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作》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span>
詩名《客中作》(別名《客中行》),“客中”:【旅居外鄉(xiāng)或外國?!俊靶衳ing2”:【歌行,古詩的一種體裁?!?。這首詩有兩個詩名,在《唐詩鑒賞辭典》中是《客中作》,百度百科是《客中行》。也不知道哪個名字更正宗,又或者二者皆是后人所添加。我們之所以稱“詩名”,而不叫“詩題”,是因為多數(shù)詩人都是在創(chuàng)作之后,再加上一個名字的,除非是“命題詩”。甚至有很多詩,根本就沒名字,有些只是寫上作于何時何地,因為何事。
唐朝是一個崇尚詩歌的時代,什么事都可以寫成詩。一個感想,一個念頭,一次旅途的愉悅,一次遭遇的傷感;甚至寫給朋友的信,抑或是一張便條。人生處處都是詩,詩,是一種表達。那么李白這首詩是為什么呢?很多詩歌賞析都認為,李白是因為美酒忘卻了身處他鄉(xiāng)的凄楚。不過,我們總覺得“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有些蹊蹺。首先,這位“主人”是男的還是女的呢?可能很少人去想過這個問題?!?span style="color: rgb(0, 82, 255);">玉碗盛來琥珀光”的“盛來”兩字,有一種恭敬的意味,不像是和李白對飲的場景。對飲的話,那就整壺酒都拿來倒啦。所以,我們感覺這位“主人”更像是店家,而非李白的“狐朋狗友”。也就是說,李白是在客途中的一個酒家里飲酒。那么李白什么意思呢?“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意思不就是,你要是能把我灌醉了,我就把這里當(dāng)故鄉(xiāng)啦,就在這里一直喝下去,不走啦。呵呵,難道不是嗎?
讀詩,總不好斷章取義。我們還是從本詩開篇顯示的地點“蘭陵”探究起?!疤m陵”:【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建于春秋時期,最初為“魯國”的“次室”亭,后為“楚國”所占領(lǐng),并由“屈原”更名為“蘭陵”縣邑?!俊疤m陵”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它原名“次室”,因?qū)?yīng)魯國的“公室”——“曲阜fu4”。不過這“次室”是“妾”的意思,無怪乎屈原要替它改名了。屈原每次出使齊國,都要經(jīng)過“次室”,據(jù)說當(dāng)時這里有很多蘭草。彼時的楚國,朝野上下都崇尚蘭花,屈原尤愛之。“蘭”寓意著“王道”,“陵”意為高地,引申為“樂土”,如此“王道樂土”,屈原由此為“蘭陵”命名。
那么李白為什么會跑到“蘭陵”這個地方呢?是偶然路過,還是特意去的呢?我們在《送友人》的賞析中提到,李白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居住十年的“安陸”,不知將飄往何方。《唐詩鑒賞辭典》中,李白《寄 東魯 二稚子》的賞析后有個注:【李白大約在開元二十四年從湖北安陸移家到東魯兗州任城,即今山東濟寧市。】“開元二十四年”即736年,這和我們之前的判斷基本一致。那么李白為什么會選擇到“東魯兗州任城”這個地方呢?有人說李白是去投靠親戚,甚至《舊唐書》里把李白說成是山東人。不過迄今為止的多方考證,李白祖上居住在“甘肅天水”,逃避戰(zhàn)火到了西域,在那里居住了百年。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葉城”,五歲才回到四川綿陽。真要說李白是山東人,或許要推算到非常早期的祖先了。至于說他去投靠親戚,這事還真不好說。我們認為李白會選擇去“東魯兗州任城”,心理因素是起主導(dǎo)作用的。
“東魯”即東部的魯國,春秋時的說法?!皟紋an3州”,管轄著好幾個縣,“任城”是其中之一,旁邊的“曲阜fu4”和“鄒城”都在其列。而“曲阜”是什么地方?是“孔子”和“顏回”的故鄉(xiāng)!“鄒城”呢?“孟子”的故鄉(xiāng)。我們一直反復(fù)強調(diào),李白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像“孔子”那樣流芳百世。所謂的李白“宰相理想”說,恐怕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臆造出來的。李白把新家安置在自己心目中的圣地旁邊,非常合乎情理。而“蘭陵”呢?離“任城”也不遠,更重要的是,“蘭陵”也出了很多名人。其中有兩個人的名字我們一說,研究過李白詩歌的人一定會很認同,這“蘭陵”,李白是非去不可的。這兩個人就是南朝大詩人“鮑照”和“何遜”,他們都是蘭陵人。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中夸李白是“俊逸鮑參軍”?!磅U照”的確是李白最推崇的大詩人之一。還有一個人,雖不是蘭陵人,卻做了兩任的楚國“蘭陵令”,他就是另一位圣人“荀子”?!败髯印焙髞磙o官蟄居蘭陵,著書立說,死后葬于蘭陵。我們?yōu)槭裁匆岬健败髯印蹦兀勘驹姴皇窃谥v“蘭陵美酒”嗎?要知道,“荀子”曾三次擔(dān)任“齊國稷ji4下學(xué)宮的祭酒”。他既然做了蘭陵的父母官,很可能就把齊國最高學(xué)府的釀酒術(shù)帶到了蘭陵這個地方。這,可能才是“蘭陵美酒”真正的起源。
