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細節(jié)都值得回味,網(wǎng)上有一種論調(diào),說孫悟空其他天門都敢去,唯獨就不敢去北天門,因為坐鎮(zhèn)北天門的是真武大帝,猴子害怕真武大帝,因此不敢去北天門,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一鍋粥就來分析下這個問題。
真武大帝
四大天門都去過 其實說這種話的朋友,多半是沒有仔細看原著,事實上孫悟空四大天門都去過,這里一鍋粥就把原著里的情況說一下,以免大家產(chǎn)生誤會。去過東天門的證據(jù)如下:
行者復(fù)進去,來到那童兒睡的房門外。他腰里有帶的瞌睡蟲兒,原來在東天門與增長天王猜枚耍子贏的。
這句是在五莊觀,孫悟空利用瞌睡蟲將清風(fēng)明月弄睡,他帶著唐僧等人好跑路。不過由此可見,孫悟空去過東天門,在那里還跟增長天王玩耍。
去過西天門的證據(jù):
一時間丹滿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宮,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逃去。
猴子偷丹
這是在兜率宮里偷丹之后逃跑,其中就路過西天門。
南天門:原來悟空筋斗云比眾不同,十分快疾,把個金星撇在腦后,先至南天門外。正欲收云前進,被增長天王領(lǐng)著龐、劉、茍、畢、鄧、辛、張、陶,一路大力天丁,槍刀劍戟,擋住天門,不肯放進。
孫悟空第一次被招安,從南天門進入天庭。
北天門:我當(dāng)初做大圣時,曾在北天門與護國天王猜枚耍子,贏得他瞌睡蟲兒,還有幾個,送了他罷。
看得出來,孫悟空很愛賭博,又在北天門與護國天王猜枚耍子,贏了些瞌睡蟲。當(dāng)然有朋友認為這是吳承恩老先生記錯了,與東天門的混為一談,那么沒關(guān)系,原著還有例子:
好大圣,又駕筋斗云,徑到北天門外,忽抬頭,見多聞天王向前施禮道:“孫大圣何往?”
這句應(yīng)該沒有爭議了吧?因此孫悟空其實四大天門都去過。
孫悟空等人
為何不常去北天門 沒錯,孫悟空四大天門都去過,可是說實話,他去北天門的時候還是比較少的,因此就讓大家誤認為他沒有去過北天門。那么為什么猴子不常去北天門呢?
其實并不是因為孫悟空害怕真武大帝,想當(dāng)初他連兜率宮都去了,而且偷了老君5葫蘆仙丹,被老君裝入煉丹爐里煉了七七四十九天,仍然劣性不改,逃出時將太上老君都摔了一個倒栽蔥,而老君的實力可是西游世界的天花板,比真武大帝只強不弱,他連老君都敢惹,怎么會怕了真武大帝呢?
因此他不常去北天門,并不是害怕,而是不方便。因為天庭就跟古代的皇宮差不多,是講究風(fēng)水的,而坐北朝南是風(fēng)水學(xué)最基礎(chǔ)的建筑原則。因此南天門其實才是天庭的正門,與南相對的北門,其實是后門而已。
孫悟空自打從菩提祖師學(xué)藝之后,就一直很順,后來更是被冊封為齊天大圣,因此他就有點飄,有點自持身份了。于是他不像學(xué)藝前那么謹小慎微,走路也講究些排場。那走后門的方式他當(dāng)然看不上,況且與孫悟空有爭端的那些天兵天將也都是出入南天門,因此猴子習(xí)慣上也會走南天門。
南天門
其實就跟咱們一樣,平常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會走正門,有什么隱秘或者不想曝光的時候,才會選擇走后門,孫悟空同樣如此,因此北天門他并不是經(jīng)常走。不過他交友廣泛,雖然不常走,但是畢竟還是走過的,譬如他就知道水德星君在北天門附近辦公,還有真武大帝當(dāng)初也是坐鎮(zhèn)北天門。
忌憚?wù)嫖浯蟮?/span> 其實如果孫悟空真的與天庭鬧掰了,走得也不會是北天門,因為他深知真武大帝的實力是強于自己的,這點從原著的一些細節(jié)可以看出。譬如降服青牛精的時候,玉帝讓猴子在凌霄殿前挑選天兵天將,可是孫悟空卻這樣想:
天上將不如老孫者多,勝似老孫者少。想我鬧天宮時,玉帝遣十萬天兵,布天羅地網(wǎng),更不曾有一將敢與我比手。向后來,調(diào)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對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強似老孫,卻怎么得能彀取勝?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孫悟空搬救兵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會選擇比自己強的,道理很簡單,青牛精連自己都弄不過,再找些還不如自己的去也是浪費時間。然而,在孫悟空搞不定黃眉大王的時候,就想到了真武大帝,于是:
話表孫大圣無計可施,縱一朵祥云,駕筋斗,徑轉(zhuǎn)南贍部洲去拜武當(dāng)山,參請蕩魔天尊,解釋三藏、八戒、沙僧、天兵等眾之災(zāi)。
孫悟空
由上面的那個例子推斷下面的這個例子可知,在孫悟空潛意識里,真武大帝是強過自己的,否則他也不會去武當(dāng)山找他。因此真武大帝是孫悟空頗為忌憚的存在,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當(dāng)初孫悟空在天庭不占上風(fēng)的時候,他十有八九不會挑選北天門逃跑。
原著中真武大帝也確實厲害,有這么一段自述大家可以思考下:
我當(dāng)年威鎮(zhèn)北方,統(tǒng)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發(fā)跣足,踏騰蛇神龜,領(lǐng)五雷神將、巨虬獅子、猛獸毒龍,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
同樣我們可以跟猴子取經(jīng)打妖精做對比,猴子打的只是一條線路上妖精,而真武大帝人家打的都是一個部洲或者一個很大的區(qū)域,而且沒有借助外力一舉成功。可見實力有多么強悍。因此如果讓一鍋粥來評價真武大帝與孫悟空誰更厲害,我恐怕不會猶豫,直接選擇大帝。
孫悟空
小結(jié) 其實我很喜歡孫悟空的性格的,他這個人很勇敢,不畏懼權(quán)勢也不怕困難,想做一件事就大膽嘗試,始終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還有一個特點更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那就是同樣的錯誤從來不犯第二次,譬如他被鎮(zhèn)元大仙的袖里乾坤罩住了一次,第二次就用筋斗云避開,再比如彌勒佛的人種袋,猴子也只是上過一次當(dāng)。
孫悟空的堅韌不拔不怕困難的精神與不貳過的這種睿智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同樣的錯誤下次還會再犯,真心希望大家學(xué)學(xué)猴子,這樣我們才能通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