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網(wǎng)絡炒的沸沸揚揚的北大博士后失聯(lián)20年,我也想說一說自己的觀點,這個新聞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北大、博士后、失聯(lián),這些關鍵詞都只是吸人眼球的噱頭,誤導讀者的思維方向。新聞一出,群情激憤,聲討之聲鋪天蓋地,忽然感覺天下之人皆孝子,其實不過是借此表白自己不是同類而已,拋開北大、博士后這些詞,這個失聯(lián)的某某和我們身邊的販夫走卒張三李四王麻子沒什么區(qū)別,所謂區(qū)別不過是謀生的方式不同罷了!這是一個有關親情及成年后如何與原生家庭相處的問題,無關乎北大或南大,博士后或小學畢業(yè)。
? ? ?這個時代是個輿論自由的時代,也是媒體不負責任炒作的時代,有什么訴求不滿,馬上就是網(wǎng)絡媒體傳播,再加上那些大V或網(wǎng)紅關注一下,有些正常的問題在媒體的支持下,是正真解決了,可是,有些偏離了客觀、歪曲了真相的不實情況還少嗎?就拿這個博人眼球的北大博士后失聯(lián)新聞來說,網(wǎng)絡輿論對北大博士后罵聲一片,可是,多年來我們習慣于把自己放在所謂的正義的立場上,習慣了道德綁架,習慣了跟風一邊倒的評論,又有幾個人在評價這個事情的時候認真地思考過嗎?
? ?我想引用很拽的一段話:“請你不要冒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聽聞我做了什么,卻不知道我經(jīng)歷過什么”。這段話,用在這件事情上,真的很恰當呢。
? ?這世上的感情友情也好愛情也罷,都是為了相聚相守,唯有父母與子女的感情是一種漸行漸遠的分離,作為兒女,我們畢竟在成長,無論是空間距離抑或是心路歷程都在逐漸遠離父母,真正走入屬于自己的生活。而作為父母,最好的愛就是放手,不要太多干涉子女的生活。? ? ?就拿我的母親來說吧,我們相距雖不太遠,也有200多公里的車程,由于母親年事已高,每次回去我都是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小家庭,想盡量多陪她幾天,可是,每次都是因為一些小事母女鬧騰得不歡而散。我從上初中開始就住校,參加工作后又在異地,后來結婚成家,真的是與父母漸行漸遠,屈指算來,我和母親朝夕相處的日子只有短短的12年,也就是從嬰兒時期到小學畢業(yè)。作為女兒,我不知道孝順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在不斷學習如何和母親相處,我是個簡單的人,又與母親聚少離多,為了彌補自己不在母親身邊的愧疚,我盡量幫助母親過一種健康快樂又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可是,每次短暫相聚的日子,母親卻希望我按照她的方式生活,導致這世界上兩個最疼愛彼此的人互相傷害。就一日三餐來說吧,母親苦了一輩子了,現(xiàn)
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可是母親就是改不了經(jīng)常吃剩飯剩菜的習慣,曾經(jīng)有幾次母親一個人吃了變質的食物后中毒上吐下瀉,我舍不得她再吃那些剩飯剩菜,每次做飯我都是精心地準備,盡量不吃剩菜,可是,我可愛又固執(zhí)的母親,必須做好多飯菜才開心,她老人家就不習慣把菜和飯都吃完,說那樣太小家子氣了,我們有時候做一頓飯三天都吃不完,我母親又精明著呢,如果我把熱了幾次的飯菜偷偷倒掉,她一定會知道,劈頭蓋臉地罵我浪費,導致我極端地認為母親的冰箱就像個垃圾箱,多日的剩飯剩菜都堆積在冰箱里,每次我?guī)湍赣H收拾冰箱,把看起來太久的食物扔掉,這又招來母親的一頓臭罵。
? ? ?母親91歲了,但思維敏捷、生活尚可自理,就是經(jīng)常有點大小便失禁,自己又沒有好的衛(wèi)生習慣每天換洗內褲,要強的母親又不讓我們每天幫她洗內褲,導致尿路感染或婦科炎癥經(jīng)常發(fā)生,后來,我給母親買了一次性紙尿褲,每天換一條,這以后母親的尿路感染好多了,也沒有婦科炎癥了。(這里是否可以為某個品牌的紙尿褲做個小廣告?????????)可是,我那節(jié)儉慣了的母親,有時候看著今天的紙尿褲尿液少,晚上就舍不得扔掉,脫下來晾著,第二天又穿上,我回去發(fā)現(xiàn)母親這個壞習慣后,又生氣又心疼,因為我也知道,母親是為了給我省錢才這樣做,我苦口婆心勸說母親好多次她都不聽,最后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我就歇斯底里地朝母親咆哮:“媽,你要再這樣做,我也不給你買紙尿褲了,你自己愛咋咋地,我再也不管你了!”而我的母親滿臉無辜又憤怒地回擊我!
