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眾人抱薪火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為世界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于荊棘。”
——慕容雪村
想到一件事跟做到一件事是兩碼事,有時候或許已經(jīng)習慣了規(guī)則,習慣了潛規(guī)則,但依然還是相信這個世界的運作遵循著某些非人為的鐵律,所有的事情都存在著非人為制造和規(guī)定的底層邏輯,比如真假,比如正邪,比如勤懶。
這幾天紫金陳的《長夜難明》改編網(wǎng)劇《沉默的真相》熱播,被稱為是其“壞小孩”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作品被搬上熒幕。其中為了過審,部分情節(jié)有所改動,但其基本遵循原著的敘事風格和多線剪輯的表現(xiàn)技法讓讓12集的劇情都能在不斷的故事推進中高潮迭起,爽點設置的恰如其分。
長夜撩撥,是誰舍命燃燈?有時候參與這個社會的運作需要很多背離,可能是一些想法,或許是一些舉動,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在現(xiàn)實逼挪著步子前行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想到行不行,而很少想到這樣對不對。
是非問題最容易回答,卻也最難理解,立場不同,注定方向不同。
不過我還是那句“做事對別人無所損益,對自己有所助益”的話,那么就去做吧。
話到此處,用一句話簡單說一下《沉默的真相》的劇情,那就是“我熬干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只為證明那個與我無關(guān)的人是個好人?!?/span>
所以,這個世界對那些敢于迎風冒雨的人表示激賞,對那些為眾人抱薪者表示是憧憬,不是因為這些人的努力和行為真的有作用,而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給人們某種希望和安慰,也就是所謂的“盡管長夜難明,但陽光終會到來。”
有時候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其實并不一定要證明別人是錯的,即便別人是錯的,跟自己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正像是《讓子彈飛》里面,六爺為了證明自己究竟是吃了一碗粉還是兩碗粉,硬生生的把自己的肚子劃開,白白丟了一條命。
別人的是技,而你卻入了局。無論什么時候,還是要有想法,有態(tài)度,有判斷,有行動,對于每個人,這些都很重要,但是對比這些,面對一些事情,我們還是應該盡量用更加妥善的方法去解決,畢竟生命背后不單單是自己的存在,還有一些人的依賴。
話又說回來,像是《沉默的真相》中,作者的上帝之手把主人公安排在了一個相對極端而又殘酷的環(huán)境中,對方是集中了財力,權(quán)力,黑道,白道為一體的對手,內(nèi)部情況是自身身患絕癥,命不久矣,身旁朋友也都因此逐一牽連。
最終不得不借助輿論和媒體的渲染來擴大影響力,進而引入外部因素的介入,從而求得想要的結(jié)果。這個情節(jié)是不是又好像在哪兒見過,《三體》中,面對智子碾壓級的打擊,邏輯最終也是通過標注三體星系的坐標,通過外在更加高等文明的震懾來勉強把差距拉到談判桌上。
我們還是要相信一些事情的,還是要心存希望的,與此同時,保重身體,至少活得時間長一點,那樣,至少能看到結(jié)果的機會大一些,畢竟,人活著,就是為了爭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