fā)動的叛亂,鞏固了大明皇權(quán)。
大明王朝在明宣宗的任內(nèi),可以說達(dá)到一個繁榮的盛世。然而,就是這位兢兢業(yè)業(yè)、勤政愛民的明宣宗卻有著一個戲稱,就是“蟋蟀皇帝”。明宣宗之所以會得到這個“雅號”,同他的一個愛好有關(guān),這個愛好就是“斗蟋蟀”。
“斗蟋蟀”對于明宣宗而言是一個一生的愛好,從童年時代起明宣宗就十分熱愛“斗蟋蟀”。待明宣宗繼位之后,明宣宗依舊沒有忘記“斗蟋蟀”的愛好,在政事之余,常在宮中斗蟋蟀取樂。
按理說“斗蟋蟀”本來只是明宣宗個人的愛好,小小的蟋蟀也不會對國家造成太大的負(fù)擔(dān)??墒浅Q缘馈吧嫌兴?,下必甚焉?!保鞯亻L官見皇帝這么愛蟋蟀,便紛紛發(fā)動百姓去捕捉上好的“蟋蟀”進(jìn)獻(xiàn)給明宣宗,以求博得明宣宗的“厚愛”,此舉鬧得各地百姓雞犬不寧。
正因著這份對蟋蟀的“熱愛”,百姓們就給明宣宗冠上了一個“蟋蟀天子”的名號。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在撰寫《聊齋志異》時,便引用了這個故事,將明宣宗作為《促織》篇中的人物,將其稱之為“促織天子”。隨著《聊齋志異》的發(fā)行與普及,明宣宗“促織天子”的名聲也就這樣被越傳越響。
不過,盡管明宣宗愛好“蟋蟀”的樂趣為百姓帶來了一定的困惱,但瑕不掩瑜,明宣宗依舊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勤政愛民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