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 青花九秋圖罐 成交價:RMB 28,175,000
出版: ·《亞洲藝術》,卷36,5期,2006年9月-10月,拍賣新聞,頁129
備注:
· 德善堂家族收藏
· 香港佳士得,1993年10月24-25日,編號720
· 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編號1387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CH240
本品直口,短頸,豐肩,扁圓腹,圈足。器以青花繪菊花、石竹等盛開的花卉,間繪蝴蝶翩躚翻飛,搖曵飄香,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為成化時期御窯瓷器。
成化時期的御窯廠瓷器燒造日益興盛,燒造品種繁多,有青花、斗彩、白釉、黃釉、藍釉、釉里紅、青花綠彩、黃地青花等,以青花瓷為主流。明憲宗成化一朝,為時雖僅二十三年,燒造瓷器上承明永宣之精華,但一改永樂宣德時期雄健豪放的風貌,銳意創(chuàng)新,瓷器造型多玲瓏秀奇,胎釉細潤晶瑩,彩料精選純正,色調(diào)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藝術風格而著稱。
在瓷器燒制方面,成化一朝要求極其嚴苛,且不惜工本。考古挖掘出的大量成化瓷器殘片,即可見其極度嚴格的篩選制度。由此,成化瓷器存世量相對較小。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該院擁有宣德朝瓷器數(shù)約為1847件,而成化瓷器不足300件?!睹魇贰な池浿尽酚涊d:「成化間,遣中官浮梁景德鎮(zhèn),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不計工本、仔細甄選,方有成化御窯瓷器無與倫比的品質,留存至今的每一件皆難能可貴。
成化青花選用「平等青」料,呈色淺淡柔和,典雅宜人,紋飾采取雙線勾勒填色繪制技法,畫工規(guī)整,筆觸秀麗,疏密有致,線條優(yōu)美自然,給人以清新悅目,幽雅脫俗之感,備受世人所推崇。《竹園陶說》評論有:「成窯畫筆古今獨步,蓋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筆細如發(fā),用青如用墨,點染描畫,各臻其妙也」。明人沈德符《敝帚軒剩語》有「宣窯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的贊語。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評價有:「成化五彩青花均極工致,青花藍色深入釉骨,畫筆老橫,康熙就當卻步也」。
此形制的扁罐源自明初,承襲永樂翠青釉、白釉器之形,成化時期見青花、斗彩等品種,裝飾紋樣有蓮塘水藻紋、牡丹飛蝶、九秋花草、纏枝蓮花紋等。此罐所繪花草頗具自然意趣,似亦承自永樂時期,如土耳其托布卡比博物館藏一永樂青花大盤,繪相似風格紋樣,見《海外遺珍 陶瓷》,1991年,頁131。據(jù)考,成化后期所制多為斗彩天字罐。此種青花罐或主要出現(xiàn)于成化中前期(1465-1480)。相似紋樣也見于成化時期其他器類,如景德鎮(zhèn)御窯廠成化晚期堆積層出土的一未完工的斗彩盒,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斗彩盒的盒蓋,見《成窯遺珍——景德鎮(zhèn)珠山出土成化官窯》,香港,1993年,頁84、182-183。
據(jù)劉新園先生分析,如此罐所呈現(xiàn)的款識書寫方式,與成化皇帝所留一件書法落款相仿,故此種款識或為成化皇帝御筆親題。成化皇帝通書畫,尤擅花鳥題材。此種清雅小罐當深得其心。
與本罐相類之器,存世可謂鳳毛麟角。最為相近之例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高度均為10.5cm,年款如出一轍,紋樣構圖、繪畫風格亦頗為相近,見《成化瓷器特展圖錄》,臺北,2003年,圖版85。另一例曾為繭山龍泉堂出版著錄,見《龍泉集芳 繭山龍泉堂七十周年紀念集》第一冊,圖例792。第三例高度同樣為10.5cm,曾上拍于佳士得香港,1991年10月1日,編號750。
藝術品經(jīng)紀人肖生:18575567397
相似器型者亦見繪蓮花水草紋,見佳士得倫敦,1975年6月9日,編號76。另有幾件無款相類青花罐,所繪紋樣頗為相近:一例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見《成化瓷器特展圖錄》,臺北,2003年,圖版84;一例為克拉克夫人舊藏,今藏于大英博物館,見《東亞青花瓷》(Oriental Blue and White),倫敦,1973年,圖版30B。此二例均配以穹頂式蓋,是否為原配待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配平頂蓋,蓋面與器身紋樣相合,器身所繪花草種類較本器更為多樣,見《明代成化御窯瓷器 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上,北京,2016年,圖版4。拍賣市場中流通一無款相似罐,尺寸(高10.2cm)近于此拍品,曾于佳士得香港1992年9月27日上拍,編號471。
《博物要覽》評價有:「成窯上品,五彩供養(yǎng)淺盞,草蟲淺盞。青花紙薄酒盞,五彩齊箸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美可人」。本品造型飽滿,胎質細膩,釉質溫潤肥腴,畫意生動,繪制纖柔精細,疏朗明快,為成化青花器中的精品,展現(xiàn)出陶工高超的技藝和藝術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