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夸獎,也是一門學問。
曾經,有一大批采取“冷漠式”教育的父母,會吝嗇自己的表揚,甚至無情打擊孩子,絕不能讓孩子“翹尾巴”。
如今,這批“被打擊”的孩子長大了,為人父母之后,卻一個勁兒地表揚孩子,絕不能讓孩子“沒自信”。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認為,只有適度表揚才能激發(fā)孩子的主動性。
從“表揚缺失”到“過度表揚”,這個彎轉得有些急,需要踩點兒剎車,過渡得再慢一些。
前段時間,姜文做客《十三邀》,當被問及“你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么?”
他竟然說到,“和母親的關系一直都處不好,不知道怎么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情高興?!?/span>
作為中國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即使獲得再多的影帝,也無法掩飾內心得不到母親肯定的遺憾。
即使平時對自己再嚴厲,他想,母親看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應該還是會夸獎他幾句吧。
可是,很多美好總是在想象中,現實依舊那么殘酷。
那天,他將考上中戲消息,興奮地告訴母親,母親也只是看了看,并沒有很開心的樣子,甚至“啪”的一聲扔在一邊,說:“你那衣服還沒有洗呢,別給我聊這個?!?/span>
后來,給母親買房子,她也沒有表現得多高興,還不去住。
母親總是愛說別人拍的電影不錯,卻不愛看他的電影。
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很多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這是孩子一生溫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而持有固定型思維的家長總會對孩子的努力視而不見,無論孩子做得有多好,獲得多少成績,卻總也不得到肯定和贊許,最終在孩子心底留下傷痕。
姜文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其實很不自信,是一個不會生活的人。
他眼神里流露出的茫然和落寞,讓人看了有些心疼,再堅硬的盔甲,都有自己的軟肋。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最愛你的人每天都在否定你。
有種缺憾是江湖地位,金錢名利都無法彌補的,年紀越大,遺憾越深。
“電影里如魚得水,不拍電影的時候,回到現實,面對的依然是跟十幾歲的時候一樣的困境。”
人類深層次的渴望,就是得到表揚,特別是得到至親的肯定。
“求求你,表揚我”成為多少孩子心中的吶喊。
現在令我們家長最擔心的,就是怕孩子上網學壞,事實真的那么可怕嗎?
在我們這個電子產品迅速普及的時代,你不應該怕孩子上網,怕耽誤學習就一定要他與手機絕緣。那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你想想,如果別人家的孩子都在用手機,一百個家庭的孩子,有99個家庭在用手機,并且在網上能做的非常流暢,建立了自己喜歡的東西,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學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你的孩子連手機怎樣使用都不會,你不覺得你的孩子被別人家的孩子落下了嗎?你不覺得你的孩子已經變成了一個落伍者嗎?
那么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是不是就是一句空話呢?
學習不能僅僅限制在書本上學習語文數學,世間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摸索,都需要探索,所以我們不能束縛孩子的手腳,不讓孩子接觸新時代的東西。
我們每個大人都在拿手機,每天在網上玩兒的不亦樂乎,為什么要控制孩子呢?
如果你告訴他要適當的玩手機,限制時間的玩手機,以及長時間看手機對身體有害這些知識告訴孩子,我想他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個平衡辦法,會有自己的意志力。
玩到一定時間,孩子自己會把手機放下,你不需要擔心什么。
如果怕孩子玩物喪志,孩子出現了這種不能抑制自己行為的方式,那么也是家長你自己造成的。
你沒有對孩子教育好,你沒有給他灌輸管理時間的觀念,這完全是父母的責任。
所以你不要小看做父母,你不要以為你生了他就可以,只管他吃好穿好。
如果不與時俱進,害怕他在網上流連,這樣都是錯的想法。
時代在變,我們要與時代融入在一起,你如果不能融入這個時代,那么你就是淘汰者,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淘汰嗎?所以怎么玩手機怎么利用手機完全在父母的教導。
父母應該讓孩子有效的利用手機,不單單僅僅是玩游戲。如果孩子學習實在是太累了,他希望通過游戲來解解壓,那也是可以的。因為我們大人不是在工作一天之余也希望拿起手機,玩玩游戲,緩解一天的壓力和煩躁嗎?
