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是波蘭第三大城市,歷史上波蘭的古·都,上圖為老城區(qū)市政廣場 。
克拉科夫是波蘭最大的文化、科學、工業(yè)與旅游中心。建于700年前后,是中歐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為維斯瓦族的故鄉(xiāng)。文藝復興時期,波蘭是歐洲東部最繁榮、最強大的國家。由于能夠從立陶宛和俄羅斯那里接觸到蒙古和中原文化的先進知識,波蘭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著歐洲最先進的國家的美譽。而克拉科夫則是歐洲文化和科學的中心。(摘自出團通知)
6月5日下午4點半離開奧斯維辛前往波蘭城市克拉科夫,沿途又見藍天下一片片黃燦燦的油菜花 (手機車拍)
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進入波蘭境內高速路收費站 (車拍)
將近晚上六點半,來到克拉科夫的母親河維斯瓦河畔。 過去只知道波蘭的華沙,此次行前才知道波蘭還有一個克拉科夫,到了這里,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城市這么漂亮
維斯瓦河邊綠草如茵
維斯瓦河、遠處的瓦維爾城堡,一下子把大家吸引住了,團友們紛紛停留拍照,腳挪不動了
在這里見到當?shù)貙в?、在克拉科夫攻讀建筑設計博士的留學生小張,(導游的姓不知有否記錯)沿著河邊堤壩前行
今天要先去逛老城區(qū),明天才去游覽瓦維爾城堡和教堂
大巴停在這廣場,開始跟著小張步行前往老城
街頭公用自行車
迎面而來是盛裝的觀光馬車,車夫邊上還有一位美女
頭戴紅纓,身披紅球、斑點的馬拉著白色的車、美女馭手,是克拉科夫街道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克拉科夫一直被旅游雜志稱為新布拉格,是座文學氣息很濃厚的城市。城市內有11所高等學校。 經過這座紅磚外墻建筑,是成立于1364年的雅蓋隆大學,哥白尼和教皇保羅二世曾就讀于此
從瓦維爾城堡旁走過
城堡入口處外墻上鑲嵌一塊塊白色的磚,上面刻著城堡捐款人姓名
行走老城老街,感覺這外墻的團案和CK小鎮(zhèn)城堡外墻相似
二戰(zhàn)期間,克拉科夫被并入德國版圖的“總督轄區(qū)”,從而在波蘭全境陷入戰(zhàn)火中,唯獨克拉科夫幸免于難,完整保留了中世紀的舊城風貌
街邊鮮花裝點的餐館讓人不禁又停住腳步
沒有機會坐在這用餐
邊走邊欣賞身邊的建筑,真是藝術享受
這座外墻像長疤的建筑是建于11世紀,羅馬風格的圣安德魯教堂
整潔的街道,沒有機動車
圖片左側柱子上站立的是耶穌會彼得·斯卡爾加神父,對面陽光照射下的是圣彼得和圣保羅教堂
圣彼得和圣保羅教堂
教堂前站立著十二門徒的石雕像
教堂曾經作為皇家臨時避難所
教堂前的十二門徒
從教堂左側小鐵門望去,小張指著深處那座橙黃色的房子,這是他加入的建筑設計工作室。 雖然工作室只有十個人,但他們可以承擔如北京鳥巢那么大的設計工程,因為在這里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設計工作室的名氣和大小
美美的門廊
美美的觀光馬車
這家餐館用一排平底鍋做店招,是吃煎餅還是煎牛排?
197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克拉科夫舊城區(qū)列為世界遺產
街頭藝人
即將走進老城區(qū)中央集市廣場,也是克拉科夫經濟商業(yè)活動中心。遠處高高的建筑不是教堂而是鐘樓
前方廣場原是市政廳廣場,十六世紀拆除原市政廳后留下這座鐘樓。鐘樓旁有很多拱門的建筑是紡織會館
14世紀開始,商人在這建筑里交易各種紡織品,所以把這里稱為紡織會館?,F(xiàn)在會館一樓是手工藝品商店,二樓是博物館。自由活動時女性團友到一樓去淘寶。
經過紡織會館一樓,各種小商品、紀念品,非常熱鬧
通道地上的銅雕標志是表示什么,沒有記住,不知哪位博友知道
走出通道,前往廣場
紡織會館一樓漂亮的長廊
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座紅磚外墻、高聳尖塔的建筑,是建于1222年的圣瑪麗大教堂。教堂的兩座塔尖高度不一,塔尖也各有不同。
圣瑪利大教堂最為特別的是,每隔一小時,教堂頂部會發(fā)出長號聲,這個傳統(tǒng)是為了紀念一位號手。幾百年前,當有入侵者來襲這座城市,號手吹響長號報警。有一次號手正在吹號時被敵人的箭射死。
很幸運,我們抵達廣場時快要晚上七點,小張導游提醒大家注意觀看教堂塔樓,聽號聲。七點到了,看到在教堂較高的那座頂部、窄窄的窗口伸出長號,吹響號聲,長號在陽光照射下閃亮,只聽到幾秒長號聲就戛然而止。
據(jù)介紹這是體現(xiàn)當年號手在吹號時被射殺,號聲中斷的場景。號手還分別在塔樓四個方向吹響長號。 在我們前往乘車的途中,小張指著一小巷深處城墻,說那就是當年號手犧牲的地方。 先生的老同學來過克拉科夫,行前他提醒:這個大教堂鐘樓是開放的,花2歐元可以上樓看全景,還可以與號手合影,鐘樓沒有電梯要爬樓梯。問了小張,說現(xiàn)在太晚教堂關門了,很遺憾。
