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是身邊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過。我在學生時代沒有亂花錢的習慣,但真正意識到理財也是在工作幾年之后。
理財有多重要呢。有句話你一定聽過,你別不在意: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錢是貫穿我們一生的資源,你不去管它,它就像個小混混。管好它,讓他聽你的,他就像訓練有素的士兵。
如果錢很少,你管與不管可能看不出來。好比幾個混混未必打不過幾個士兵。但若是一群混混和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相遇,恐怕結果就不一樣了。
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類比:你的收入就像家里水龍頭里的水一樣,雖然都是水,但用途卻不同。你肯定無法想象也無法忍受只有一個水龍頭來供給吃喝拉撒各種用途的給水設計。
這都是在提醒我們,要關注錢袋子,讓錢聽你的話。
關于理財,有幾個身邊關于理財?shù)睦樱?/p>
1,沒弄清資產(chǎn)和負債:
相信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案例。有個年輕人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經(jīng)過努力終于在家鄉(xiāng)四線城市買了一套房子,幾年過去也漲了一倍。但在大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和車的夢想一直沒有停過。
但由于房價上漲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收入上漲的速度,在城市里買房買車的夢想始終沒能實現(xiàn)。后來他做了個決定,把家鄉(xiāng)的房子賣了,到工作的城市付個首付,買一套小房子過渡一下,這是個很好的主意。然而,由于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房源,直接拿著這筆款去買了一輛車。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定義資產(chǎn)和負債的概念簡單明了。能夠帶給你現(xiàn)金的東西就是資產(chǎn),能夠帶走你錢的東西就是負債。什么時候該買什么,應該想清楚。
2,沒有儲蓄和積累的意識:
這件事發(fā)生我自己身上,多年前工作后,工資并不是很高,理財意識很淡薄。
一次,很要好的大學同學買房,跟我周轉(zhuǎn)1萬元,工作幾年的我竟然沒有一點積蓄。當我如實告訴我同學時,他隨口說那你這幾年的工資都去哪了?我被他的話問住了。從那之后,我開始強制儲蓄。后來買房能夠付首付,與那段時間的強制儲蓄的積累有很大的關系。
當你通過理財積攢了三個月到半年以上的生活開銷的資金,你會定心很多。
2018年下半年我又意識到,你的現(xiàn)金要與你的家庭資產(chǎn)保持一定的比例,這其實與資產(chǎn)配置有關了。
3,復利的力量驚人:
這個例子發(fā)生在八十年代,那個時候計劃生育管的比較嚴,生了一個小孩后,很多地方都需要做手術。有一對夫妻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但出于身體健康的考慮,不打算做手術。
經(jīng)過溝通,交4000元(按當時月工資只有幾十元來看,也是一筆巨款了)押金給相關部門。若是違反,則沒收押金,雙方達成一致。
只不過最后現(xiàn)金改成了存單,五年后存單到期,連本帶利4000元變成了近8000元。復利的力量讓當事人也嚇了一跳。我查了一下90年代前后的存款利息,五年期利息都超過10%,并且有利息補貼。
根據(jù)72法則,年利超過14%,大約5年收益就會翻倍了。
這些都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與理財相關的實例。與書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更能發(fā)人深省。
說到理財就不得不提一下投資,理財與投資相比還是有些區(qū)別。
理財是通過財務管理實現(xiàn)收入和生活目標之間的平衡。而投資關注的是回報,是考慮如何用今天的利益換取未來的收益。
投資時的資金能夠被稱為資本,除了需要金額足夠大,使用年限足夠長,還要在資金背后有足夠的智慧。但若是沒有理財,構成資本的兩個基本要素,金額足夠大和使用年限足夠長就能難滿足。
因為若你的資金不夠多,有好的機會,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溜走。若你的資金不能保證足夠長的時間,不去動用,你就穿越不了牛熊,或者等不到收益的那一天。
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要想投資,至少得要有一定數(shù)額的閑錢,這些閑錢從何而來,理財是最多的一個方式。所以,理財其實是投資的基礎動作,當然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場外賺錢能力,這是另外一件事了。
那么如何理財?理財從建立四個賬戶規(guī)劃自己的收入開始。
工資賬戶:用于領取工資及固定支出管理;
消費賬戶:用于變動支出管理;
備用賬戶:用于備用資金管理;
投資賬戶:用于投資管理;
如果你還沒開始理財,那么可以從建立四個銀行賬戶和下載一個記賬軟件開始。當然你也可以把微信的理財通或者支付寶的余額寶功能利用起來,建立四個賬戶。
在你還沒有積蓄的時候,你能堅持每月儲蓄一定的金額,比獲得多少利息重要。堅持的時間長久比一次存一半收入,再也沒有下文更有意義。
這就像你想養(yǎng)成一個習慣一樣,堅持100天每天做一兩個俯臥撐,比一天做100個更有力量。
用《小狗錢錢》里的故事來說,儲蓄就好比是在養(yǎng)鵝,利息是鵝下的蛋。在鵝長到足夠大之前,關注養(yǎng)鵝比關注下蛋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