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涼粉。等一下,這里要說的是定軍山?jīng)龇?/span>。其實,定軍山?jīng)龇垡步袧h中涼粉或者勉縣涼粉。只不過它起源早,名聲大,所以就叫形成了一個有地方特色的名稱。就如同漢中面皮、XX臊子面、XX臭豆腐、朝鮮冷面殺手(不不,沒有“殺手”兩字,思咪噠)等一樣,都已經(jīng)廣泛流傳,但大家依然喜歡用小地方名字來表示一種正宗。
定軍山?jīng)龇酆蜐h中面皮一樣,已經(jīng)成為漢中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名小吃了。
說它有名,那就要說說典故。一說典故,就要說long long ago,可是這次說吃的,狼狼餓狗的話就不太好聽。那要說定軍山,就要往諸葛亮身上扯,更遠(yuǎn)的話還可以扯到劉邦身上。不過劉邦身上肅竹已經(jīng)給他貼了一張面皮了,涼粉就貼給諸葛亮吧。
當(dāng)然這個傳說,不是肅竹瞎掰的,肅竹也不會像說漢中面皮那樣一本正經(jīng)地瞎掰,以至于讓人把那個瞎掰的故事編進(jìn)了官方的文獻(xiàn)典籍。
先看看別人瞎掰的,說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憑吊諸葛武侯時寫道:“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宵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yùn)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span style="color: rgb(123, 12, 0);">宋代詩人陸游寫道:“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祀丞相墓?!笨戳丝?,這詩和諸葛亮有關(guān)系,但是和涼粉好像沒什么關(guān)系。
注意了,陸游的詩里面有重點——寒食。寒食清明,武侯墓都有人為諸葛亮掃墓,也就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武侯墓清明會。
武侯墓在勉縣南定軍山腳下,是漢丞相諸葛亮之墓,自古以來,每年的寒食清明,都有為諸葛亮掃墓祭祀而形成的廟會,即清明會。
清明會之前持續(xù)5天時間?!?span style="color: rgb(255, 79, 121);">那家伙,人山人海,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騎毛驢的,牽牲口的,挑貨擔(dān)的,背行裝的,塞北、關(guān)外、嶺南、江東的,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官紳士卒、農(nóng)工商旅,聚在武侯墓,召開一年一度的武林大會(還好不是丐幫大會),NoNoNo,是祭祀諸葛亮這個“兩朝開濟(jì)”的千古名相。
人一多,就容易犯困。又逢天氣轉(zhuǎn)暖,就容易疲倦口渴。就想解暑消渴,坐下來歇歇。別著急,熱情好客的勉縣人民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廣告插播一定要及時)。
廟會周邊和沿線路上有很多小吃攤點,涼粉這種清爽舒滑的消暑美食自然成了這里的主角。所以說,涼粉是為紀(jì)念諸葛亮而生的,這種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千百年來,涼粉的制作工藝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隨著國內(nèi)外人們對武侯墓的拜祭、游覽,定軍山?jīng)龇垡裁労?nèi)外。
定軍山的涼粉種類較多,按原料分為檳豆涼粉、豌豆涼粉、苞谷涼粉、扁豆涼粉、米涼粉、麥子涼粉等。你能想到什么食材,在勉縣人手里,都可能做成涼粉,比如說肉,就有肉涼粉。不過人們以檳豆、碗豆涼粉最為上品。
說了這些,嘴饞了吧,想吃了吧?清明節(jié)到武侯墓去吃正宗吧。
去不了,樂于助人的肅竹已經(jīng)給你找了做法,別人總結(jié)的,肅竹自己不會做飯,所以你照方法做,做不好也別問肅竹。
烹調(diào)方法:煮、攪、涼拌
味型:芥末味、酸辣味
原料:豆粉5kg,明礬25g,油潑辣子500g,芥末糊600g,香醋1kg,蒜泥水1.5kg,蔥花350g,醬油600g,味精50g,精鹽500g,香油600g,香菜800g,熟青葉菜450g,芝麻醬500g。
制作工藝:
1、將豆粉用涼水加入明礬先搓成硬團(tuán)后,再加入涼水和成粉糊。將葉菜切成小段。
2、鍋中添水約33kg,旺火燒沸后,將粉糊徐徐倒入沸水中,邊倒入邊用搟杖攪動,改用小火慢燒。待粉糊已熟透,再用木勺或木鏟在鍋底攪動約5分鐘,防止鍋底焦糊有異味,然后鍋離火,將熟粉糊舀入瓷盆內(nèi)冷凝即成。也可將粉糊舀入直徑眼約0.5cm的漏勺中,漏入消過毒的涼水盆內(nèi),則成“粉魚魚”。
3、吃的時候,將盆內(nèi)涼粉倒出,切成小條或小塊均可;也可用特制的涼粉“刀旋子”拉旋切成絲狀,加入調(diào)料和佐料即可。
4、吃,當(dāng)然是要用嘴,也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吃。
還有很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如上了大席面的涼粉三絲、蒜苗炒涼粉、三色涼粉、金針菇拌涼粉、肉絲炒涼粉魚魚、茄汁酸甜涼粉、芝麻香粉涼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