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新
6月29日下午,高溫、悶熱,但天氣晴朗。打手機問一個在保險公司工作的晚輩夏連紅,能否拉我到老家?夏連紅說正好要到喬官辦點兒事兒,那就是順風車了,于是攜老伴一塊兒上車,老伴到邊下街走妹妹家,我尋找故鄉(xiāng)小溪“馬溝”的源頭。
為了讓讀者明白此文的宗旨,先下載幾段本人的舊作:
(一)故鄉(xiāng)的小溪
我對溪水有著特殊的情感。要不我怎會給孫兒和孫女起名叫夢溪、美溪呢?
不知為什么,近來屢屢在夢中重溫那幼年時玩得特開心的地方——馬溝,據(jù)傳,曾有人在這里見到一匹神馬,故而得名。
馬溝其實是我的故鄉(xiāng)的一條小溪,它彎彎曲曲行經(jīng)五六里溝坎,匯入小丹河。也許是在城市的繁囂中呆得久了的緣故吧,我愈來愈意識到:對兒時的大自然風光非但沒有忘情,而眷戀的心緒卻更熾熱了。
——見散文《故鄉(xiāng)的小溪》
發(fā)表于《山東環(huán)境報》1998年10月19日文學副刊
(散文)故鄉(xiāng)的小溪(2010-06-09
18:46:3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jav4.html
(二)夙愿以償:重睹故鄉(xiāng)的河(小丹河)故鄉(xiāng)的溪(馬溝)
2016年3月6日的方山游,給我震撼最大的是故鄉(xiāng)的河水——小丹河,以及故鄉(xiāng)的溪流——馬溝。一句半句說不清,三句五句道不明,十句八句含不了,千言萬語容不下…
人類罪孽以致如此,何朝何代如此折騰過?還像昌樂縣圣靈之光小丹河嗎?還像我童年流連忘返的溪流馬溝嗎?咳!
夙愿以償:重睹故鄉(xiāng)的河(小丹河)故鄉(xiāng)的溪(馬溝) (2016-03-08
21:00:4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we4h.html
(三)喜歡在河流邊寫小說
也許我的故鄉(xiāng)有一條河流,也許故鄉(xiāng)的河流賦予了我數(shù)不盡的靈感,鑒于此,我總愛在河流邊梳理我的思路構(gòu)思我的文章。我平生發(fā)表的第一篇散文叫《故鄉(xiāng)的小溪》,我的第一篇小說也與河流有關系。有時候,在沒有河流的題材里,我也試著塞進去一條河流。2003年到2004年,我撰寫了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侯景亂梁》,初稿與改稿的地方竟然都與河流有著緊密的關系。
喜歡在河流邊寫小說(2006-11-05
11:29:5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6r3.html
(四)希望是一條小溪
小溪不曾轟轟烈烈,沒有驚天動地,只是默默地滋潤著兩岸莊稼芳草,默默滋潤著溝谷里的蟲豸蜂蝶,于是油然生發(fā)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重。似此涓涓細流,成為我心中一股永不止息的活水。
我喜歡那山凹里的寧靜,我喜歡那溝壑里小溪的澄澈。我四十年前就被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動征服了,也許只有在山凹里小溪邊的氛圍中,才有可能體味到那種情愫,像炊煙般在心際彌漫開來。
(元旦散文) 希望是一條小溪(2009-12-31
20:02:5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gka6.html
(五)榮獲“山東省特色旅游村”稱號的村莊——土埠溝(下)
在土埠溝采風,我多么想一抒自己六十多年的積愫啊,當我童年時就與小丹河支流——馬溝結(jié)緣了。馬溝是一條小溪,在我的故鄉(xiāng)小埠前與鄰村大埠前之間流入小丹河。自從近幾年聽說土埠溝就是馬溝的發(fā)源地之后,我對土埠溝真可謂朝思暮想哪!雖說此次沒能看到土埠溝的泉水和溪水,可憑著想象,在我頭腦里繪出了一條溪流的走向(見插圖)。
就在我打字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兒:關于“故鄉(xiāng)的小溪——馬溝”的源頭在土埠溝,是老家二叔劉鳳文告訴我的??晌以谕敛簻显儐栠@條小溪流向哪里?卻無一人答得出來。郁悶啊!
不用多說了,這條故鄉(xiāng)小溪的源頭,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尋到它。
1、2016年6月29日15點17分,我在老家小埠前下車,進入了這條早有廢棄的街道,這是“回拍”。
2、這是什么時候修建的一個院落?公路東的房屋都遷移到公路西了,這一個大院是何人建的?