好,我們再來探究一下這個“蘭陵美酒”。首先,還是要先講講“蘭陵”這個地名的蹊蹺。李白有一首詩很出名,叫《南陵別兒童入京》,這是李白接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后,離家前寫的詩。那么“南陵”到底在哪里呢?迄今也沒個定論。有人說那是安徽的南陵縣,安徽南陵縣原屬“宣州”,李白晚年確實是在那里,卻不是早年。而且,該詩的頭兩句就是“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注意這個“黍”字,安徽南陵在長江以南,種的應(yīng)該是水稻,而不是黍。也有人說“曲阜”南邊有個“陵城村”,人稱“南陵”,這可信嗎?這個“陵城村”應(yīng)該就是今天的“陵城鎮(zhèn)”,我們看下“陵城鎮(zhèn)”的介紹:【陵城鎮(zhèn)地處泗河、沂河沖積平原區(qū),位于魯西南平原的東北角,地勢平坦?!窟@里應(yīng)該沒有什么“山”讓李白去“山中歸”吧。我們懷疑“南陵”其實是“蘭陵”的誤讀。中國歷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兩次是在“安史之亂”以后,有很多典籍都是在南方整理的。南方人把“蘭陵”誤聽成“南陵”是很正常的事,再加上李白晚年又住在“宣州”,誤以為是“南陵”就更正常了。
這下好了,如果“南陵”真的是“蘭陵”的誤讀,那李白這里可就有故事了。要知道,這里可是李白接到詔書去長安前,和孩子們住的地方。而且很明顯,《南陵別兒童入京》中“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說明李白那時的家中是有女主人的。而這位女主人應(yīng)該就是李白帶著孩子,來到山東時認識的。不過,這里似乎又有個矛盾,在李白的《寄東魯 二稚子》中有“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這是李白被“賜金放還”后,在南方游歷時給家中的信。只是這“龜陰田”和“汶陽川”應(yīng)在“曲阜”與“新泰”市之間,并非“蘭陵”,這又作何解釋呢?不過,也就這同一首詩有幾句很值得玩味:“南風(fēng)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以前讀到這里,我們非常吃驚,李白的兒女住“酒樓”?這個不著家的李白,竟然把孩子扔在酒樓三年而不歸家?他怎么放心?誰幫他照顧?聰明的讀者現(xiàn)在一定會聯(lián)想到我們前面提到的,關(guān)于《客中行》的酒家了。這里會不會有聯(lián)系呢?那個酒家的主人,會否就是李白此時的老婆呢?可是,不是說這“酒樓”不在“蘭陵”嗎?這其實也很好解釋啊,李白不是“賜金放還”嗎?他捧著那么多錢,總得回家安頓一下,給老婆孩子購置一座酒樓是很合理的事。加上,李白是奉詔入京的,皇帝又那么賞識他,那些地方官員多半都是會幫著照應(yīng)他的家人的。李白有一首《秋日 魯郡 堯祠亭上 宴別 杜補闕 范侍御》,這首詩應(yīng)是李白離開長安,回到東魯看望家人,再次出游時,和當(dāng)?shù)毓賳T吃的離別宴。而他和杜甫相遇也是在東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可見李白“賜金放還”后是先回東魯安家的。
好,我們再回到“蘭陵美酒”,李白說“玉碗盛來琥珀光”,這個“琥珀光”應(yīng)指酒的顏色是金黃色的。明代醫(yī)學(xué)泰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蘭陵美酒,清香遠達,色復(fù)金黃,飲之至醉,不頭痛,不口干,不作瀉。共水秤之重于他水,鄰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常飲入藥俱良。”李時珍說了,這蘭陵美酒是金黃色的,皆因蘭陵這里的水土之美,隔壁縣邑都造不出來??墒撬]有說這蘭陵美酒加了什么特殊的草藥,要是有肯定寫了。這下好了,我們再回到本詩的第一句“蘭陵美酒郁金香”,這“郁金香”是什么呢?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這不是“荷蘭”的“郁金香”花,因為荷蘭的郁金香是19世紀才引入中國的。因此是“郁金”的香。那么“郁金”又是什么呢?百度百科上說,“郁金”是一種姜科植物,產(chǎn)于中國的南方和西南地區(qū)。顯然蘭陵這個地方不產(chǎn)這個,倘若有,李時珍早就說了?!爸袊娫~大會”上說“郁金”是一種香料。問題是什么樣的香料呢?換一種問法,是酒的香料?還是其他的呢?據(jù)說,這蘭陵酒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祭祀酒:“郁鬯chang4”。在1989年版的《辭?!返?11頁有:【郁鬯:酒名。用黑黍釀酒,再搗煮郁金香草攙和而成。古代用于祭祀或敬客。】難道,這“蘭陵美酒郁金香”指的是“郁金香草”的香?李白了解這種釀酒工藝?我們認為,這恐怕是一種巧合,李白的真正意思并非“酒香”,而是“人香”,而且是“女人香”。