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入松 吳文英
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jǐn)y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dāng)時(shí)、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聽風(fēng)聽雨,不用“見”而用“聽”,有些解析說是不忍見,我的理解是當(dāng)你“聽”的時(shí)候,人是處在一種思緒紛亂的狀態(tài),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見亦未見,見的只是“心象”,而非眼前的“物象”。“一絲柳、一寸柔情”,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林夕寫的歌詞里有一句“你走了,卻散落在四周”,都是一個(gè)意思。情絲裊裊,欲說還休。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本來想借酒澆愁,但是被鶯啼驚醒。夜半酒醒人去后,最是寂寞心。
下半闕無非是寫物是人非,但關(guān)鍵是怎么寫。
西園日日掃林亭,“日日”耐人尋味,既然佳人不在,為什么還要日日打掃?茨威格《一個(gè)陌生女人的來信》,小女孩“每次”出門的時(shí)候都要用手捂住裙子上的一個(gè)破洞,她怕也許不知道是哪一次就會遇見自己喜歡的人(她的鄰居),每天都在這種期待中度過。依舊賞新晴,“依舊”暗含“曾經(jīng)”也賞過此景,此情此景從未忘過。我有時(shí)候都懷疑詞人是更喜歡這個(gè)人,還是更喜歡“玩味”這種期待和追憶。
宋人寫詞重神韻,從“虛”處落筆,陸游懷念唐琬“曾是驚鴻照影來”,情韻悠長,耐人尋味。此句“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dāng)時(shí)、纖手香凝”,極具畫面感。這不是皇上和果郡王看著空蕩蕩的秋千想念嬛嬛的樣子嗎?作者把唐詩宋詞的意境融入了筆下,影視作品又展現(xiàn)出來,便勝出一籌。
幽階一夜苔生。不僅寫出佳人沒有來,也寫出抒情主人公百無聊賴,慵懶的狀態(tài),還讓人觸摸到了時(shí)間的流逝和思念的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