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
文 / 李 文 海
看著姥姥一口氣將生日蛋糕上的九根蠟燭吹滅,我們拍手叫好,深深為這位九十六歲老人的精氣神所折服和開心。
“姥姥今年九十六歲,五世同堂!”說這話時,我內(nèi)心充滿著幸福和驕傲。家有一老,勝有一寶。已過鮐背之年的姥姥,就是我們家最大的“寶”!
姥姥是我妻子的姥姥。老人善良隨和,待人寬厚,說話輕聲細語,從來是笑吟吟的,很少見她生氣。我猜這大概就是老人高壽的原因吧。
姥姥喜壽那年,我和妻子去看她,我拿出相機給老人合影留念,心里想著老人年紀大了,照張相,以后也能做個紀念。沒想到老人過了耄耋年紀,依然安康,而且,總能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
一
姥姥在十一二歲時就來到姥爺家。當(dāng)時林縣(州)被日寇占領(lǐng),兵荒馬亂,加上連年自然災(zāi)害,百姓食不果腹,姥姥的父母準備帶一家老小上山西逃荒。姥姥和姥爺從小訂了娃娃親,姥爺?shù)母改嘎犝f后,家里雖然也是缺衣少食,思前想后,覺得姥姥年紀尚小,怕她水土不服,就和姥姥父母商量把姥姥留在了老家。幾年后姥姥和姥爺完婚,生養(yǎng)了三兒一女。在那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姥姥和姥爺養(yǎng)一大家子不容易,年輕時沒少受艱難。姥爺活到將近七十歲去世,姥姥有福氣,前半輩子遭的罪,化為了后半輩子的福。
因為很小就到婆家生活,姥姥和三位年紀差不多的小姑子紅臉沒犯過,關(guān)系親如姐妹,一直到現(xiàn)在。
二
三位舅舅都很孝順。姥姥過了米壽之年,舅舅們覺得老人年紀大了,私下商定,三人輪流伺候,一人輪替半年。老人知道后不高興了,認為自己生活能夠自理,不與她商量就要輪流去住,舅舅們有的在老家有的在外地,接送也不方便。后經(jīng)大家多次勸說終于說通。
三舅在省城生活,輪到他家伺候就把姥姥接到鄭州。三舅平時去另一個城市工作,三妗在市里上班,中午不回來,不敢讓老人用煤氣,怕危險,就教老人學(xué)會用電磁爐和電飯煲。姥姥接受能力強,腿腳又利索,每天自己做飯吃了,就下樓去溜達,發(fā)現(xiàn)街上有不少塑料瓶、硬紙片什么的,就揀回去。時間長了,竟然攢了不少廢品,賣了錢,姥姥心里開心啊:在城市里上街遛個彎也能賺到錢!每天姥姥高高興興地下樓,遛彎,撿廢品,賣錢。開始不讓她去撿還不高興,勸不了,后來就依隨她,只要她高興,又囑咐她注意安全。去接她回林州時,姥姥竟然有些舍不得:“我覺得鄭州比咱(老)家好!”叫人啼笑皆非。
回到老家后幾位姑姥姥去看她,姥姥教她們都不要燒煤球了,用電磁爐和電飯煲又快又干凈,也不怕煤火滅了。姑姥姥們哈哈大笑,跟姥姥開玩笑說你成城里人了,姥姥也是笑呵呵的。瞧,多么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姥姥!
三
姥姥體態(tài)偏瘦,身體硬朗,平時很少吃藥,住院更少,除了耄耋年紀時做過一次白內(nèi)障手術(shù)。2021年春天,姥姥住在二舅家,二舅停止在外地打工,專門回來伺候。一天姥姥因站立不穩(wěn),扭了一下腿,感覺疼得不行。二舅聽了急得滿頭大汗,慌忙喊來另外兩位舅舅和我岳父,同時聯(lián)系車子到衛(wèi)生院,診斷為大腿骨骨裂。打聽到輝縣市一民辦骨科醫(yī)院治療效果比較好,大家就把姥姥送去治療。事先姥姥說:“我這么大歲數(shù)了,可不動手術(shù)?。?/span>”舅舅們哄她:“不給你動手術(shù),就是用膏藥貼貼!”醫(yī)院雖小但技術(shù)一流,醫(yī)生做的微創(chuàng)手術(shù),在姥姥大腿上鉆了兩個洞眼兒,用鋼針穿了,縫上,說,好了!讓老人家回家復(fù)養(yǎng)吧!待麻醉醒來,姥姥發(fā)現(xiàn)自己被手術(shù),生氣了,輕聲嗔怒:“為啥動手術(shù)你們不給我說!”滿堂的兒女笑了。姥姥生了一陣子氣,知道兒女們的孝心,也就不再吭聲。瞧瞧,多么明事理的姥姥!