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郁金”這個詞,不管是在南北朝還是唐朝詩歌中的使用,都是這個意思。比如“庾信”的《奉和示內(nèi)人詩》有:“燃香郁金屋,吹管鳳凰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有:“雙燕雙飛繞畫梁,羅緯翠被郁金香。”;“沈佺期”的《獨不見》有:“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后來的“李商隱”在《藥轉(zhuǎn)》中有:“郁金堂北畫樓東,換骨神方上藥通。”;同期的“王維”也有:“高樓月似霜,秋夜郁金堂。對坐彈盧女,同看舞鳳凰。” 很顯然,李白的“郁金香”用法應(yīng)該是和他們一樣的,想法也是接近的。更有意思的是,其實前面這些詩人使用“郁金”這個詞,都有一個共同的出處,就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蕭衍”寫的《莫愁歌》,講的就是“莫愁女”的故事。我們不妨來看下這《莫愁歌》的前八句: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
十五嫁于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
這個莫愁女呢,從小就很勤快,能干活,后來嫁到了家境殷實的“盧家”,過著“莫愁”的生活。所以“沈佺期”說“盧家少婦郁金堂”??梢娺@“郁金”確實是一種香料,一般都用在女人的房間里。這問題就來了,看來,李白這是來到了蘭陵的一個酒家喝酒,這個酒家的主人是個女的。伴隨蘭陵美酒而來的是一股郁金的芳香,女主人用玉碗盛來的美酒中,閃爍著琥珀的光芒,李白心動了。如果我們的推理是正確的話,那么李白因為在蘭陵這家酒店喝酒,從此和女老板好上了,并在此安了家。后來辭家去了長安,把孩子留給這個女人照顧。再后來,被“賜金放還”,給這個老婆和孩子購置了一座酒樓,然后自己又跑去南方游歷了。如此,這《客中行》竟是李白的“撩妹”之作了。好,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呢?我們來感受李白《客中行》原詩: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span>
賞析 李白說,這蘭陵的美酒伴隨著一股郁金的香氣,玉碗盛來的酒水上泛著琥珀般金黃的光芒。
李白贊賞的恐怕不僅僅是美酒了,而且是美人。這郁金的香恐怕不僅是這酒店的香氣,更是女主人送酒來,身上散發(fā)的香。當(dāng)時的魯酒似乎都是用玉碗玉壺盛的,李白有“魯酒白玉壺”的詩句。如此白玉的碗,和金黃色的蘭陵酒,合而一體,宛如一塊琥珀,泛著金色的光。美人美酒,李白陶醉了,不喝多是不可能的,于是胡想翩翩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字詞典故 “但使”:【只要,只要是。】
賞析 李白說,只要主人你能夠常常把我這異鄉(xiāng)客灌醉,我從此就不知道何處是他鄉(xiāng)了。
在我們判斷這是酒家的主人以后,這“主人能醉客”的話就顯得非常順理成章了。是啊,做酒店的,能經(jīng)常把客人灌醉,那生意自然好啦。而李白這后一句講得又非常好,“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何處”兩字用得尤其好,就好像一個喝醉酒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了。問題是,他還知道這里是“他鄉(xiāng)”,表面上確實表現(xiàn)出一種身處他鄉(xiāng)的凄楚,而事實上,是要委婉地告訴女主人,我是個單身漢,我走到哪里都是他鄉(xiāng),根本就沒有故鄉(xiāng),沒有人在掛念我。可是只要主人你能常常把我灌醉,那我就不知道什么是他鄉(xiāng)了。這又透露出另一層意思,其實就是:主人你要是用酒把我留住了,這就是我的故鄉(xiāng)。呵呵,當(dāng)然,我們相信這位女主人是聽不懂李白這種文縐縐的表達的。但李白過后肯定是用更加直白的語言去表達了,而且也獲得了成功。
我們之前為什么說這“郁金香”典出《莫愁歌》很有意思,因為這個女主人顯然是個很能干的女子,自己開了一個酒家,李白靠上她,從此是有吃有喝的。在《南陵別兒童入京》里有這樣兩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注意這個“童”,是童仆的意思。你看李白這小日子過的,既有雞肉吃,又有白酒喝,還有童仆伺候著。李白是從“山中歸”的,或許多少有干些活吧(后來也購置了龜陰田),但這個家看來還是他的這個老婆撐著的,于是才會有“會稽愚婦輕買臣”之說了。所以說,這個酒家的女主人,對于初次相逢的李白來說,就如同那心靈手巧,吃苦耐勞的莫愁女一般。推算下來,這位女子和李白相處了好些年,可能是文化層次的差異,導(dǎo)致了他們后來的隔閡,在李白奉詔去長安前,已有了矛盾,“賜金放還”后,李白竟然跑去江南玩了三年不回家。真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啊。
《客中作》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