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風(fēng)水,必須先蓋好心廟,心廟建好才可以蓋寺廟。 寺廟設(shè)計的原則,歸納如下: 一、觀星象,
觀星即看山形,功夫高明者看星斗,屬何星宿?走到何時?可蓋道場否?有地理可蓋否?
古諺云:一等先生看星斗(開悟者是一等先生)二等先生看水口,三等先生滿山走,四等先生顧飯斗。一等先生有開悟,心廟建起來就是一等先生。星斗就是看地形,地形是否有煞?地形是否適合蓋道場?道場蓋起來后是否會影響地方?
星斗依山形而附,若是這個地方山多是尖尖的,地球相對的地方必有同樣形狀的星體。仰觀星體,俯看地上的水流,看氣是否有鎖?水流的方向、水口是否有山來擋?
我們要蓋一間廟,要看水口是否有羅星。在溪水灣灣的地方,兩邊的高山夾過來,那么地理要往山里找。地理不在出口的地方,外面沒地理。兩個高山是左輔右弼,是顧水口的星,那么地理在里面。若里面又有山顧著,在羅星與里面山之間,若有平地,表示地理在這里,廟就要蓋在此處。內(nèi)外有山顧著,又有水圍繞,,整個包起來,中間有地理,就可以蓋廟。若有橋要建,宜建水頭不宜建水尾,廟的出口要收水頭,水尾是在口角,收不到水。
一等先生看星斗,看星斗是看山形,鎖水口的山是木星。二等先生看水口,水口是否有鎖?
若山形水口有鎖就往山里面找,地理在里面,若進去又有二山守著,那么中間也只是小地,大地還在更里面,重重關(guān)卡都顧著大地。
二、看地勢
山形星體可分金、木、水、星、土五星。進山門的山尖尖的是火星,火為廉貞,里面的人會出武將:山圓圓的是金星,里面所住的人會較有氣質(zhì)、較有財,來道場結(jié)緣的人也較有氣質(zhì)。
三、察穴星
要看穴地處要靠真功夫。假如說,山崖深、山又高,因為有地理,就要將山挖掉一些,廟蓋在挖平的地方,這叫天竅穴。結(jié)穴可分天、地、人三種:結(jié)穴在天竅穴的地方為道場,真正修道的地方為天竅穴,天頂穴,天竅穴這么高是屬威,純修道處。若再往山的中部找,不會結(jié)穴,但最下面又結(jié)穴,結(jié)穴依山形高低來判斷。
天竅穴大都是木星所結(jié),木星是一柱擎天,木星側(cè)結(jié)迎來水,廟蓋在最高處,向著來水,若蓋 在山后無水處則為枯木,信眾待不住,住持身體越來越虛弱,非理想之地。
四、驗四獸
所選的地,若看過去一片青翠發(fā)亮,就可考慮了,表示附近的山川水流正常,氣的交合很調(diào)和。若草木干枯,地質(zhì)多石巖 ,土層很薄,偏地芒草,風(fēng)煞大,地會滑動,那就不是活地。
看山形地哩,山要緩坡為佳,忌急降。后山很高是斷崖,斷崖下蓋道場、蓋房子都不適合,會出兇惡的人,這種地點絕不能選為寺廟用地。
其次看青龍、白虎,青龍白虎是左右護法,若無左右護法不成局。如后里三寶寺,坐卯山,有龍砂,虎砂護住,一字案過堂,是個七星墜地的好地理。
好地理要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龍要環(huán)包,像西方極樂世界蓮花苞(蓮包內(nèi)為自性,真主即在內(nèi),蓮花化出賢人)。前面朱雀要有水,后面玄武要有靠山。木星若無龍砂,可蓋小精舍,若開大陽,可蓋大道場。
五、山形以決定寺廟外形。
不可破壞周圍氣場,依山形而建。
六、內(nèi)外山門要同元一竅
內(nèi)外門若不同向,其原則為:天元可兼人元,人元可兼天元,地元可兼人元,但天地不可互兼,中欠人元,地方內(nèi)外心不一致。如內(nèi)大門坐子山而外大門坐癸山,子天元癸人元,可。若外大門壬山(地元)則不可。不同向主仆不同心。
七、水土保持是大自然調(diào)和法則的基本條件。
水土保持是兼顧地理,水土保持若做不好,則山川靈氣遭破壞,因此氣就守不住。有一間寺廟,正殿后面于民國七十九年建停車場,一開工就傷到人。正好遇到三煞,寅午戌煞北,結(jié)果傷到頭(如煞東則傷手腳,煞西則傷氣管、喉嚨)。臺北香火鼎盛的行天宮 ,坐北朝南,龍邊有大樓,中庭之氣十分旺盛,雖有中門,卻不開,氣由兩側(cè)門而入,人由兩側(cè)門進出,形成藏風(fēng)聚氣,中庭又很開闊,難怪香火鼎盛,龍山寺也是這種形狀。
八、寺廟鐘塔宜于青龍方,不能建在白虎方。
如在仙佛寺彌陀講堂左前方,屬本寺龍邊,立鐘塔,可保平安,若立虎邊,虎鬧住眾及信眾皆會不平安。
九、金爐宜于青龍方:
爐可制煞,也要適當(dāng)配置。若金爐放在寺廟左右兩旁,是龍虎斗,廟內(nèi)必分黨派,互相爭斗,不得安寧。金爐宜于青龍方,但不宜壓制青龍砂,否則放于白虎邊亦可。本寺金爐放于虎邊,正好制前面五旗山之煞。
三分風(fēng)水七分做,風(fēng)水地理只給我們?nèi)?,剩下七分要靠我們來調(diào)配,才能達到十分,否則均有所不足。例如仙佛寺的建筑,景觀設(shè)計,都是依照周圍山嶺的高低走向曲度來設(shè)計,斜度和山形一致相對稱,如此才能盡收周圍山川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