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出茅廬
南宋晚期,南宋的軍事舞臺上出現(xiàn)了一位優(yōu)秀杰出的軍事家,號稱古代的機動防御大師,曾經(jīng)參與了聯(lián)蒙滅亡金的戰(zhàn)爭,曾經(jīng)以一己之力,統(tǒng)領南宋荊湖、川蜀兩大戰(zhàn)場,對抗整個蒙古軍隊,確保南宋邊疆數(shù)十年的安寧,此人名叫孟珙!
孟珙,字璞玉,湖北隨州棗陽人,祖籍山西絳州。
北宋滅亡時,孟珙的先祖南下到棗陽定居,孟珙的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曾為岳飛的部將,長年參與抗金戰(zhàn)爭!
孟珙的父親孟宗政,少年便隨父從軍,也是一員名將,韓侂胄開禧北伐時,任棗陽縣令,擊敗金將完顏董的進犯。
孟珙是孟宗政的四子,文韜武略,從小便顯示了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少年時代的孟珙和孟璟、孟璋、孟瑛兄弟四人被孟宗政帶在軍中鍛煉,孟珙很快便展示出了他對戰(zhàn)場局勢敏銳的判斷力!
宋寧宗時期,北邊的金朝受到蒙古的入侵,喪失大片疆土,金宣宗遷都汴京后,為了補償疆域和經(jīng)濟方面的損失,決定攻打南宋,年輕的孟珙開始在南宋的軍事舞臺上展露頭角!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金軍大舉進犯襄陽,京湖制置使趙方命孟宗政率兵抵抗,此時的孟珙只有二十多歲,但已經(jīng)十分成熟老練,向父親獻策由羅家渡濟河,伏擊金軍,結(jié)果大獲全勝。
在救援棗陽的戰(zhàn)爭中,孟珙又率騎兵救援被圍困的父親,因戰(zhàn)功升進勇副尉。
不過進勇副尉是南宋武散官中的職位,名列最末一位,在重文輕武的宋朝,孟珙只能算是最低級的軍官而已。
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金將完顏訛可率領步騎二十萬的大軍分兩路攻棗陽,聚集棗陽城下。
孟珙登上城樓,拉弓射箭,箭無虛發(fā),斃殺數(shù)人,在場將士無不驚服。
隨后,孟宗政命孟珙出城偷襲金軍,孟珙不負眾望,連破十八寨,斬首一千余級,繳獲大量軍器,迫使金軍撤退,孟珙歷戰(zhàn)功進升下班祗應。
年輕的孟珙很快獲得了趙方的賞識,任進武校尉。
公元1223年,孟宗政病逝,孟珙被朝廷任命為忠翊郎,不久后,為峽州兵馬監(jiān)押兼在城巡檢。
孟宗政在世時,曾招收金國境內(nèi)的唐、鄧、蔡三州壯士兩萬多人,編為“忠順軍”,他死后,忠順軍由江海統(tǒng)轄。
由于軍隊成分復雜,軍心不穩(wěn),京湖制置司便命孟珙接替江海權(quán)管忠順軍。孟珙受命后,將忠順軍分為三部,很快平定了軍心。
二、對抗武仙
孟珙接手忠順軍后不久,北方局勢發(fā)生了重大變故,蒙古軍隊在三峰山戰(zhàn)役中擊潰金國最后的精銳,金哀宗被迫遷都逃入蔡州,并命令盤踞在南陽一代的軍閥武仙勤王!
但武仙認為蔡州難以堅守,便打算率兵進入川蜀一帶,準備把川蜀作為金國最后的落腳點。
紹定六年(1233年),武仙派手下部將武天錫進攻光化軍,企圖打開入蜀的通道,號稱二十余萬。
駐守在襄陽一帶的孟珙當然不會輕易讓武仙進入川蜀,因此便率忠順軍迎擊,
武仙遇到了一生之中最大的克星,很快宋軍擊潰金軍,忠順軍壯士張子良陣斬武天錫,獲其首級。
孟珙初戰(zhàn)告捷,斬首五千級,俘四百余人、戶十二萬,以功授江陵府副都統(tǒng)制,賜金帶。
隨后,孟珙又在呂堰大敗金軍,殺戮俘獲金軍不可勝計!
