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過飯,我去我們的小菜園挖薺菜。
薺菜翠綠翠綠的,和菠菜小油菜混在一起,幾乎被同化了。讀過一篇寫薺菜的文章,說薺菜會隨著環(huán)境改變,和綠油油的菜長在一起,它也是綠色的。如果長在沒有太多雜草的地方,它就會匍匐在地上葉子是鋸齒形狀且顏色灰紫,不容易發(fā)現(xiàn)。
薺菜的確是這樣善變的。我每年都會挖一些薺菜來吃。在荒坡邊的,在麥田里的,在菜地里的,我都見識過。有的顏色碧綠,有的顏色灰紫,有的葉子有齒,有的葉子沒有齒。這都跟它長在哪里有關(guān)。
我們小菜園里的薺菜,我也是才發(fā)現(xiàn)的。它已經(jīng)長得和青菜一樣,嫩綠嫩綠,又非常多。
我挑選那些長得大一些的去挖。一邊挖薺菜一邊清理菜地里面的雜草。那是寶蓋草,特別多,為什么野草都會比種植的蔬菜還要長勢良好呢?也許正是因為野草的生命力頑強吧。這種野草和婆婆納一樣,繁殖力強,不擇土壤。如果單純觀賞的話,長滿寶蓋草和婆婆納的野地也挺好看的,星星般的小藍色花,筒行的紫色小花,很有觀賞價值。不過長在我們的菜地里,我就不喜歡了,毫不留情地把它們拔除。
沈老師問我什么是辣菜,我把菜地里的那種野菜指給她看。薺菜她也不知道,我說是一種野菜。超市里也有薺菜和辣菜賣的,為了經(jīng)濟利益,有人專門種植這些野菜。
但我還是覺得野菜就是在于一個野字。我從不買來吃,在云淡風輕的日子里,在田野里挖野菜,這是一種享受。
我已經(jīng)挖了一大盆了。但是薺菜還是那么多,那么綠。算了,留著吧,讓你們再肆意生長一段時間。
看著碧綠碧綠的菜地,享受著挖野菜的樂趣,生活多么愜意。
我想起來小時候經(jīng)常和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菜,說是挖野菜,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田野里盡情玩耍。也認識了很多野草,薊草,狗尾草,雞冠菜,面條菜,灰灰菜,野莧菜……對植物的熱愛,或許就是從小時候挖野菜培養(yǎng)出來的。
我把薺菜洗干凈,焯水,準備明天包小包子,和同事分享吃薺菜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