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蒙古鐵騎幾乎是橫掃南宋軍隊,攻城拔寨、戰(zhàn)無不勝,但被一個小小的釣魚城阻攔30多年,直到南宋滅亡也沒拿下。
釣魚城原名釣魚山,位于重慶市合川區(qū),面積約2.5平方公里,被涪江、渠江和嘉陵江三江環(huán)繞,且地勢陡峭,可以說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公元1240年,為抵御蒙古大軍入侵,宋軍在釣魚城修筑防御工事,利用險峻地勢阻擋蒙古騎兵。
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孫子蒙哥成為蒙古大汗后,先后派出大軍征討西亞、高麗、大理,且無往不勝。公元1258年,蒙哥在蒙古鐵騎橫掃歐亞非40多個國家后,又兵分三路入侵南宋,所到之處幾乎無人能擋,直到在釣魚城碰了釘子。
公元1258年年底,蒙古鐵騎兵臨釣魚城下,幾次進(jìn)攻失利后,蒙哥派出使者前往城中招降,守將王堅言辭拒絕,并殺死使者以表明死戰(zhàn)決心。1259年年初,蒙古號稱幾十萬人馬包圍釣魚城,蒙哥大汗蒙哥親自指揮戰(zhàn)斗。
蒙古大軍掃清了釣魚城周圍的南宋勢力,釣魚城處于孤立無援狀態(tài),但憑借天險以及城中數(shù)十萬軍民同仇敵愾的決心,蒙古士兵一次次被擊潰,拿小小的釣魚城毫無辦法。1259年6月,蒙古大軍先鋒主帥汪德臣被釣魚城中巨石砸中,不久就不治身亡。
主帥陣亡后,蒙軍士氣遭受重挫,士兵無心戀戰(zhàn),甚至不敢靠近釣魚城。這種情況下,蒙哥為鼓舞士氣,以大汗身份親自上陣指揮。1259年7月,蒙哥在指揮戰(zhàn)斗中被炮石擊中,很快病逝。據(jù)悉,在咽氣前蒙哥曾下令攻破釣魚城后,屠盡城中老幼為他報仇。
主帥死了,大汗也死了,蒙軍更加害怕了,帶著蒙哥的遺體迅速撤離釣魚城。而當(dāng)時正率領(lǐng)大軍在湖北一帶作戰(zhàn)的忽必烈聽說蒙哥病逝后,也無心戀戰(zhàn),帶著部下返回蒙古,爭奪大汗寶座。
公元1260年,忽必烈成為蒙古大汗后,繼續(xù)入侵南宋,不過這次繞過了釣魚城,重點(diǎn)進(jìn)攻湖北、杭州等地勢相對較平緩地區(qū)。經(jīng)過十多年激烈戰(zhàn)斗,南宋大片領(lǐng)土淪陷。公元1276年,5歲的宋恭帝投降蒙古,臨安淪陷,南宋已名存實亡。
不久,宋度宗庶長子趙昰在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的擁護(hù)下福建福州稱帝,繼續(xù)抵抗蒙古,史稱宋瑞宗,年僅7歲。長期被蒙古大軍追著跑,勞累之下,公元1278年只有9歲的宋瑞宗在廣州病逝,其7歲弟弟趙昺即位,史稱宋懷宗,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
當(dāng)時南宋全國基本全部淪陷,唯有釣魚城屹立不倒,蒙古大軍拿它毫無辦法,但也是獨(dú)木難支,在水源、糧食都被切斷,又無后援的情況下根本撐不了太久。公元1279年元月,釣魚城守將王立與忽必烈談判,同意歸降,但蒙古人不得傷害釣魚城中任何一人,最終忽必烈同意了他的要求,釣魚城至此淪陷。
城破后,城中將士百姓無一人跪地乞憐,32位守城將軍不愿歸降全部拔劍自刎。從1259年蒙古大軍來襲至1279年城破,小小釣魚城堅守20年屹立不倒,若非城中將領(lǐng)主動投誠,至少還能死守10年。
釣魚城淪陷2個月后,南宋殘余主力在廣東崖門鎮(zhèn)慘敗于蒙古大軍,全軍覆沒,陸秀夫背著7歲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十多萬軍民紛紛追隨。戰(zhàn)后,崖山附近海灣浮尸十余萬,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之一,南宋政權(quán)至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