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幸運(yùn)的人,可以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是用一生治愈童年。”
看到這句話時,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似乎為自己的不幸找到了一個理由。但是,轉(zhuǎn)念一想,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于自己。
我總是認(rèn)為,隨著自己思維方式的改變,可以重塑自己。讓自己不受過往經(jīng)歷的影響。
但是,隨著深入地自我探索,我發(fā)現(xiàn)有些過往經(jīng)歷對自己造成的影響,會伴隨自己一生。
01
期待的“理想”父母
昨天在一本書里看到這樣一段解釋,大致的意思為:
“一個人在童年的時候,總是期望從父母那里獲得他們并不擁有的東西,并期待他們改變?yōu)樽约盒哪坷硐胫械哪?。一旦期待落空,就會把這種期待轉(zhuǎn)化到自己身上?!?/span>
看到這樣的解釋,就如同看到了我自己的樣子。
老實說,我的童年并沒有悲慘的經(jīng)歷,比起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要好了太多。唯一讓自己感到悲慘的,就是自己的敏感特質(zhì)。
以現(xiàn)在的認(rèn)知水平去看待過去,那個年代的父母大多都是無知的,存在很多錯誤的認(rèn)知,更別說教育觀念了。
本來很小的一件事,如果發(fā)生在一個“沒心眼”的孩子身上,幾乎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發(fā)生在一個高敏感的孩子身上,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問題。
比如,90年代時,父母要面對的“下崗潮”,其實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這意味著面對環(huán)境的改變,自己本身也需要做出改變。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應(yīng)對不確定性的能力。這就導(dǎo)致了他們與外界的壓力做斗爭時,不知不覺就會影響到身邊的人。
那時,我還只是個孩子,我并不能理解這種變化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而我本來也不用承擔(dān)這種壓力??墒?,我卻從父母的言行中,解讀到這樣一個問題,家庭確實存在壓力。
隨著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我漸漸地把這種壓力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我甚至?xí)J(rèn)為,沒有我,他們的生活會不會要好一些。
這個問題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候,我不會意識到這是一種自我攻擊,更不會明白這樣的自我攻擊會給自己造成多大的影響。甚至,這個問題持續(xù)了有半生,直到現(xiàn)在,我才能漸漸地意識到。
這也造成了我到現(xiàn)在還不愿意結(jié)婚的原因之一。我期待的“理想”父母不存在,但是,我自己要做一個“理想”的父母。至少,我自己承受過的痛苦,不愿意讓以后的孩子再重蹈覆轍。
在自己沒有準(zhǔn)備好之前,我不愿意步入婚姻,更不愿意“禍害”了另一個無辜的生命。
02
和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探索自我成長的路上,我漸漸地做到了和解。認(rèn)識了自己的缺陷,理解了父母的無能為力,也懂得了尊重差異。
卻唯獨(dú)在婚姻這件事上,難以做到和解。我探究了深層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家庭的影響,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自己。
一方面,我不能忽略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會給下一代造成的影響。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影響,都是原生家庭給我的投射;另一方面,我始終不能接受一方成長,另一方止步不前的狀態(tài)。思維造成的差距,常常讓我感到窒息。
在以往的情感經(jīng)歷中,我總是會遇到心智不成熟的人。從某個角度來看,一方幫助另一方成長,看起來是很合適的。但是,我并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那種感情讓我感到很累,很疲憊。從滋養(yǎng)自己的角度上來說,我并沒有從這樣的關(guān)系中獲得滋養(yǎng),反而一直在消耗自己,去幫助另一方成長。
或許,對別人來說,結(jié)婚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但對我來說,偏偏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終其一生,我都很難與這件事達(dá)成和解。
03
原生家庭的痛,即使釋懷,也是痛過
我也會告訴自己,你可以不用那么敏感啊。換個角度看,這件事也可以讓自己沒那么難受的。但我始終騙不了自己,原生家庭的痛,的確是讓我感受到痛了。
我可以理解父母的無知和無能為力,換成我自己活在那個年代,也不見得能好到哪去。但是,我卻不能忽略那種痛苦的感受。我是從那個脆弱的自己慢慢長大的。至少,在那個時候,我是真的覺得很痛。
我之所以會認(rèn)為原生家庭的痛,會伴隨自己一生。就好比,小時候因為玩鬧摔跤后留下的傷疤,就像個烙印一樣,留在自己身上。即使自己釋懷了,它依然存在。
在某個時候,它會潛移默化地跳出來影響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就像我自己始終不能步入婚姻那樣。
沉浸在過去,并不能讓自己快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dāng)下,改變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
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