? ?類似這樣的小事很多很多,導致我和母親經(jīng)常爭吵,多少人勸我,孝順的首要條件是順,讓我改變觀念,順著母親,不要干涉她太多,可是,我怎么忍心看著自己的母親去吃變質的食物?我又怎么忍心看著自己的母親把用過的紙尿褲再穿在身上?
? ?我也是個母親,有時候我也反思,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親母親,我們是否認真地思考過,我們培養(yǎng)孩子,兒女需要成長、需要學習,作為父母的我們處于這個快速發(fā)展變革的年代,我們也需要學習成長才能當好父母親。比如有女兒的也和女兒聊聊時裝潮流,有兒子的和兒子談談游戲、軍事及歷史,免得孩子大了不愿意跟我們說話。我兒子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喜歡跟我們討論投資理財,我也投其所好,開幾個理財賬戶,選一兩只股票,經(jīng)常咨詢下買什么,貌似虛心地請教一下投資技巧,工、農(nóng)、中、建四大銀行都開了網(wǎng)銀,自己雖沒有多少閑散資金,可是,萬一兒子哪天高興給咱轉一筆款呢 ,哪個銀行都可以接收,多么方便??!支付寶、微信必須運用自如,萬一人家時不時給咱發(fā)個紅包呢。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學習,只是為了努力地追趕兒女快速成長的步伐。
? ? 我的大哥就是一個典型的善于學習也最會享受孝心的父親,他今年已經(jīng)70歲了,大哥有五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女兒們喜歡吃飯K歌,大哥平時總是偷偷練歌,KTV里唱的深情并茂、抑揚頓挫,贏得年輕人的一片掌聲,女兒們最自豪的就是,她們的朋友們經(jīng)常由衷地說,咱有時間請你爸K歌去吧,你爸唱的真好!女兒為他辦理了海南度假旅游,從沒坐過飛機的大哥帶著大嫂機場自助取機票、托運行李等等一切程序一個人順利完
成,到了海南沒有多長時間,一直有游泳基礎的大哥每天認真學習,仰泳、蛙泳、蝶泳各種泳姿都是有模有樣,每天發(fā)視屏給女兒,讓女兒欣慰又驚喜。女兒喜歡茶道,送了大哥茶具和茶葉,那段時間,大哥又迷上了學習茶道,他的進步讓女兒刮目相看。一家人出去旅游,大哥又是任勞任怨的專業(yè)攝影師,給大家留下很多珍貴又感動的美好瞬間。只是為了不辜負女兒的孝心?還是天性本來如此?我沒有細問大哥,但是大哥在我心中就是那個最好的父親。
? ? ?這世上,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學習和成長陪伴我們的一生。而做一個好父母這等人生的重頭戲難道不需要好好排練演習嗎?我們的父母那個年代的人,社會養(yǎng)老體制沒有健全,都是靠兒女養(yǎng)老,而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生活在社會養(yǎng)老機構逐步完善的環(huán)境,養(yǎng)育子女真的不是為了養(yǎng)老,子女與我們是一場人生的美麗相遇,珍惜緣分,在與孩子的相處中,理清我們和孩子的關系,讓我們學會成長、學會愛、學會放手、學會優(yōu)雅地遠離。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木子姐姐,實名李潔,六零末,七零前,有趣的中國內蒙古大媽,敬業(yè)的企業(yè)工程師,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喜歡文字、喜歡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