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翹足 只為見一面想象中的青天
楊光志
18日上午9時~11時30分,廣州市將舉行“迎亞運、促和諧——廣州市領導公開接訪活動”。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從17日下午開始就有群眾前往“踩點”,為第二天的信訪做準備,前來信訪的市民基本都是有備而來,大多是背著水和干糧前往排隊,他們用報紙、紙箱盒子拆開打地鋪,還有兩位老伯帶了小板凳。有幾位市民還帶了扇子,“熱了就扇扇,還能趕蚊子”。(10月18日 信息時報)
在一個非常時段,居然有一種非常的現(xiàn)場辦公手段,叫做大接訪,它冠了一個“迎亞運”的名頭,無疑,這是廣州市目前“最大的政治”,捆綁其上來秀秀和諧,大可沖淡諸如“菜刀實名制”之類帶給人們的草木皆兵緊張感。同時,當?shù)刈罡咝姓L官直接公開面對面接訪平頭百姓,無疑,也將使某些長期郁結于冤屈、困境的百姓,徒然看到了一種撞大運脫困洗冤的良機乍現(xiàn)。
撞大運的時間是18日9時~11時30分,“長長”的150分鐘呢,刨去前致意后總結的一些程式套話,真正坐下來解決具體困難的時間,一定還有“長長”的120分鐘左右。這樣的時段所能體現(xiàn)出來的解決問題的效率,估計已遠遠超越古代圣上的朱筆御批斬立決,其高官主動走近民眾的姿態(tài),也遠遠超越古代貧民冒死攔轎的兇險,誰能得享類似買彩票獨中500萬的幸運呢?那些帶干糧打地鋪漏夜候訪,甚至表示“下雪也要等”的市民們?那些“引領翹足以待,只為見一面想像中的青天”的人們?
網(wǎng)絡上,有直通中南海的留言渠道了,可少有人相信,大家還是信走近身邊的“青天”,覺得可知可感,訴求直接,就算死,也能死個明白,而且,作為另類“上訪”渠道,這種大接訪的秀親民秀和諧姿態(tài),確實有可能在某些事端上,在容易表態(tài)、不會打錯板子、不會損及政府高官的官位與利益的時候,是真的可以爭取到立竿見影的“處理結果”的。譬如新聞列舉的房產(chǎn)證辦證難的問題、社保養(yǎng)老問題、拆遷補償問題、就業(yè)維權問題……有的確實是燙手山竽,有的只屬于技術枝節(jié)的投訴,完全可以立即批示,至少會給出一個端得上臺面的承諾,成為當事人今后爭取排解憂難、討到說法、化解矛盾的“尚方寶劍”。而守候媒體次日的相關宣傳報道,也便能有料而歸,群眾歡呼與官員口碑相得益彰,和諧氣氛頓時濃厚起來。
只是,這是一種成熟與健康的公務處置模式嗎?所有發(fā)展中的難題、工作中的困境,若都需最高長官事必躬親,親自過問,這種缺乏規(guī)范化、制度化與恒常性的辦公體例,一定帶著濃重的人治色彩,所對應的官場,那些“局、委、辦”們,將是一個不能正常盡職盡責的惰性的行政架構,所對應的世態(tài),終究是個別人的狂歡與多數(shù)人的持久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