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城港經(jīng)欽州,抵達北海,游覽欽州三娘灣和北海銀灘。天氣太熱了,11月中旬了,溫度還是攝氏30多度,而且時常晴朗無云,讓人游覽興趣銳減。同時由于疫情加劇,本來按照計劃將進入欽州,本應進城去游覽一些小景點,包括有著上千個島嶼星羅棋布的星島湖(洪潮江水庫),以及19世紀末在越南抗法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的劉永福將軍和馮子材將軍的故居等,均因疫情而放棄,僅選擇了位于北部灣最北端的欽州三娘灣。按照計劃接下來本應前往作為明清時期廣東“十府一州”之一的合浦,去看看至今仍舊保留的完全古粵風格的老街,同樣因合浦發(fā)現(xiàn)陽性案例而放棄,只得擦邊經(jīng)過合浦,沿著廉州灣大道前往北海市,去看看著名的銀灘,以及過海前往北部灣中的潿洲島。
三娘灣位于廣西南部的欽州灣,東與北海市隔海相望,南鄰風景如畫的北部灣,西與防城港毗鄰,因島上美麗的沙灘和海面上跳躍的中華白海豚而出名。不過到這兒才知,想看到中華白海豚必須要乘漁船到大海深處,而當日海上風浪較大,追逐海豚有些危險并可能暈船,故幾乎所有漁船都暫時歇業(yè)等待風平浪靜。三娘灣歷史悠久,歷代以來以名優(yōu)海產(chǎn)、白海豚、大海潮而聞名。
這是一個宣誓愛情的地方,美女不愛天堂卻戀三娘灣,美麗傳說流傳至今。相傳三娘灣原住著三個小伙子,一天三個仙女下凡,看上了獨特的海灣和勤勞的小伙子們,決定下嫁人間,而玉帝卻僅允許她們下凡三年。丈夫出海打魚,妻子在家織網(wǎng),相親相愛,生兒育女,過著美滿的生活。三年后,玉帝不見仙女回來,大怒之下掀起狂風惡浪,吞沒漁船。三位娘子在海邊并排站著,在狂風惡浪中癡等丈夫歸來,天長日久化成三柱并排站立的花崗巖石,大海見證了他們堅貞的愛情、勤勞與勇敢,人們捧來鮮花香燭敬獻三娘石常年香火不斷,年輕人則來到這里海誓山盟盡述衷情。
三娘灣的美不僅僅在于她動人的傳說,而且在于她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黃金的沙灘柔軟親切,婆娑的樹林清麗恬靜,古樸的漁村溫馨而恬談,還有那悠閑從容的漁民。。。。。。不過最讓我喜歡的還是海邊那些千姿百態(tài)的礁石,而且這些礁石的名字也很奇特,什么母豬石、海狗石、鴛鴦石。。。。。。
劉永福與馮子材的塑像,均為欽州人,清末將領(lǐng),1885年中法戰(zhàn)爭時,鎮(zhèn)守邊關(guān)“短衣草履,佩刀督隊”,浴血奮戰(zhàn),大敗法軍,乘勝追擊至越南文淵、諒山等地,殲法軍1000多人,史稱“鎮(zhèn)南關(guān)大捷”。海灘旁的丘陵上的這幾座名人塑像,雕刻技術(shù)很高明、很逼真。而海灘上的那些古戰(zhàn)艦雖然已經(jīng)破舊,但仍舊很威武,似乎仍在守衛(wèi)者祖國的海疆。
三娘灣之美,美在沙灘,美在大海。沙灘柔軟白凈,赤著腳踩上去軟綿綿的,感覺甚為舒服。碧波萬里的大海白浪翻滾,近處的海水清晰透徹,甚至水里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小海螺都清晰可見。美麗可人的三娘島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年輕人的歡樂角、戀愛角,攝影角。
北海銀灘,位于市區(qū)東南,西起僑港鎮(zhèn)漁港,東至大冠沙,白色的海灘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一700米之間,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均由高品位細柔雪白的石英砂堆積而成,灘面平緩寬廣而無礁石,具有“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等特點。由于北海不大,且銀灘就在前往潿洲島碼頭附近,距離市區(qū)幾公里,故在碼頭購買船票后,我們來到了銀灘。
北海老街包括珠海路、中山路、沙脊街,一條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老街,來到這里大有一種進入影視城的感覺。雖然老街不大,但沿街全是古老的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筑建筑,很有地域特色,前店后居的建筑格局、中頂鋪、拖籠門、西式女兒墻裝飾。只不過天氣太熱了,讓人實在無心逛街。(下面有部分照片取自網(wǎng)上)
待續(xù):2022年廣西游14-北部灣中的潿洲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