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種消亡的神秘古語,竟然還殘存于江浙話里——吳語里的古越語遺留

本文作者橫山島主,首發(fā)于公眾號“吳語今說”




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              

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          甪直水鄉(xiāng)婦女服飾

宛如江浙的少數(shù)民族。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本文參考資料

[1]鄭張尚芳. 古吳越地名中的侗臺語成份[J]. 民族語文, 1990(6):3.

[2]游汝杰. 吳語方言學[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3]葉玉英. 從古越語到現(xiàn)代侗臺語——語言類型轉(zhuǎn)換的實例[J]. 東方語言學, 2019(2):24

[4]許啟峰, 陳大偉. 《韻英》考[J].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 32(5):6.

[5]游汝杰.漢語及其方言的正偏式構(gòu)詞法[J].語言研究集刊,2018(02):561-570+665.

[6]李心釋,呂軍偉.漢語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語底層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2(01):60-65.DOI:10.13624/j.cnki.jgupss.2010.01.008.

[7]潘其旭.壯語詞序順行結(jié)構(gòu)的A+B型思維模式與漢語詞序逆行結(jié)構(gòu)的B+A型思維模式的比較研究──壯族文化語言學研究系列論文之一[J].廣西民族研究,2000(02):38-53.

[8]臧愛珍.淺析溫州方言同素異序詞[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7):115-117.DOI:10.13971/j.cnki.cn23-1435/c.2017.07.032.

[9]鄭張尚芳. 溫州方言志[M]. 中華書局, 2008.

[10]覃曉航. 方塊壯字研究[M]. 民族出版社, 2010.

[11]李錦芳. 壯族姓氏起源初探[J]. 廣西民族研究, 1990(4):6.

[12]陳連朋,楊海晨.中國古代鳥舟競渡源流的史料取證及考辨——兼論中華競渡文化起源與譜系[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2,39(02):204-213.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2.02.010.

[13]陳馨.日本古代鳥信仰與中朝崇鳥文化[J].日語學習與研究,2021(02):85-92.DOI:10.13508/j.cnki.jsr.2021.02.012.

[14]朱辭.海邊的"羽人"——兼論良渚神徽的社會功能[J].文物天地,2022(03):17-20.

[15]高逸凡. 從“越人”到“吳兒”[D].南京大學,2019.


1


吳語源流



江浙水鄉(xiāng)女性

    華夏方言在今吳語區(qū)的使用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先周。據(jù)記載,吳國的名臣,兵圣孫武是齊國人,后世被杭州灣人民尊奉為“潮神”的伍子胥是楚國人。越國傳奇人物范蠡,被后世稱為“商圣”的范蠡是楚國人。越國的文種大夫也是楚國人。

于是這就引出一個問題

吳國、越國的名臣好多是外國人

    可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吳、越兩國的貴族,是能使用華夏語的。吳國貴公子季扎甚至常年在中原周游列國,想必他可以不需要帶翻譯。

    吳、越兩國的老百姓互相之間也不需要翻譯,學術(shù)研究證明,兩國說同一種語言——古越語,屬于壯侗語族[1][2][3]。


游汝杰《吳語方言學》

    游汝杰老師文章中表明古越語和華夏語之間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筆者給個文學上的例子: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王子(鄂君子晳)乘船游玩,越人船夫唱了首歌。楚國王子聽不懂,讓人翻譯,才知道是一首愛慕的歌。歌詞里有個名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但當時對應(yīng)的古越語發(fā)音只有5字“滲惿隨河湖”,據(jù)鄭張尚芳等學者研究,當時的擬音為srumh dje? ljoi ɡaai ɡaa,不論楚國人還是現(xiàn)代人不靠翻譯根本不明白。

    楚國和中原有較深聯(lián)系,他們的王室必須掌握華夏語。楚國貴族和吳越貴族對話,也需要用到華夏語。楚國王子聽不懂越人歌,只能說明古越語確實和華夏語差別很大。

江浙水鄉(xiāng)的船夫(女性)

    需要再次明確的是,春秋時期,吳國、越國的老百姓都使用古越語,而貴族懂華夏語。也只有貴族的封地才有華夏語的使用機會。古書記載吳國“黑齒雕題,卻冠秫絀”。這種風俗和現(xiàn)在華南和東南亞的壯侗、南島民族類似,顯然吳國百姓也是百越人,這和先秦史料記載吳國越國民俗、語言相同不謀而合。

