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朋友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當你去買一件物品的時候,本來是兩可之間,可買可不買,可是在銷售人員巧舌如簧之下,礙于面子不得不買下,莫名有一種被擠兌的感覺。
站在銷售人員的角度,使用一些技巧性的語言,巧妙的讓顧客買下物品來,實則就是一種成功。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人提斷舍離斷舍離的,就是因為很多東西非必需品。
銷售人員成功的秘訣也沒什么秘密,說的難聽點就是不要臉,說的好聽點就是利用高超的語言技巧,直到顧客接受為止。
人與人之間發(fā)生尷尬怎么辦?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馬上轉(zhuǎn)移注意力,其中一方或者雙方讓步將尷尬解決。
作為買賣雙方,銷售方始終在探底購買方,看似退讓,實際上卻步步逼近,一直在逼購買方掏錢買下,就是篤定了大部分人好面子,不好意思跟對方撕破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飯店的宣傳語,“本地山羊”、“本地公雞”,當我們看到類似的標語的時候,就是在隱晦的暗示你“本地的”比“外地的”要好,這是賣點。但是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全國各地都是類似的標語,這不就成了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當?shù)氐淖詈??這種對比意義何在?當?shù)氐木褪钦娴暮脝??但是誰去飯店的時候好意思去跟老板講道理?也就是說到最后還是消費者做了讓步。
說到家的話,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而事情的解決方式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一方讓步結(jié)束,看似是找到一個折中點,折中不就是讓步嘛。
壓垮一個人,尷尬絕對是其中一根很重的稻草。很多人因為尷尬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進而開始拒絕大量社交,覺得自己不善于跟別人打交道。網(wǎng)購的興起,一個是方便,一個就是避免了尷尬。
但是當我們鼓起勇氣,對尷尬說不的時候,能做到自己嘲笑自己的時候,你就自由了。因為你未對尷尬讓步,那自然對方就得讓步。當你勇敢的說不直接拒絕的時候,對方只能逃避。
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直面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必為了一些虛無縹緲的面子做重大讓步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尷尬經(jīng)歷,也不是那么嚴重了。
尷尬是應對內(nèi)心愿望和沖動的壓抑和防御的一種情感。只要我們適當降低一下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自然也就沒那么多煩惱了。
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因為做一個人見人愛的人就是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這個世界就不存在完美能讓所有人都接納的人。
當我們接納和認同自己,不再過度的在意自己和他人的負面評價時,尷尬感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出現(xiàn)了。
嗯……其實想開點,一輩子很短,馬上就過去了,為什么不讓自己舒服點呢?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因為害怕恐懼而把自己局限在一個條條框框里,只要自己不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