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5年,晁錯向漢景帝提出一個建議,晁錯的父親得知后,試圖阻止他,晁錯執(zhí)意不肯聽從,其父無奈:“既如此,為父去了”,而后服毒自盡。不久,漢朝發(fā)生暴亂,晁錯被處以腰斬,景帝卻懊悔不已......
漢文帝和漢景帝這對父子,聯(lián)手打造了長達39年之久的文景之治,這其中不乏諸多功臣,晁錯絕對算一個。
晁錯是在漢文帝時期步入仕途的,起步就是太子劉啟(后來的漢景帝)的屬官,相當于太子府的大管家。可以說,晁錯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么,他究竟犯了什么大錯,最后被處死了呢?
古人常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話用在晁錯身上就極其不合適,他不僅是個超級學霸,還是個實干家,更是將儒家思想發(fā)揚光大的一位能臣。
晁錯是河南禹州人,能夠引起漢文帝的注意,是因為他的一篇論述治國的奏疏,分析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頓時就征服了漢文帝,于是將他安排在了劉啟身邊。
恰巧晁錯是個博學多才、能言善辯的人,又把劉啟給征服了,劉啟甚至毫不吝嗇地稱他為“智囊”。
盡管這對皇家父子特別欣賞晁錯,無奈晁錯其人精于治國,卻拙于謀身。他懷有滿腔熱忱,什么話都敢說,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一次,在朝堂之上,漢文帝正在為屢屢挑釁的匈奴犯愁,其他大臣并不敢輕易發(fā)表意見,晁錯卻站了出來:“臣以為,匈奴既然已經(jīng)犯境,就應當采取主動攻擊,以我朝精銳的兵力出擊,必定打得他們慌亂而逃?!?br data-from-paste="1" data-diagnose-id="e34738f515e270bc0f541fcd5e6c3269" style="box-sizing: initial;max-width: 100%;">
漢文帝當即點頭便是贊同,但是卻說:“目前國力不算強盛,還是應該以休養(yǎng)生息為上?!?/p>
晁錯不死心,既然不能攻打匈奴,那就發(fā)起改革吧。不過,晁錯的這個改革之舉可是讓朝廷上下頓時大吃一驚。
不久,還是在朝堂之上,晁錯提出了建議削弱諸侯勢力的建議。此言一出,舉座震驚。要知道,這樣的想法直接觸犯了諸侯的利益,招惹的更是在朝廷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漢文帝出于對晁錯的保護,當場拒絕了他這個建議,給他的理由則是“太過激進”。然而,堅持打擊“父兄大臣”的晁錯也成了“討狗嫌”,在朝廷人緣極差。
晁錯年少時的老師,師從先秦法家的學說,尤其崇尚商鞅。這也讓晁錯養(yǎng)成嚴厲苛刻和剛正不阿的性格,明明一心為國,卻因此得罪了當朝好幾位權(quán)臣。這其中,就有袁盎,因此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漢景帝聽到晁錯這番言論,終于下定了決心:削藩,說干就干!而后,雷厲風行地召開了緊急會議,許多大臣持反對態(tài)度,可是因為晁錯深受皇帝器重,大家只好保持沉默了。
晁錯父親聽聞此事后,當場差點暈厥,他急急忙忙地勸阻兒子說:“皇帝剛繼位,你又建議削藩,這分明是讓人家骨肉至親疏遠,招人怨??!”
晁錯態(tài)度堅決地說:“國家要想安寧,削藩勢在必行!”
“好,好,你為了他劉家的安寧,就要讓晁家雞犬不寧了!我老了,不忍看到家族大難臨頭,你好自為之吧!”說完這番沉重的話,晁錯的父親回家后就服毒自盡了。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在聽聞削藩后,立刻聯(lián)合七國,以誅殺晁錯為名發(fā)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頓時就慌了,忙問晁錯怎么辦,晁錯送給他四個字:御駕親征。
按理說,極力鼓動的晁錯應該挺身而出。但是,他卻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他自己非但不跟隨,還提出了鎮(zhèn)守京城的想法。
那些本就對晁錯深惡痛絕的大臣,因此嘲笑他在關(guān)鍵時刻做了縮頭烏龜。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晁錯也并未能做到臨危不亂。
對晁錯深惡痛絕地袁盎借機向漢景帝進讒言:“既然諸位王侯打著'誅殺晁錯’的名義起兵,臣倒有一計,可以不廢一兵一卒,便能平亂。那就是殺了晁錯,平息眾怒?!?br data-from-paste="1" data-diagnose-id="e79785b334b42832a3b5416f888282c3" style="box-sizing: initial;max-width: 100%;">
漢景帝思索片刻后,同意了袁盎的建議。曾經(jīng)那樣寵信晁錯,面對困境時,依然毫不猶豫地將他推出去當了替罪羊。
沒幾天,有人說晁錯言論荒謬,借此彈劾,應當腰斬。漢景帝欣然同意,于是派人叫晁錯入朝。
晁錯以為皇帝有要事相商,穿著朝服就出了家門,結(jié)果在走到街市時,就被官員攔下,當眾念了詔書:腰斬處決。
此后,晁氏一族被滅了滿門。
漢景帝滿懷期待地問:“七國退兵了嗎?”
這時,將領(lǐng)鄧先回復說:“七國謀反之心已久,只是以晁錯為借口,恐怕日后再無人敢忠心諫言了?!?br data-from-paste="1" data-diagnose-id="139db85be2596b04bdebf6881f3f78d1" style="box-sizing: initial;max-width: 100%;">
漢景帝喃喃地說:“我真是懊悔啊!”
晁錯縱然有滿腔熱忱,卻不懂得迂回之術(shù),其父一番肺腑之言終是一語成讖,實在是讓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