江浙水鄉(xiāng)穿本土布料服飾的姑娘,宛如到了壯鄉(xiāng)



    到了東漢時期,吳越之地的仍然以古越語為根基。但同時說華夏語的據(jù)點也大量增加。東漢三國時期,在今皖南及周邊的越人和漢人為了反抗政權(quán)和逃稅,而躲進深山,形成影響巨大的丹陽郡山越勢力。最后全被孫吳政權(quán)收編,填進建康(今南京)軍隊中。

游汝杰《吳語方言學》

    雖然當時總體而言說華夏語的據(jù)點北多南少,但是在江浙大地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明顯。躲避戰(zhàn)亂的北方士族、平民也愿意選擇山高皇帝遠的浙南東甌故地。而經(jīng)濟相對落后的南部山區(qū),北方移民也更容易獲得話語權(quán)。



    西晉末永嘉南渡之后,大批北方漢人南遷到江南,發(fā)現(xiàn)吳越方言和北方話明顯不同。很多北方人出于籠絡(luò)、自身仕途等的原因,開始學說吳越方言。而江東士族也開始學習最時髦的方言——洛陽話。

游汝杰《吳語方言學》

    永嘉后,到江南的北方士族和百姓據(jù)考證多達90萬人。東晉南朝設(shè)立喬州郡縣安置南渡的漢人,大多集中在金陵(今南京)。今鎮(zhèn)江地方被整體改成“南徐州”。閩、甌之地大量被永嘉移民潮影響,如溫州前身就是永嘉郡。原本的游離的東甌之地才被逐步拉進“江左”板塊。太湖流域和寧紹平原因為土著實力強大,受影響反而稍小。

    這時候江浙大地的古越語和華夏語都發(fā)生了巨變:

    一方面,華夏語再也不是吳國貴公子季扎那個時代,可以到中原大地周游列國了,它變成了帶有吳越口音的華夏語,又叫金陵雅言。后面會說到,隋朝融合了金陵雅言的正音,被唐朝人認為沾染吳語。

    另一方面,古越語快速衰退,各種使用空間為華夏語所替代。當時的本土語言讓位于金陵雅言,吳越人士所操的語言也很難說是古越語了。



    隋朝一統(tǒng)大江南北,政治中心轉(zhuǎn)回了中原和華北,金陵雅言的地位下降,洛陽話又一次回歸正位。但此時的洛陽話經(jīng)過百年的胡亂,已經(jīng)很難說是非常正宗的華夏語了。隋朝的音韻學家陸法言受命編纂《切韻》,以匡正發(fā)音。據(jù)研究,《切韻》所記發(fā)音并非完全是洛陽話,而很有可能帶有當時的金陵雅言的成分,而金陵雅言又是帶有吳越口音的。到了唐朝甚至有人認為《切韻》是基于吳語的發(fā)音[4](這當然是錯誤的認知)。

六朝舊音多存于江左,故唐人謂之吳音,而以關(guān)中之音為秦音。故由唐人言之則陸韻者,吳音也。

王國維《韻英考》


    自安史之亂(755-763年)后,晚唐五代斷斷續(xù)續(xù)戰(zhàn)亂兩百年,直至吳越獻土(978年)才結(jié)束。吳越國是當時中國少有的安居樂業(yè)、文治昌盛的地方。浙西、浙東共有兩浙十四州(潤常蘇湖杭嚴、越明婺溫處臺衢、安國衣錦軍),所以有詩“一劍霜寒十四州”。長期的政權(quán)穩(wěn)定,為吳語的發(fā)展提供了溫厚土壤。吳語由此初步定型。

    唐末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事情。江浙民間傳言有羅平神鳥出世,能預測吉兇。當時的軍閥董昌太過執(zhí)迷,就造反稱帝,建立“大越羅平國”。羅平就是古越語的“飛鳥”。鳥崇拜河姆渡文化和后來的良渚文化中都廣泛存在[12][13][14],比如河姆渡文化的標致其實就是鳥崇拜。越王劍上的字也是鳥篆——用鳥形狀裝飾的篆字,本質(zhì)上仍然是篆體,對應(yīng)能看懂。

    到了唐朝,當時的吳越人自然已經(jīng)不通曉古越語了,但是古越人的風俗仍然流傳下來,并且在語言上還有一定保留,“羅平神鳥”就是一個痕跡。



    宋亡之后,元朝又胡亂中國百年,使得中原大地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語言——漢兒言語,用奇怪的語序、詞匯說漢語。

