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康殷(1926—1999),別署大康,祖籍河北樂亭,生于遼寧義縣。幼喜書法繪畫篆刻。青年時期從事文物工作,苦心研習古金文、秦篆、書法、繪畫、雕塑。1958年開始編輯《印典》,歷經40年始成。1984年調首都師范大學任教。生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出版有《印典》、《大康學篆》、《大康印稿》、《古文字發(fā)微》、《古文字學新論》、《文字源流淺說》、《說文部首詮釋》等。
康殷到底會多少技藝?“如入山陰道上,使人目不暇接”??狄蟮臅ㄒ宰瓰橹?。篆中種類繁多,大約有:甲骨、鐘鼎、碑石,字體多達幾百種。時代長達數千年??狄蟮募坠亲呀浫谌肓吮狈降泥l(xiāng)土氣息和殷墟文字的神韻,雄肆豪放,已經形成“康體甲骨”之風。鐘鼎金文,攫晚商之色,西周之情,體現出由商至周的書體演變的痕跡,他用筆生澀,凝重,線條寬厚結實。將銅銘文因鑄刻而產生的金石味,表現得淋漓盡致。雄駿方勁,渾厚圓活,端莊雍容,古意盎然,皆能顯現出雄偉的氣度。只要一看到康殷的篆書,馬上就能知道,這是“康氏金文”。
康殷的“石鼓文體”,為秦代小篆,但是他別有自己的風格。圓內見方,穩(wěn)中見活,開啟了新時代的小篆的新路,自有康氏石鼓之色。千余年來,寫篆書者,自唐代的李陽冰,至清代的錢十蘭,莫不用“鐵線”為之。這種篆體雖然也是一種風格,清秀剛勁。但是,人們幾乎都沒有什么變化的去書寫,那么就形成了僵化的趨勢。使秦代篆書那古樸之味,幾乎喪失殆盡。而“康氏金石”篆書,樸篆加上籀篆,大篆獨具蒼古??狄竽苡霉P的澀、滑、疾、徐;墨的枯、潤、輕、重,跟古代的書、刻、鑄,以及大自然的風化,腐蝕的藝術效果爭功,而又不失毛筆的意趣。他把千百年來書法家刻意追求的金石氣韻,提高到空前的水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篆書中,尚有一種奇怪的種類“鳥蟲篆”(或者稱“魚蟲篆”)。這屬于工細繁鎖的金文,常用字見于東周時吳、越、楚等國。這種書體裝飾性極強,繁綺富麗,精致無倫,似有鬼斧神工。在當代很少有人致力于此。而康殷摹臨《楚王戈》的銘文,勾畫宛轉,美不勝言。這個戈器,原為古文字學家于省吾的藏器,一向秘不示人。早年有周希丁的彩墨精拓本,經與康殷的摹本對照,幾可亂真,別無二致。
康殷的隸書,樸拙凝重,而又飄逸飛動,熔漢碑、簡牘于一爐。他的《漢隸七種臨本》用筆直逼漢人堂奧??狄螵q不滿足,還自己刻了一方印,稱自己為“門外漢”。
康殷的楷書。幼時攻北朝楷,后來又取法隋、唐,久之形成自己的“康家體”。他將魏之豪放,雄壯,多變,融于規(guī)整、成熟的隋、唐楷體之中。筆法多變,筋骨開張,剛柔相濟,高古雄奇,含蓄蘊藉,風規(guī)自勝。無魏之劍拔弩張的粗獷,無隋、唐那千字一面的過分規(guī)整??狄蟮目瑫?,大可尋丈,小如粟米。行家說,如果康殷僅攻楷書一體,也呯以成家。
康殷的行書。他30歲時,方學習行書。先得力于王羲之的《喪亂》五種法帖,由其中雙勾墨跡而參悟古人多變之法。他竟然悟出,千年以來,所謂“中鋒”一說,乃欺人之談。為此,他寫了《論行草書的筆法》,用以論述他這種奇特的思想。
康殷的草書。他很晚才學習草書,在“文革”期間才開始。他把漢、晉簡帛的高古渾厚,北魏的雄奇,金文的蒼郁,融于腕底。他的草書寫起來,筆道如枯藤曲鐵。他自己說,“我寫得太笨,不那么流利、輕美,常常是沉重有余,而空靈不足?!逼鋵嵾@不過是寫的方法罷了。草書雖曰草,實在是忌諱草。草中應于凝重中顯空靈,這才是真草。草書最怕的是狂亂、怪異、輕飄、柔弱。