武天錫完蛋了,孟珙很快又將進軍目光盯上了武仙。
雙方在順陽鎮(zhèn)一帶展開激戰(zhàn),一向瞧不起南宋軍隊的武仙終于見識到了孟珙和忠順軍的厲害,武仙再次敗退,發(fā)揮逃跑的擅長,躲進了馬蹬山。
剩下的鄧州守將移剌瑗自知無力抗衡孟珙,干脆獻城投降了南宋。
孟珙出兵兩月,大敗武天錫和武仙,迫降移剌瑗,在唐、鄧一帶縱橫馳騁、威風八面,成為金國軍隊的克星式人物!
七月,武仙居然神奇般地再次出現(xiàn)在淅川一帶的深山中,又一次聚攏了數(shù)十萬人馬,藏身于伏牛山的九大山寨之中,搞得聲勢浩大、甚為壯觀!
但孟珙的軍隊一直在關注著武仙。
孟珙在招降了原武仙的部將劉儀后,悉知武仙的軍事部署,然后率兵將武仙藏身的九大山寨團團包圍。
在劉儀的引導下,孟珙六日內(nèi)連破武仙的七個山寨,武仙勢孤力單,被迫退守最后的巢穴石穴寨!
茍延殘喘的武仙決定避開孟珙,改為西行進攻金州,
由于淅川伏牛山一帶數(shù)日的連綿陰雨,導致山路險阻、水流湍急,跟隨武仙西行的隨軍老弱家屬們掉落山崖、水流溺斃者不計其數(shù)。
孟珙也很夠意思,雪上加霜般地在武仙的西行道路上發(fā)動攻擊,武仙部潰散而逃,將士亡去十有八九,最終有七萬余眾投降南宋。
武仙終于徹底偃旗息鼓了,半年后,在北逃的路上被殺!
消滅了武仙集團后,孟珙班師返回襄陽,因戰(zhàn)功轉(zhuǎn)授為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統(tǒng)制。
三、聯(lián)蒙滅金
九月,蒙古和南宋結(jié)成同盟,孟珙作為南宋軍隊的代表,率兵兩萬和蒙古主帥塔察兒一同圍攻金國最后的據(jù)點蔡州城!
此時南宋軍隊的戰(zhàn)斗力絲毫不差于金國,孟珙多次擊敗金軍的突圍,屢立戰(zhàn)功!
十二月,孟珙發(fā)動突然襲擊,決柴潭水入汝河,并奪取金國在蔡州城外的制高點柴潭箭樓,使得金國失去了外城的唯一防護工事!
在孟珙決堤柴潭的良好效果提示下,塔察兒也搞起了決堤工程,他選擇的是蔡州城西的練水。
練水決堤后,河水肆虐的打擊和沖撞蔡州西城,西面城墻損毀嚴重,幾難保全。
柴潭和練水的決堤使得蔡州城西、南兩面失去了防御屏障,蒙宋聯(lián)軍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絕佳機會。
十二月初九,孟珙率兵攻南門、塔察兒率兵攻東西兩門、史天澤和肖乃臺率兵攻北門,幾路軍隊同時發(fā)起了猛烈攻擊,搖搖欲墜的蔡州城終于出現(xiàn)了豁口!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初十的凌晨,孟珙命令先鋒馬義、趙榮率兵銜枚而進,悄悄來到南門,然后聞鼓而進,架設云梯,萬眾齊上,對南門發(fā)起猛烈攻擊。
金國南門守將烏古論鎬徹底崩潰了,驚惶之下率領數(shù)百余人投降!
孟珙迅速率領大軍進入內(nèi)城,并打開西門迎接塔察兒,蒙宋聯(lián)軍登時從四面八方涌入內(nèi)城!
金哀宗自縊而亡,金國滅亡!
孟珙進入蔡州城后,找到了金哀宗的遺骨,一分為二,一半給蒙古,一半帶回南宋。
四、江陵之戰(zhàn)
金國滅亡后,孟珙擢升為武功郎、權(quán)侍衛(wèi)馬軍行司職事、建康府都統(tǒng)制,開始了他人生新的職業(yè)生涯,對抗蒙古軍隊!
