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知最早的一部農(nóng)書《氾勝之書》曾經(jīng)記載有關葫蘆嫁接的特殊技術,小時候在《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一書中也看到此篇,甚為驚嘆,并曾對照書中細節(jié)如法炮制。
在書中,氾勝之以種瓠(一種葫蘆)為例,詳細記載了西漢的嫁接技術?!凹壬?,長二尺余,便總聚十莖一處,以布纏之五寸許,復用泥泥之。不過數(shù)日,纏處便合為一莖。留強者,余悉掐去。引蔓結子。”
沒想到,如今毛筆家族也有類似發(fā)明創(chuàng)造!
進化湖筆廠 蓮蓬斗筆 (蒼梧四寶堂)日本回流江都進化湖筆廠的大號“眾星拱月”蓮蓬斗筆,以周圍十八個孔植入羊毫毛料圍繞中心筆柱組成整個筆頭,這種羊毫筆頭以豬鬃等硬毫作襯墊,既蓄墨豐富,又有強勁的彈力,可謂剛柔并濟,別出心裁。
蓮蓬斗筆是宣筆新品,產(chǎn)生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蓮蓬斗筆是在筆斗上鑿有十三個孔,中心一個大孔,周圍十二個小孔,形同蓮蓬狀。它用料以馬胎鬃、豬鬃、兔須、羊須為主,青毫作副毫多頭猶如眾星捧月。筆頭根部有空隙,含墨量特多,宜書宜畫,尤以作大幅潑墨畫、書寫榜書等見長一筆揮出,深淺濃淡潤的墨彩墨趣油然而現(xiàn)。當代書畫大師劉海粟試用后拍案叫好不絕,并揮毫題寫了“宣筆縱橫,蟬蛻龍變”八個大字,并當場稱之為“海粟選毫”,此筆從此聲譽大振,受到中外書畫家的青睞。
六安一品齋蓮蓬斗筆 (網(wǎng)絡圖片)
劉家祥在制作蓮蓬斗筆 (劉光輝提供)
汝陽劉新款蓮蓬斗筆
河南寧陵劉騰龍筆莊也制作蓮蓬斗筆,該筆莊制作的蓮蓬斗筆一支筆桿栽十七個筆頭,也就是中心一個,周圍十六個。中國書協(xié)理事、山東著名書法家魏啟厚先生用此筆,為莊主劉蘭亭題:“筆精墨妙,人生一樂”。
由此可見,蓮蓬斗筆從從八十年代開始由宣筆中心涇縣逐步向省外全國擴散,并且飄洋過海。外地的蓮蓬斗筆為了表明自己的創(chuàng)新,在筆頭植毛的孔數(shù)上做文章,力圖有所區(qū)別,便于推廣銷售,其他都是大同小異,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傳統(tǒng)的大筆離不開豬鬃的襯墊,而現(xiàn)在因為豬種改良,出欄時間大為縮短,豬鬃幾乎失去了應有的彈力,真正意義上的豬鬃已經(jīng)不復存在,所以即便是有的筆廠仍然能夠做出所謂的蓮蓬斗筆,但質(zhì)量能有過去的幾成,還是個大大的問號!
參考文獻:鄢志達 《宣筆縱橫 蟬蛻龍變》1990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