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序 ******
前幾天聽喜馬拉雅的喜馬講書欄目,一篇歷史題材的杜甫傳讓我反復聽了兩遍,其中的味道是否就是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些書評所說的那樣——三十出頭不如意時多讀讀杜甫、蘇東坡等的人物傳記,從中找尋一種堅毅——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由此,申發(fā)出了隨想17——三十而已,愛上人物傳記……****** 正 文 ******
書是在聽了喜馬講書立刻就買的,但是看了很久這本書才慢慢開始一點點的饗讀。點滴記錄,希望能夠與大家一同學習大家之作……《杜甫傳》莫礪鋒,童強著。本書的梗概大致沿著詩人的游歷及人生漫漫,以詩人的詩作解讀為基,一步步為我們鋪開詩人的一生。讓讀者在品讀詩作的同時又能感慨于詩人的人生渺渺。這些經(jīng)歷既是詩人的詩作也是詩人的生平。對于學習詩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于詩人生平背景中更易于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也就更能領悟詩歌的真諦,學習貫通,是一本不錯的詩歌與人物并舉的傳記。書中段首基本都是以詩文白話解說開始,把需要鋪陳開的詩作進行白話的“翻譯”更增加了讀者學詩、看詩、悟詩的通透性與觀賞性。讓我們翻開《杜甫傳》一同走進杜甫這樣一位頗為后世傳頌詩圣的生平,感受其或是貧困潦倒、或是意難平——空有一肚才華卻無處施展、更多的也許是詩人的敏感與思想的深刻……
3、從《兵車行》《麗人行》到“三吏”“三別”,詩人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從而使詩歌的寫實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頂峰。4、詩人自安史亂起開始就一直處于戰(zhàn)亂的中心,逃難奉先,被俘長安,投奔鳳翔,北征省親,貶官華州,驚走洛陽,這奔走往來于兵燹、饑荒中的經(jīng)歷使詩人目睹了天下百姓所受的災難,也使他更看清了朝廷的無力與混亂。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F(xiàn)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白水魚竿客,清秋鶴發(fā)翁。胡為來幕下?只合在舟中?!?/span>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游?世事已黃發(fā),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何必淚長流!”
敏感之人多抒發(fā),抒發(fā)之詞匯成詩。于景于物能通悟,于學于事能知理。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br>“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br>“楚王宮北正黃昏,白帝城西過雨痕。返照入江歸石壁,歸云擁樹失山村?!?/span>
夔州時,詩人少有積蓄,在瀼西買柑林果園四十畝,租了幾間草屋。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云浮日光。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作于夔州,現(xiàn)重慶奉節(jié))詩作評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風物、情感的搭配易于理解也是朗朗上口,但是不知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也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看了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以及個人的生平事跡,才發(fā)現(xiàn)什么為什么覺得屈才時需要讀讀杜甫了,杜甫這樣一位流傳古今的詩圣尚且如此何如我們這些渺渺之子。學習詩人的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精神,也許世間本沒有什么平坦之路,僅是臺前的光芒遮蔽了幕后的漫長黑夜罷了。學會如何面對苦難如何汲取苦難如何進一步地提高自己才是人生能夠進步并能一直走下去的真理吧。于情于景
最后,以下是ArcGisdada沒靈感時,抄謄書卷發(fā)的文章,也希望我的堅持能夠影響到你,讓你的學習更進一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