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去的無錫。
天卻不熱,那日雨后瀲滟,天湛藍如寶石,澄清如碧海,大朵的云絮,團團軟軟的,飄浮在半空中,一閃而過的街區(qū),林蔭蔽日,湖濱悠遠,不染纖塵的仙氣兒。只消一眼,無錫,便以它特有的魅力,贏得了我的好感。
我期待著,憧憬著,滿懷熱切,莫名心動,赴一場歡天喜地。
無錫是座精致、小巧、山水園林式、宜居的小城,不過歷史悠久,古來已有。
從地圖上來看,它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令它如眾星拱月般驕傲。
關(guān)于這座城的地名由來,有種說法是認(rèn)為古時周、 秦間,錫山產(chǎn)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
又有傳說曰:錫乃古時稀有金屬,可冶煉兵器,此處自稱“無錫”,為避世避禍之說。
傳說云云種種,落到后世,不過更添其欲說還休的人文傳說,探尋著,不小心,會愛上哩。
我曾在一塊石上,看到一個憂郁的外國男人寫下心曲:“在那陌生的異國他鄉(xiāng),想起了你啊,忍不住流淚。請忘掉我吧,去追求幸福。我已邁上了中國的旅程,從上海過蘇州,坐上火車,駛向太湖水鄉(xiāng)無錫?!?/span>
滄海桑田,許多年的姑娘和小伙子的故事結(jié)局不得而知。或天涯永隔,或終成眷屬,早不可考究了。但看到這塊大石時,卻覷見一份塵封已久的愛與哀愁,措不及防的戳中淚點。無錫,在這里,我留下一滴淚,為著你的婉約,如泣如訴。
第二日清晨,我爬了錫惠公園,這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公園。
山脈蜿蜒、四季青翠。
山腳下,一汪碧湖,清涼透綠,二泉亭古樸典雅,大片的紫薇花在風(fēng)中搖曳,燦爛而熱烈,欲在風(fēng)里,舞動一把恣意。
幼年的阿炳就出生在錫惠山腳下,這位命運坎坷的民間盲音樂家,一歲喪母,父親是一家道觀的當(dāng)家道士,因為世俗偏見,其父只以師傅之名,在8歲后才把小阿炳帶在身邊,學(xué)鼓、笛,二胡等樂器。
但華道長亦走得早,留下孤兒阿炳,他歷盡人間艱難苦楚,一生窮困潦倒,不到60歲就英年早逝。卻留下了不朽的二胡絕響----《二泉映月》,這支曲子“繞梁三日”不為夸張,它不但征服世人,更漂洋過海,享譽海外。
趙曉生《阿炳啟示錄》中說:貝多芬和阿炳都不在自己的音樂里訴說自己的苦難、悲哀和不平。生活鑄造了他們,他們的音樂都是情感的超越與升華,而不是他們個人的狹隘的情感。
國際知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曾說:“這首曲子是應(yīng)該跪下來聽……”
如今物是人非,只有那山依舊蔥蘢、那湖水依舊平靜、那泉依舊叮叮咚咚…….
無錫蠡園,它地處太湖之濱,有著千年悠久歷史。
其中最負盛名的春秋時期范蠡西施故居,它仿似在江南蒙蒙煙雨中孕育出的一顆璀璨的太湖明珠。
“何處堪追范蠡蹤,人間盛說西施事?!边@是柱子上的對聯(lián)。
耳熟能詳?shù)氖且粋€流傳千年的故事,一個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男人,集雄才偉略、運籌出奇于一身,一個傾國傾城,詳見走出來的浣紗女。
為了國仇家恨,一對年輕的戀人忍痛分離,美人伴君側(cè),居然令一個強大的王朝灰飛煙滅!那是一段怎樣驚心動魄的政治與情事!
游走在西施故居的畫廊,看才子佳人的故事壁畫,被穿越的時光,大刺刺的驚艷到。
漫步湖心島,只見山長水闊,氣象萬千,融古鑄今,包孕吳越。
樓閣壁畫訴說的,沒有驚心動魄的運籌與爭斗,只留下一段才子佳人雙雙歸隱,泛舟湖上的佳話。君在船頭,妾在船艄,于王朝傾軋的亂世抽離,安家太湖無名小島,從此,攜手歲月靜好。
太湖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沒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風(fēng)光旖旎,勝景天成,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為太湖風(fēng)景精粹所在。
當(dāng)代大文豪郭沫若詩贊:“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太湖仙島、三山道院、廣福古寺......太多值得賞玩的地方。
白居易有詩云:“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臺玲瓏五云起……”
黿頭渚,仿佛一方世外凈土,抑或超凡脫俗的仙境勝地。身在其間,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山、湖、蘭苑、游舟、天都仙府…….置身其中,陶然忘機,不舍離去。還真是,那日,駐足停留,幾乎錯過最后一班下山的游覽車。
心,丟失在太湖深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