為什么就不能讓孩子用這種方式排泄自己心里的壓力呢。
所以將心比心,或者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孩子的行為。如果孩
子做的不是過分,就不要去干涉孩子。
所以希望我們家長在孩子做事的時候,如果他做出了成績,一定要及時的夸獎孩子,這樣即能顯出你的素質,又是對孩子的最好關愛。
作家畢淑敏曾分享過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周末到當地教授家中做客,看到教授5歲的小女兒滿頭金發(fā),簡直驚為天人。
收下朋友帶去的中國禮物,小女孩奶聲奶氣地微笑道謝。朋友禁不住夸獎說:你長得這么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教授當時并沒有說什么,但是女兒走開之后,她的臉色嚴肅了起來:“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span>
朋友大驚:“我一番好意夸獎她,傷害二字從何談起?”
教授搖搖頭:
“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夸獎她,而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于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系。
但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夸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這就給孩子造成了誤區(qū)……
你可以夸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span>
后來,朋友向教授女兒道了歉,表揚了她的禮貌。
或許,有人會認為教授過于大驚小怪,甚至有些苛刻了。
其實,不然。
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
表揚孩子,關鍵點就在于你在給孩子灌輸的是成長型心智模式,還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她通過大量的研究發(fā)現,同樣是遭受挫折,有些孩子可以努力克服困難,不斷挑戰(zhàn)自我,而有些孩子卻容易自暴自棄,不斷自我否定。
原來,孩子的思維模式起了重要作用。
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即孩子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主要由先天決定,后天改變的空間不大。
使用“聰明”、“漂亮”、“很棒”、“有天賦”等詞語夸獎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
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即孩子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有先天的部分因素,但通過后天的努力可以改變。
而用“努力”、“堅持 ”、“勤奮”、“有禮貌”等詞語來夸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所以說,夸孩子不是簡單的事情,使用正確的夸獎方式,能幫助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他勇于面對困難,迎接挑戰(zhàn)。
而夸獎方式不當,卻會讓孩子害怕困難,一味退縮并且輕言放棄。
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過: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應該是豪不吝惜對自己孩子的夸獎的。
中國的父母就有這個毛病,對別人的孩子,對別人都會毫不吝惜溢美之詞。而對自己的孩子對自己身邊的親人卻很少夸獎,有的只是挖苦,警告。
雖然心里想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父母的所作所為竟然在無意間會傷到孩子的心靈。
你對孩子說出你的贊美就那么難嗎?難道孩子不是你的親生嗎?你贊美他你會覺得難堪嗎?或者你不舒服嗎?
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父母,不習慣贊美自己的孩子,總是習慣當導師。
以導師的姿態(tài)去對孩子進行指手畫腳。不能做這,不能做那;應該做這,應該做那??傄詾樽约夯畹哪挲g大,看得多了,懂得多了,
人生經驗很豐富,可以指導人生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活得都并不精彩,都活得很累很煩,有時候甚至把孩子當成了出氣筒。
你覺得你這樣的人生是孩子的人生的榜樣嗎?
你覺得你對孩子的指導,真的對他有幫助嗎?
我一直秉承一個理念,就是順其自然。
孩子需要成長需要探索這個世界。如果你不讓孩子做這做那,束縛
孩子手腳,那么你的孩子不會有太多的創(chuàng)造力,不會有太多的想象力。
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孩子,但是你卻期望他做出天大的事,你覺得你這樣能達到心想事成的結果嗎?
所以適當的,及時的夸獎自己的孩子,不要吝惜你的夸獎,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令孩子心情愉快。
看到孩子高興,我們的心情是不是也很好呢?
那為什么,為什么你不愿意開口夸獎自己的孩子呢?
本期話題
小時候你得到過最難忘的夸獎是什么?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