康殷治石刻印,早已成為了大家,而且獨具一格,形成“康氏金石”。他的治印,如鑄古今,成高古自然、活潑、蒼老的獨特風格。他的印石藝術,不但獨步印壇,而且國內評為首家“金石第一人”。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有方家在上海看過康殷的印拓,猜測此人是50歲年紀,其實康殷當時才二十幾歲?,F在世人如得其一印,如得寶物。康殷在世時,海外友人求印者,雜沓而至。其印名,多播海內外。但不無遺憾的是,他刻印的名聲,已經將他的其它藝術名聲淹沒了。這雖然不公平,但從中看出,康殷印石的絕倫。
康殷的畫,兼中西畫風。康殷幼年習國畫,多畫傳統(tǒng)內容。大學時,習西洋油畫。所以,他有很好的國畫和油畫的堅實基礎。他的國畫,取法六朝、唐宋,尤其是白描,鋪彩更好。內容大多是傳統(tǒng)通俗的傳說故事。諸如《文姬歸漢》、《麻姑獻壽》、《鐘馗打鬼》、《云龍飛舞》、《青山綠水》,畫章法嚴謹,筆墨踏實,而又古色古香。他的畫有工筆寫意,以古代人物畫為主,畫古代人物的歷史故事,《鐘旭擒妖精》是他的名作之一。早年曾經出版過杜甫傳、李時珍傳等20多部連環(huán)畫,他那時以繪畫為生。
因為康殷具有中西畫的技法基礎,所以又促使他善于雕塑,能為人造泥像,而且形像逼真。他還能木雕各種形象。
康殷還有一絕,就是擅長穎拓。所謂穎拓,就是用毛筆在宣紙上畫出碑拓的味道來。這種方法,雖然是前人創(chuàng)造出來,但是后世之人,能此者甚少,善此者益少,康殷卻精于此法。他所描畫出來的拓片樣態(tài),與古代當瓦、封泥、漢瓦的味道一模一樣,甚至就是內行人一般也不能辨認出來。有一年,日本舉行展覽,入場券上的圖案,印的就是康殷的朱紅穎拓古代“鳳鳥瓦當圖”。不知道內情的人,看了圖案,根本不會相信是畫出來的。那種逼真的拓片效果,真不知他是用何種筆法。
康殷還精于古畫、古器的鑒定。他臨摹過許多漢代漆器畫。他的臨本,宛如拓于古器,可以亂真。即使內行的人也很難辨認。他對古畫有特殊的辨認能力。有些很難辨認的古器,到他這里就變得特別清楚。
康殷又是古璽印的研究者,還是古文字的研究者。多年來,康殷在困難的條件下,以驚人的毅力,堅持研究古文字學,他所解釋的上千個古文字形都盡量用字形、物形、古器物和古圖形等對照,說明生動,容易懂,說服力強。古文字的老前輩認為,康殷在古文字上的研究成果,已自成體系,并為古代歷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確鑿可信的新史料……
另外,康殷還善于寫詩詞,他的詩詞,古雅而深沉,大有杜甫風范。只可惜他的詩稿多焚于文革動亂年代。
康殷還諳熟諸子、百家、經史、戲曲,他最喜歡的是昆劇。
康殷還熟悉“雜技百工”,生活中的日用品,大多能巧手為之。
康殷的能力和成果,平常人若能有其一,就已經是學富五斗的學者、名流了,康殷卻兼而有之??狄罂偨Y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就是:古文字研究為主,古印璽研究次之,其次是書法、篆刻、繪畫、考古、漆器的研究,以及經史、諸子、詩詞、戲曲、雜技百工。他說:“第三種之下,皆為余事。”行家們評價:“分其余技,足了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