俺漢兒 學文書來的上頭,些少 漢兒言語 省得有。

《古本老乞大》

    元朝被推翻后,出生于淮南江北行省的朱元璋想要恢復中原正音,但是當時的文人都不知道漢語演變的道理,他們只是消除了“漢兒言語”,但是對于發(fā)音,他們卻誤以為以前士大夫堅守的讀書音,是被吳語混染的。便以當時的中原話為基礎(chǔ),推出洪武正韻想匡正發(fā)音,可惜收效甚微。

自梁之沈約拘于四聲八病,始分為平上去入,號曰類音,大抵多吳音也。及唐以詩賦設(shè)科,益嚴聲律之禁,因禮部之掌貢舉,易名曰《禮部韻略》,遂至毫發(fā)弗敢違背?!崒W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獨用當并為通用者,如東、冬、清、青之屬,亦有一韻當析為二韻者,如虞、模、麻、遮之屬,若斯之類,不可枚舉?!芯?,一以中原雅音為定。

《洪武正韻·序》

    由此可見,當時的吳語是比中原話更接近古代發(fā)音的,但是反而被無知的學者認為是口音不正。和現(xiàn)在網(wǎng)上某些人的偏頗觀點很像。

    明清時代開始,現(xiàn)代江浙方言的主體層次開始展現(xiàn)出來了。明清層次構(gòu)成文讀音的主要部分,宋元層次構(gòu)成白讀音的主要成分,另外還有更古老的層次,不在吳語的主要層次里,構(gòu)成滯古音。

    “間”讀“尷尬”的“尷”的是白讀音,讀“肩”的是文讀音。

    “汝”讀如“奶”的是滯古音,讀如“樹”的是文讀音。

    “鬼”讀“舉”的是白讀音,讀“軌”的是文讀音。

    為什么吳語詞匯“搭界”很多北方人會打成“搭嘎”?因為“界”讀“噶”是吳語的白讀層,北方話無法對應(yīng)。

    為什么“尷尬”在明朝時還能寫成“監(jiān)介”?因為當時吳語兩個寫法是同音的。


2


吳越方言中常見的古越語現(xiàn)象


    于是吳語中便遺留了很多古越語的現(xiàn)象,最直觀的就是倒裝現(xiàn)象。

    現(xiàn)在蘇州人經(jīng)常有個調(diào)侃無錫話的哏,說無錫人把月亮叫“亮月”,在筆者看來,這個哏有點庸俗,因為直到上個世紀中葉,吳縣話仍然說“亮月”,而且事實上,現(xiàn)在無錫人也已基本不說“亮月”了。

    西山有道婚宴壓軸菜,叫“膀蹄”,也就是“蹄髈”。還有道菜叫“螄螺”,也就是“螺螄”。

    不少吳語還將“腐乳”說成“乳腐”,比如圖片中的牌子叫“腐乳”,可是宣傳文字卻不自覺寫了“乳腐”。溫州等地還把“生魚”說成“魚生”。

    出現(xiàn)這種倒裝現(xiàn)象的大多來自偏正式詞匯,如普通話“白雪”、“大雨”、“矮人”。而南方方言中多為“正偏式”構(gòu)詞[5]。來自壯、漢多方的研究均證明,吳語此現(xiàn)象便是來自壯侗語底層[7][8][9]。

    反面意見如張洪年(1972)說“其實國語里也有“口紅”、“蛋黃”、“餅干”這些例子,我們都可以看做正常的詞序,而不必看成一種例外?!笨墒恰翱诩t”顯然不是紅色的嘴的意思,“蛋黃”的“黃”讀“肓”,也不是黃顏色的意思。至于“餅干(餅乾)”,歷史倒是很悠久,最早可見于晉朝的葛洪《肘后備急方》,大多見于中醫(yī)典籍,含義也不是乾的餅,而是面團、膏藥的塊狀物,和“鼻涕”一樣的意思,而不是掉的鼻涕。他舉的三個例字,恰恰證明了漢語通用詞匯中缺少倒裝詞(也有說“異序詞”)。

江浙本土布料風格的服飾


3


吳語中的古越語(壯侗語)詞匯遺留


    誠然,吳語中的很多倒裝詞匯已經(jīng)夠特別的了,但是還有更多老百姓常用,但基本無法發(fā)現(xiàn)的土著語痕跡。這種痕跡很難用漢字準確表達了。

1980年代,蘇州城內(nèi),不少女人還穿著本土布料風格的服飾。

    那么大家看來看,吳語中的古越語(壯侗語)遺留詞匯有哪些呢?(前人研究多只以溫州話為切入點,本文統(tǒng)看江浙)