宋理宗在金國滅亡后,想派遣人員到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祭掃北宋諸帝陵寢,但此時蒙古軍隊已經(jīng)在洛陽附近屯兵,孟珙臨危受命,率領精銳騎兵,星夜兼程,不到十日便完成了祭掃任務。
公元1236年,孟珙到任黃州,加緊修筑城防,招懷流離,使得黃州城防御得以穩(wěn)固,但此時的蒙古已經(jīng)開始入侵南宋,在川蜀、荊襄一帶攻城略寨,所向披靡,在荊襄戰(zhàn)場連破襄陽、隨州、郢州及荊門軍、棗陽軍、德安府,荊襄防線瞬間變得千瘡百孔!
十月,孟珙的昔日戰(zhàn)友蒙軍主帥塔察兒猛攻蘄州,孟珙奉命增援蘄州,塔察兒知道孟珙的軍事才能,主動選擇撤退,并轉(zhuǎn)攻江陵。
南宋朝廷知道江陵城的重要性,于是命令沿江、淮西制置使組織救援,孟珙也再度出兵救援江陵。
此時的蒙古正在枝江、監(jiān)利編造木筏,準備渡江,形勢非常危急!
孟珙深知宋軍和蒙軍實力相差懸殊,所以便集中力量封鎖江面,然后采用疑兵之計,以少示眾,白天不斷變幻旗幟和軍服,晚上虛張火把,沿江數(shù)十里。
蒙古軍隊不知虛實,頓時驚慌不已!
孟珙抓住時機,主動出擊,連破蒙軍二十四座營寨,救回被俘百姓兩萬余人,并將蒙軍渡江器具全部焚燒一光。
蒙軍無奈之下,只能撤軍!
孟珙第一次和蒙古軍隊交手,便大獲全勝,并一舉扭轉(zhuǎn)了南宋在長江中游的不利局勢,孟珙在南宋武將行列的的知名度開始大幅提升,升高州刺史、忠州團練使,知江陵府兼京湖安撫副使,不久,又授鄂州諸軍都統(tǒng)制。
五、保衛(wèi)黃州
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蒙古宗王口溫不花、大將張柔率兵圍攻黃州,孟珙作為超級救火隊員再度率兵救援黃州。
孟珙率水師沿江而下,沖破蒙軍包圍圈,進入黃州,穩(wěn)定軍心,黃州軍民士氣為之大振。
黃州保衛(wèi)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在長江之上展開,孟珙命水軍出擊攻擊蒙將軍水軍,迫使蒙軍退到長江以北。
蒙軍又轉(zhuǎn)移目標,進攻黃州東堤,孟珙又挑選精銳敢死隊員,經(jīng)過激戰(zhàn),奪回東堤!
兩度獲勝的孟珙絲毫不敢松懈,又趁夜分兵七路,突襲蒙軍大營,搞得蒙軍陣營大亂,軍心動搖!
但蒙軍不甘心失敗,又晝夜不停的輪番發(fā)動進攻,用火炮將黃州城頭的城樓全部摧毀,但由于孟珙之前對黃州的修筑,黃州城依然牢不可破!
口溫不花最后使出絕招,挖地道!
但孟珙對此也有高招,他事先在蒙軍挖墻地方的城內(nèi),再筑一道城墻,并在被挖城墻的內(nèi)側(cè)開挖大坑當陷阱,號稱“萬人坑”。
當蒙軍最終挖開城墻沖進來時,前面還是堅固的城墻,并且前軍在后軍的推擠下紛紛掉進坑里而被宋軍用石頭檑木砸死。
嘉熙二年(1238年)春,傷亡慘重的的蒙軍終于撤退!
此戰(zhàn)之后,孟珙因戰(zhàn)功升寧遠軍承宣使、帶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諸軍都統(tǒng)制、京西湖北安撫制置使,成為南宋中問題戰(zhàn)場的最高統(tǒng)帥!