3、這里有一條通往小丹河和“馬溝”的土路。
4、隔著鐵柵欄縫隙拍攝的。這好似是個倒騰買賣的煤場。
5、因為這個煤場,我實在分不清我的具體位置了。
6、一個熟悉身影從東邊的河灘走過來了。他叫劉世祿,論家族輩分他稱呼我叔,論繼母,他叫我表哥。
7、劉世祿告訴我,沿著朝東南的路一直走就到馬溝了。其實,我一到這兒,已經(jīng)清楚了。
8、劉世祿告訴我,這一條路是“上邊”來修的。
9
10、小丹河里的水流雖然看不到了,但這個河灘依然雄闊。
11、2007年,我曾來到這兒尋找一位本村長輩劉成先,那一次是昌樂縣政協(xié)的司機趙師傅拉我來的,為的是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昌樂一中山唐分校的情況。2009年,昌樂縣政協(xié)的車又拉我來這個地段一次,也屬于公事。
12、這口小屋就是2007年和2009年我到過的地方。
13、我沿著這條土路朝東走。這塊地方是與大埠前交界之處。記得兒時,畦菸苗就在這一片河灘地里。兒時的痛在這兒給我留下了抹不掉的印痕,我那年頂多也就七八歲(1955至1956年已是“高級合作社”),繼母讓我“薅菸苗”,我哪兒會干?繼母便毒打我,被我的兩個伯父劉明文和劉龍文制止(我父親堂兄弟17人,父親排行老三)了,而且由此引發(fā)了繼母與兩位伯父的一場大吵大鬧。這件事兒,這個地方,我怎么也忘不掉。咳,我那苦難的童年!我那給家族帶來的大吵大鬧!咳,不怨別的,就怨我這人命不好!
14、
15
16、到處都是挖的溝,根本沒法走。
17、若是年輕,若是不帶著相機包,我可能一躍而過了。
18、我轉(zhuǎn)到北邊。在一個平坦的地方過溝。
19、過了溝,又被一個小菜園擋住了。問題是這個小園子扯著一溜鐵絲。沒辦法,小心翼翼地跨過了鐵絲。
20、還得跨過東邊的鐵絲。說到這兒,我反而懷念大集體年代,哪兒這么多深溝和鐵絲網(wǎng)?到處里不是堵著就是截著,寸步難行!
21、這條新挖的溝還是南北向的小丹河的。
22、在紅河鎮(zhèn)南家莊就是看到的這種植物。
23、這幅圖片才是馬溝匯入小丹河的地方。當然了,原先的馬溝入河口非常寬,大約有三四十米,絕對不像這么個狹窄的溝溝。
24、朝東走了不幾步,讓我看出了大雨期間溪水流過的跡象?!肮枢l(xiāng)的小溪——馬溝”只有在炎夏季節(jié)才能看到這樣的模樣。
25、西邊(右)的崖,小時候深非常陡峭的,陡崖中間荊棘叢生,里邊有各種鳥類的窩。我與小伙伴還親自看到過嚇人的一幕——一條大花蛇吞吃鳥蛋。
26、小丹河河床里都沒有這么多的積水。
27
28
29、到處是“挖藍寶石”留下的痕跡。
30、這片小樹林也是挖藍寶石之后的產(chǎn)物。
31、有一條小道,我走上去一看,是鄰村大埠前的蔬菜大棚。
32、朝東拍。
33、我返回北邊,繼續(xù)沿著小溪走。
34、到處是樹木,還沒什么;問題是,到處是堵截起來的土壩,真煩人!
35、遠遠地望見了兩只鳥。我不敢走近,只能遠遠地拍。我的相機鏡頭是很低下的那一種,只能拍到這種程度了。
36
37、鐵絲網(wǎng)繼續(xù)朝東延伸,一直到了這兒。
38、隔著鐵絲網(wǎng)回拍西邊。
39、走不久,遇到了兩條溝岔。一條朝東南,溝很寬闊;另一條朝東北,好似很短。我決定先拍東北的一條溝。
40、我沒有朝著東南的溝灘走。
41
42、我進了這一條朝東北方向的溝灘。
43、看到水池了。水池畢竟是水池,不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
44
45、我很明白,這個水池并不是派人挖的,是那幾年瘋狂的人挖藍寶石留下來的。如今小丹河與附近溪水的坑子絕大多數(shù)是濫采濫挖藍寶石的結(jié)果。
46、這里都被雨水沖出了一條溝。
47、有一片蔬菜大棚,有一片墳地,我想看看我所在的地方究竟是哪個村莊?但一片野菜(仁慶菜)很深,地皮坑坑洼洼,很難走。
48
49、殘留的灰燼。
50、我一看,原來是邵家莊的墳塋。
51
52
53、我返回,繼續(xù)尋找馬溝的源頭。
54、回拍。
55
56
57
58
59、多年不見“拱地獽子”了。這里有很多凸起的松土,說明這種動物還沒有完全絕跡。
60、前邊又堵起來了。像是一條路。下一集再敘述吧。
到這個地方,我已經(jīng)走了45分鐘了。
歌曲: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