    對應(yīng)布僮語以《古壯字字典》為主,個別來自《壯漢詞匯》。吳壯對比為本文一家之說,目的主要是交流、探討。

  1. 櫻(ang)——高興

太湖西山話有個詞叫“六”,大約是這種狀態(tài)。

(因單篇上傳限制,不展示太湖西山話錄音)

2.崩(pung)——膨脹

太湖西山話有個詞叫“兵飽綻”,表示非常飽??梢灾笟馇颉⒍亲?、豆莢等。這里“崩”不讀“繃”。

    上海話有種說法是“捧”(phung),“phung起來”意思是“膨脹”。但這完全不是“膨”字,“膨”應(yīng)該讀bang。上海話的phung和西山話的pung應(yīng)該是同一個詞,而且和壯語的bongz很可能是同源的。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太湖西山話錄音

3.潽(phu)——溢出

吳語有一個非常普遍的詞——,表示溢出??赡懿簧偃爽F(xiàn)在知道正字,但實際上康熙字典并沒有這個含義。本質(zhì)上這還是個俗字。“潽”的分布很廣,江淮官話也使用。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蘇州話錄音

4.脬(ph?)——柚子

不少吳語把柚子叫做“香”,“香泡”分布很廣,有文獻寫為“?”。根據(jù)鄭張尚芳的論文和游汝杰的著作[2],這實際是壯侗源詞。

5.夫(pa)(古)——山

吳越爭霸歷史有個重要的地名,叫夫椒。夫椒實則在太湖西山,此處不贅述??煽垂P者的文章《夫椒(山)到底位于何地?》。

《三家注史記》:“杜預曰夫椒在吳郡吳縣太湖中椒山是也?!?,儼然將“夫”具體為“山”的含義。著名語言學家鄭張尚芳研究認為,之前往往被認為只是發(fā)語詞的“夫”,在這里其實有實意,很可能是古越語“山”的譯音字[1]。現(xiàn)在壯語寫為“岜”。

6.徒(da)(古)——河

根據(jù)高逸凡老師(現(xiàn)為江蘇大學教師)考證,鎮(zhèn)江地名中也有很多古越語(壯侗語)遺留?!暗?span style="color: rgb(255, 169, 0);">”意思即“岸”,這跟現(xiàn)在壯語中仍然使用的dah不謀而合。

7.奪(doeh)——掉/墜落

doeh這個詞分布很廣?!短K州方言志》記為“脫”?,F(xiàn)在蘇州話讀deh,太湖西山話讀doh,德清話讀doh,可見原始形式應(yīng)該為“doeh”,為咸山攝,和《蘇州言志》的寫法不謀而合。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蘇州話、太湖西山話錄音

8.伏(bu)——孵化

bu表示孵化分布很廣。吳語一般記為“”。很多人誤以為bu是“孵”字。但“孵”是清音,也不讀去聲。壯語中也有這詞,方塊壯字恰好也記為“”。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嘉興桐鄉(xiāng)話、蘇州話錄音

9.居(ke/e/i)——今、這

吳語的指示代詞用“”的分布很廣。蘇州話一般記為俗字“該”,但太湖西山話讀“伊”,可見并不是咍韻字,而應(yīng)該是魚韻白讀音,讀灰韻的開口讀法。溫州話語境則一般直接寫為“”。壯語也直接記為{日居},讀/kei/。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蘇州話、太湖西山話錄音

10.?。╥n)——滲透

表示水漬滲透、蔓延的in,吳語讀仄聲。未有明確寫法。壯語讀iemq,用法和吳語一致。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紹興話錄音

    有人可能覺得是“洇”,但“洇”的中古韻尾是-n,而壯文是iemq,說明壯語并非普通話“洇”。而吳語表示滲透的in是仄聲,也便不是“洇”。

同樣壯語的iemq也不是“印”,因為“印”的中古韻尾也是-n。而且“印”的本意是手抓信物,并無滲透、蔓延的含義。在這類音節(jié)上,壯語-q大致對應(yīng)吳語的去聲。

11.len——口吃(結(jié)巴)

