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鯽魚適用于底釣,一般當(dāng)鉤餌躺臥水底或豎立觸底后,由于靜止不動,魚兒不容易發(fā)現(xiàn),這時如果我們采用“逗”釣方法得當(dāng),就非常有希望勾起它們進食的欲望,從而開口咬鉤。
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幾種逗法,釣友們可以在日常垂釣中嘗試:
一是拖鉤“逗”魚。當(dāng)我們施釣時,鉤餌入水一段時間沒有反應(yīng),我們可以嘗試在窩子內(nèi),魚鉤躺底狀態(tài)下向后或向左右的慢慢的拖動5-10厘米,此方法可以引起鯽魚的注意,如果不來咬鉤,可再重復(fù)拖動,切不可拖動過快。
二是提鉤“逗”魚。長時間的等待不是辦法,如果一段時間以后沒有咬鉤跡象,我們也可以選擇慢慢提竿,讓釣組上下移動,一般不超過20厘米,窩中的鯽魚看到慢慢移動的物體會誤以為來了食物,從而勾起食欲,搶食。
三是懸鉤“逗”魚。一般我們是將魚餌拋至距離窩子10-20厘米的地方,但鉤餌不觸底,離底也在5厘米以上,慢慢拉至窩內(nèi),懸停幾分鐘,如果沒有咬鉤可再次循環(huán)操作,直至有口為止,此法要注意手上力道的掌握,能夠察覺細微的動作。
我們在使用“逗”釣時,特別要注意不可弄巧成拙,嚇跑窩里的鯽魚。比如我們一定是要在沒口的時候使用,這就要求垂釣時先觀察一會有沒有魚訊,如果有口的話沒必要應(yīng)用此法;同時應(yīng)用“逗”釣對餌料的要求是嚴格的,切不可使用霧化餌,這類餌料拖動時容易散落;三是保證手法要細膩,在拖動餌料時細膩、在抓魚口時也要細膩,要求我們手腕上能夠感知魚訊,從而有效施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