四
轉(zhuǎn)眼手術(shù)過去半年有余 。老人怕摔,水稻專家袁隆平爺爺就是一摔壞了事。說實在的,我們對姥姥康復(fù)如初沒抱太大希望。
出院后三個舅舅和我岳母約定:兄弟姐妹四人,每一個月輪替一家伺候老人。
這段時間天氣寒冷,該我岳母大人伺候了。岳母勤快而心細,很會伺候人,七十二歲了還能伺候老娘,岳母忙碌并快樂著,每天經(jīng)由著老人吃飯吃菜吃水果喝水,一天喝兩盒牛奶。開始岳母看姥姥吃得喝得比受傷前少了,問她,姥姥說“這樣大小便少,少給你們添麻煩。”岳母勸她:“你在你閨女家,受那委屈咋哩?多吃點身體恢復(fù)快,早點下床活動了,你也少受罪我們也輕松。”姥姥聽了是這個理兒,從此吃的多了喝的多了,身子恢復(fù)得很快,不長時間已經(jīng)能慢慢下床站立了。
我那緊跟新時代潮流的老岳父網(wǎng)購了一臺助步車,鼓勵著姥姥扶著鍛煉。姥姥扶著車子,向前挪動一下車子,一雙小裹腳邁一小步,雖然有點慢,終究老人能重新站起來走路了!岳父把姥姥走路的小視頻發(fā)到家族群里,天哪,誰能想得到!全家上下一片歡騰,每個人都驚喜不已,姥姥真是太給力了!
后來岳父給助步車裝了輪子,老人走路也更順當(dāng)了些。這天晚上了,岳母說姥姥:“你再走走吧?”姥姥一臉的納悶,說:“下午不是走過嗎,咋哩又叫我走呢?”“你娘家侄女讓你走走,她想看你走路哩!”“哦,侄女要看,那我就走給她看吧!”老人站起來,推著助步車走著,時髦岳父在一旁用手機跟蹤攝像,要給老人增加難度,“把助步車去了,換上拐棍試試!”岳母把姥姥的拐棍拿來,移去助步車,扶著老人杵著拐棍在屋子里走了一圈。發(fā)生在九十六歲老人身上的奇跡,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驚喜的呢!
五
這天姥姥悄悄問我岳母:“什么是粗糧?”岳母“噗嗤”笑了,問:“你咋知道粗糧的?”“我看電視上抖音上說讓多吃粗糧!”哈哈哈,老人還知道粗糧一說。
家里連續(xù)吃了幾頓紅薯面窩窩頭,姥姥偷偷責(zé)備岳母:“你得讓他(我岳父)吃好啊,他還每天上班!”在自來水公司做清潔工的岳父笑起來。吃窩窩頭,姥姥可能想起了她年輕時少食沒穿的年代,卻不知道現(xiàn)在吃粗糧成為一種新時尚。
六
大妗前幾年病逝,從銀行退休的大表姐心疼七十三歲的大舅,把姥姥接到自己家,替大舅盡孝。當(dāng)時在大表姐家,老人做了腿部手術(shù)還不能下地活動,每天呆在床上,大表姐的小孫女口甜,“曾姥姥曾姥姥”地叫著,拿了手機上床,和曾姥姥兩個腦袋擠在一起玩抖音。看著抖音里邊的人洋相百出,老人和小女孩的笑聲飛滿整個屋子。
姥姥在岳母家時,一次岳父和岳母回老家筑“喜墓”,讓我妻子去伺候姥姥。廚藝不錯的妻子早早和上面,燉了羊肉,中午吃的羊肉燴面,特意給老人多煮了煮。姥姥吃著好吃,眼角眉梢都透著笑意。過了幾天,妻子去娘家,岳母說她:“你姥姥夸了好幾次你做的燴面比我做的好!”
直奔期熙百歲的姥姥是我們家的“大寶貝”,也是我們家的女王,更是我們心中的一尊佛。姥姥在,我們快樂而幸福;姥姥在,我們充滿信心,感覺自己還很年輕,更需抖擻精神,努力前行。
2022年1月15日
李文海 林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工作人員。熱愛生活,喜歡運動、攝影、音樂、美食,偶有詩歌、散文、古詩詞發(fā)表于《河南工商》《安陽日報》《紅旗渠》《芝蘭園》。
林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
茶店工作委員會主辦
本期編輯:逯 軍
策劃:王留根
編審:韓增云 郭相財
監(jiān)制:元 威 王峴青
《林州茶店民間文藝》
挖掘、收集、整理、傳承、弘揚、傳播民間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推介鄉(xiāng)村最具特色的民間文藝人才,活躍社區(qū)群眾文化藝術(sh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