打鴿侖,表示口吃。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上海話錄音

12.羅平(古)——鳥飛

吳越先民壯侗人有非常悠久的飛鳥崇拜,最早能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12][13][14]。廣西有羅平縣,唐末有知名的“大越羅平國”。說明直到唐朝,古代的吳越人仍然保留了古越的信仰。壯族的大姓姓就是來自鳥部落[11],而蘇州土著大姓姓,也是越國貴族姓。

另外簡單說一下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最先在杭州良渚發(fā)現(xiàn),以良渚定名,后來證實良渚恰恰是良渚文化的權(quán)力中心。而良渚文化又在江蘇南部廣泛挖掘出來,并在蘇州昆山為良渚文化遺址最密集的地方。

13.poh——聞

太湖西山話有個詞叫“聞香臭”,表示聞來聞去。比如自己花心思燒了菜,但是別人在挑剔,就說“休要聞香臭”。這個其實就是壯語的bup/mup。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太湖西山話錄音

14.ngae——才、剛剛

“眼眼叫”是吳語里分布很廣的說法,表示差點就、剛剛。如破敗的房屋,一根木頭“眼眼叫”撐牢。壯語和粵語一般記為“啱”。

也有和壯語用法更接近的,如江陰話、太湖西山話的剛才,也含有“”。西山話表示剛才的有一種發(fā)音就叫“眼姜”(ngae ciang)。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德清話錄音

15.嗡(ung)——擁擠

ung表示擁擠分布也比較廣。“店邊上個人嗡進去”就是店邊上的人擁擠進入??赡芩皇莻€擬聲詞,不過壯語中恰好有類似的,待考。壯語vunz guj oengj guj gab我特地意譯成“摩肩接踵”。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上海話、湖州話錄音

16.la——爬

la一般表示小孩爬行,也可用于起床——la起來。分布很廣。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所有方言錄音

17.hang——那

紹興、湖州安吉、杭州臨安等方言用“哼個”(hang keh)表示“”,與壯語haenj高度相似。目前很少有著作研究過“哼個”的詞源,很可能也是古越語(壯侗語)底層詞。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所有方言錄音

18.ya——差、不好

ya表示差在吳語里其實相當普遍,有“野野歪歪”、有“霍霍”、有單獨一個“”或“老”、“忒”,詞根大抵都是“野”??赡軈钦Z的底層就是用“野”表示質(zhì)量差。這和壯語的yaez很類似。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所有方言錄音

19.mu——泡沫

太湖西山話有用“磨”(mu)表示泡泡,也可表示口水白沫。本質(zhì)上是白沫狀物質(zhì),如煮面時的白沫也叫“磨”(mu)。壯語叫mbu,又有叫bou的。

(因單篇上傳制,不展示溫州話錄音

1996年,妙齡女郎仍然穿著帶有本土布料特色的吳越服飾。


4


結(jié)語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代吳語中仍然有不少已學術(shù)確認或高度疑似古越語(壯侗語)遺留成分,這就仿佛江浙人的血脈,從古越之地到現(xiàn)在的長三角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都市圈,古老與現(xiàn)代并存。

    血緣里最深層次的古老的傳承,在訴說著江浙的歷史。這些江浙農(nóng)村隨處可見的老婆婆,他們穿的傳統(tǒng)服裝就像吳語一樣,靜靜訴說著古越人的濫觴。

吳越方言        傳誦千年

文:橫山島主

素材提供:橫山島主

資料查詢:橫山島主、方

校對、測試:十一、方

錄音:Linga、Adonis、莫干山山神、郁離子、囡囝、露水lushiu、橫山島主

感謝江蘇大學教師高逸凡相關(guān)研究對本文的啟發(fā)







                      

             關(guān)注下面這些有趣到爆的公眾號吧~           

?

吳語學堂

吳語現(xiàn)代化

吳語今說

新媒體聯(lián)盟

吳語

啟迪吳語意識

????????????????????????????????????????????????????????????????????????????????????????????????????????????????????????????????????????????兩個島主畫坊????????????????????????????????????????????????????????????????????????????????????????????????????????????????????????????????????????????

地圖

吳語書院

江南城市

三吳兩浙史

歷史

標準吳語

廣韻+綜合音系

吳語札記

語言學日記

月絕書

純吳語文學

lostin吳語

吳語音樂譯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說南方話的不一定都是南方人種
吳語:江浙吳越
話說溫州話
金華方言本字考
日語和吳語有何淵源?揭秘日語里的''吳音'':1500年前吳越→日本的語言文化輸出
金華方言本字考(第一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