導游給了自由活動時間,到廣場四周逛逛
紡織會館外墻,精美的裝飾
會館一樓開滿餐館
1978年,世界遺產委員會首次公布《世界遺產名錄》,當年全世界只有十二個項目入選,波蘭就有兩個。中國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7年開始申報世界遺產。此后中國十分積極申遺,世界遺產項目不斷增加。今年7月在克拉科夫舉行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7月8日廈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處世界遺產。 此次旅行看到多處世界文化遺產都保護得很好,希望家鄉(xiāng)鼓浪嶼申遺成功后還要加把勁,把鼓浪嶼保護得更好。
紡織會館長廊上坐滿不怕曬、喜歡在室外用餐聊天的老外
舊市政廳廣場擺滿露天餐位
將近晚上八點,陽光還這么耀眼
夏季到歐洲旅游,天黑得晚,有更多游覽時間
不忘去 舊市政廳鐘樓旁看到小張介紹的雕塑,受傷的愛神“Bendato”青銅雕塑,波蘭雕塑家米托拉吉的作品,去年還送到美國參展。愛神的臉部纏著繃帶,重達2噸,不知如何運到美國的。 游客紛紛進入銅像里拍照,我也進入,銅像里光溜溜、坑坑洼洼,很不好走,生怕摔倒。
結束短暫的游覽,前往停車場,就要告別克拉科夫老城,再次見到盛裝的馬車、美女馭手
前往乘車的路上經過這個簡陋的十字架,小張介紹這是卡廷慘案紀念碑。
卡廷慘案,又稱“卡廷森林大屠殺”、“卡廷事件”。1940年春,大約202萬波蘭軍人、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公職人員在卡廷森林、加里寧等地遭到蘇聯(lián)軍隊的集體殺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就有4000余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卡廷慘案”。據(jù)介紹當年在卡廷森林的房子里,蘇軍將一個個波蘭戰(zhàn)俘叫入審訊,走出房間就被槍殺了,這些戰(zhàn)俘當時都是波蘭的精英。1943年發(fā)現(xiàn)波蘭人尸體的納粹德國稱殺害事件是蘇聯(lián)所為,遭蘇聯(lián)否認。直到1990年時任波蘭總統(tǒng)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lián)時,蘇聯(lián)才正式承認對卡廷慘案夫全部責任,稱其是“斯大林主義嚴重罪行之一”。蘇聯(lián)對波蘭社會精英的斬盡殺絕目的是使這個被征服的民族徹底失去重新崛起的能力和希望。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tǒng)卡欽斯基在赴斯摩棱斯克參加紀念卡廷慘案70周年的途中,其乘坐的飛機在俄羅斯墜毀,包括總統(tǒng)在內的97人遇難。
七年前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報道,這次波蘭行才進一步了解“卡廷事件”。 2017年8月17日上網觀看波蘭電影《卡廷慘案》,看完心情沉重、心痛。該片于2007年出品,對視覺和心靈極大震撼,2008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據(jù)介紹,當年試映結束后整整五分鐘全場觀眾靜默。 看完電影,先生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留下評論:”回想這次東歐旅行所見所聞,這些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對蘇聯(lián)、斯大林刻骨銘心的仇恨有深刻的理解。戰(zhàn)爭是殘忍的,政治是黑暗的“。
晚上8點在這里用餐
米飯和菜品都不錯,把飯菜擺在盤子后再拍照,免得先生說拍照影響團友用餐
9點到達克拉科夫最佳西方酒店:BESTWESTERN Efekt Express Kraków
天黑了,酒店大門口
房間不大,酒店提供開水壺,贈送一瓶礦泉水和一瓶氣泡水。原本不知道其中一瓶是氣泡水,加了一點到開水里,味道有點苦。一團友把氣泡水加熱發(fā)現(xiàn)燒開的水是苦的,真是經歷了長見識。 中午吃飯時,王導介紹在克拉科夫附近有個在地下的“維利奇卡鹽礦”,屬自費項目要不要去,我們馬上報名了。參觀鹽礦需要提前預約,要去就要早起去那搶票。結果報名人數(shù)太少,小張說拿不到票,很遺憾失去前往游覽這個著名鹽礦的機會。
早出晚歸,一天走兩個國家,尤其都是逛老城,收獲滿滿。
(圖片由先生拍攝于2017.06.05,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博文于 2017-08-16 05:53:44發(fā)布在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