六、收復襄樊
嘉熙二年(1238年),剛升任京西湖北安撫制置使的孟珙主動上書朝廷,要求收復軍事重鎮(zhèn)襄陽府,朝廷同意了他的計劃,于是宋軍在荊襄戰(zhàn)場展開了反攻。
在孟珙的全權(quán)指揮下,部將張俊于十二月收復郢州(今湖北鐘祥),賀順收復荊門軍,劉全在冢頭、樊城、郎神山三次擊敗蒙軍。
嘉熙三年(1239年)初,曹文鏞又收復信陽軍。
在各路宋軍接連勝利的鼓舞下,占據(jù)襄陽、投附蒙古的地方豪強劉廷美密約都統(tǒng)江海夾擊襄陽蒙軍。由于有內(nèi)應,宋軍順利推進到襄樊地區(qū),收復樊城。
四月,江海率宋軍從荊門關出發(fā),沿途招集官民兵農(nóng),做對收復襄陽后的長期經(jīng)營準備。在宋軍的攻勢面前,襄陽蒙將劉義捕獲了游顯等人后向宋軍投降。至此,宋軍收復了整個荊襄地區(qū)。孟珙以功再被授為樞密都承旨兼知鄂州,仍任制置使。
但是孟珙清楚,宋軍之所以能夠輕松收復襄陽,是因為蒙古對襄陽的輕視。在他進入襄陽之后,就馬上給朝廷上表,認為“襄、樊為朝廷根本,今百戰(zhàn)而得之,當加經(jīng)理,如護元氣”,因此需要“甲兵十萬”,以預先應對蒙軍的進攻。此時孟珙的上司史嵩之剛?cè)氤秊?/span>右丞相兼樞密使,非常支持孟珙的工作。
于是孟珙就以蔡、息兩州的降兵組成忠衛(wèi)軍,以襄、郢兩州的“歸正人”組成先鋒軍,補充襄陽兵力,襄陽開始逐漸恢復了元氣,重新成為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zhèn)。
七、夔州退敵
荊襄局勢穩(wěn)定后,孟珙又開始組織對長江上游川蜀州縣的救援!
蒙古從端平二年,便開始入侵四川,到處攻城掠寨,殺燒掠奪,四川一片殘破不堪。
嘉熙三年(1239年)秋,蒙古大將塔海、禿雪率兵號稱八十萬,再度入侵四川,并迅速推進到了川東,攻破開州(今重慶開縣),抵達萬州(今重慶萬縣)長江北岸。
南宋軍隊駐扎長江南岸,但蒙軍在上流設下伏兵,大敗宋軍,趁勢追擊到夔州一帶!
夔州是四川進入荊襄的門戶,不容有失,孟珙率兵萬余從襄陽出發(fā)救援夔州。
面對數(shù)倍于自己的蒙軍,孟珙決定繼續(xù)采取防御策略!他派兵兩千駐屯峽州(今湖北宜昌),以一千兵力駐守歸州(今湖北秭歸),另撥部分兵力增援歸州重要的隘口萬戶谷(今湖北秭歸西),以精兵五千駐松滋,作為預備隊,以精兵兩千駐守澧州,防施、黔兩州的蒙古軍隊。
孟珙的這套軍事防御體系部署完美,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抵抗、遙相呼應,形成了一個十分堅固的防御體系!
在這套堅固的防御體系面前,蒙軍到處碰壁,四處受挫,最后只能退出荊襄,南宋軍隊趁勢收復夔州。
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在成功收復夔州和襲擾河南之后,孟珙升寧武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
四十五歲的孟珙承擔起了建立四川防御體系的重任。
八、抱憾去世
淳祐元年(1241年)春,孟珙專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后進封漢東郡侯。再加檢校少保,進封漢東郡公。
淳祐四年(1244年)春,又兼知江陵府。
年近五十的孟珙人生職業(yè)生涯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南宋對抗蒙古的國家級柱石大將。
只要孟珙繼續(xù)活躍在軍事舞臺之上,蒙古軍隊皆不敢輕易入侵南宋。
但天妒英才,公元1246年九月,孟珙病逝于江陵,年五十二歲!
宋理宗聽聞訃訊,十分震驚,下詔輟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贈少師,其后累贈至太師、吉國公。
孟珙被后來的蘇聯(lián)軍事學家沃爾科戈諾夫稱贊為“13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機動防御大師“,將孟珙與二戰(zhàn)德軍元帥曼施泰因相提并論!
孟珙一生戎馬生活涯三十余年,參加過對金國和蒙古的戰(zhàn)爭,曾經(jīng)當過南宋荊襄、四川兩大戰(zhàn)區(qū)軍事統(tǒng)帥,百戰(zhàn)百勝,未嘗敗績,對于南宋朝廷的戰(zhàn)功超越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