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蘑菇端硯,觀賞把玩的價值明顯高于實用價值,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有些名家的蘑菇硯臺,博物館都難得一見,市面上更是千金難求。
顧二娘蘑菇硯臺 (網(wǎng)絡圖片)
蘇州清初顧二娘,制硯精巧,據(jù)說非端硯老坑石料不雕,一生作品不足百方,故極為珍貴稀少,市面上能有幾方真品還是個問號。上圖顧二娘款蘑菇端硯,以兩個相對的蘑菇巧妙組成正方兩面。拙中寓巧,天真可愛。但也有人認為,其蘑菇硯在設計上有點單調(diào),蘑菇造型不能夠渾然一體。審美問題,各有所愛,藝術本身難有絕對的標準。
顧二娘蘑菇硯 (日本贊交社)
而上面這方顧二娘蘑菇硯則更為樸素,方形圓角,更講究實用性,蘑菇正方兩面均可用,同時也帶有裝飾點綴的作用。
顧二娘澄泥蘑菇硯 (網(wǎng)絡圖片)
這方澄泥蘑菇硯,是馬未都說曾經(jīng)見過的一種,蘑菇被刻在硯口邊緣,墨池是蘑菇的背面,雖然很樸素,但體現(xiàn)了巧妙的構思,匠心獨運。
雖然,顧二娘流傳于世的硯臺可能多為偽作,包括眾多刻“吳門顧二娘造”字樣者。但根據(jù)美國著名學者高彥頤在她的《硯臺的社會生命:清初的工匠和學者》一書中指出,顧二娘姑且可以看作是一個時代的超品牌,或者說“顧二娘造”已經(jīng)成為那個時代一方好硯的制作標準。
紀昀(曉嵐)款 坑仔巖端硯 (網(wǎng)絡圖片)
網(wǎng)上還發(fā)現(xiàn)尤蔭款類似端硯,說明當時蘑菇硯比較流行,制硯者爭相模仿,以可能是后來仿品。
尤蔭款蘑菇硯臺 (網(wǎng)絡圖片)
陳端友蘑菇硯 上海博物館
陳端友這方蘑菇硯可以說是千姿百態(tài),蔚為大觀,這些干枯的蘑菇形態(tài)體現(xiàn)了制作者雕刻技藝之老辣,笨重的石料經(jīng)過妙手剪裁,變得輕盈飄逸,就像是深山老林中的一位太極高人,舉重若輕。正是他的蘑菇硯太過于驚艷,后來模仿者眾,并成為海派雕刻技藝一個重要品種。
白端蘑菇 肖長培 (海派雕刻)
蘑菇硯 肖長培
陳端友蘑菇硯的影響不僅在滬蘇一帶,還擴散到其他省區(qū) 。山東人曹長明以家鄉(xiāng)莒縣浮來山石料雕刻的蘑菇硯也比較精彩。
仿陳端友蘑菇硯 曹長明 (網(wǎng)絡圖片)
紅絲硯作為齊魯大地一個名貴硯種,自然也不甘落后,蘑菇硯也是表現(xiàn)雕刻技藝的重要一點。
紅絲硯 蘑菇 (臨朐紅絲硯博物館)
紅絲硯 蘑菇 (臨朐紅絲硯博物館)
綜上可見,陳端友的蘑菇硯影響比較廣泛,其眾星拱月、主次分明的氣派,實用與奢華并存設計理念,很受追捧。
著名收藏鑒定專家蔡國聲在七十年代末期,為了完成上海外貿(mào)領導下達的工藝品出口計劃,到蘇州辦了一個澄泥硯廠,他到靈巖山尋找一種石料來替代澄泥,制成的蘑菇硯、竹筍硯大量出口。因為所制成的蘑菇硯等過于逼真,曾經(jīng)被上面來檢查的領導誤以為是真的蘑菇,一時傳為佳話。
澄泥蘑菇硯 蔡金興 (蘇州)
蘑菇硯,表現(xiàn)了手工藝人、文人墨客們的高超技藝和高雅的生活格調(diào),也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文中圖片除了注明外,其他大多來自于網(wǎng)絡,如有不妥請聯(lián)系本人,手機:18761308649。
歡迎光臨蒼梧四寶堂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