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優(yōu)質稻保優(yōu)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
優(yōu)質稻保優(yōu)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  
 

第一章 優(yōu)質稻保優(yōu)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

所謂優(yōu)質稻,是稻米品質達到國家或省頒布優(yōu)質稻品種標準,并通過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或認定的水稻。按其品質不同分為一、二、三等,其中,三等為中檔優(yōu)質稻,二等為高檔優(yōu)質稻,我省目前還沒有一等優(yōu)質稻品種。

優(yōu)質稻因其品質的特殊要求,栽培措施不完全同于一般水稻品種。首先,在生產(chǎn)布局上,要按照優(yōu)質稻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要求,選擇無環(huán)境污染的地方作生產(chǎn)地,并實行一地一品種,統(tǒng)一供種、統(tǒng)一技術指導、訂單生產(chǎn)、連片種植,形成規(guī)模化生產(chǎn)格局。在栽培上要采用保優(yōu)、豐產(chǎn)、省工、節(jié)本等綜合配套栽培技術,達到提高優(yōu)質稻種植效益。

 

第一節(jié) 水稻的生長發(fā)育

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包含著兩個概念。一是生長,指一定時期內(nèi)數(shù)量的增加,如分蘗發(fā)生,植株增高、穎花分化等量的不斷增加,具有連續(xù)性,直至生育階段或生命周期完成。二是發(fā)育,是指在生長到一定量的基礎上,生育進程發(fā)生質的變化,如幼苗階段、分蘗階段、幼穗形成階段等等,具有階段性,直至完成量的增長和繁殖下一代。生長是發(fā)育的基礎,發(fā)育是生長的必然進程。只有在一定生長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發(fā)育,發(fā)育的同時也在進行量的增長,總之,生長的連續(xù)性和發(fā)育的階段性,兩者相輔相成,是不可分割的動態(tài)進程。

一、水稻的生育特性

水稻是喜溫作物,具有要求高溫、短日照的遺傳特性。高溫可促進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提早,反之則延長,這種特性稱感溫性。在短日照的條件下,可以縮短生長發(fā)育過程,在長日照條件下則延長生育過程,這種特性稱感光性。由于水稻發(fā)育轉變是在生長的基礎上進行,所以在生殖生長之前,必須有一段最低限度的營養(yǎng)生長,才能完成發(fā)育的轉變,這種特性稱為基本營養(yǎng)生長性。

二、水稻的形態(tài)特征

㈠葉:稻葉互生于莖的兩側。稻種發(fā)芽時最先出現(xiàn)的葉為鞘葉,也叫芽鞘,呈白色,不含葉綠素。鞘葉后出現(xiàn)的葉只有葉鞘,葉片退化,稱不完全葉,分蘗的基部也有一片相同的不完全葉。以后長出的葉都是完全葉,由葉片、葉鞘、葉枕、葉舌、葉耳等部分組成。葉片的作用,主要是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㈡根:水稻屬須根系,包括種子根和不定根。根的作用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yǎng)分及固定植株,防止倒伏。

㈢莖:水稻的莖由節(jié)和節(jié)間組成。一般地上部有3-6個節(jié)間明顯伸長形成莖桿,莖桿愈粗、短,愈有利于抗倒,穗形愈大。

㈣分蘗:分蘗從稻莖節(jié)上的腋芽發(fā)生,一般只有基部莖節(jié)才能發(fā)生分蘗,發(fā)生分蘗的節(jié)叫分蘗節(jié)。在主莖上發(fā)生的分蘗為第1次分蘗,在第1次分蘗上發(fā)生的分蘗為第2次分蘗,依次類推。一般分蘗發(fā)生愈早,成穗率愈高。

㈤穗和穎花:水稻的穗是圓錐花序,由穗軸、枝梗和小穗組成。幼穗分化一般為28-35天,共經(jīng)過八個發(fā)育時期。

㈥谷粒:谷粒由穎殼和糙米組成,其大小常以千粒重表示,千粒重主要取決于品種特性,但后期管理措施得當,如采用干干濕濕灌溉、噴施壯籽肥等對千粒重有所增加。

三、水稻的生育時期

水稻一生的自然生長發(fā)育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從種子萌芽至幼穗開始分化前是單純的營養(yǎng)生長期,發(fā)生根、莖、葉等營養(yǎng)器官;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為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期,生長最后3片葉及稻穗形成;抽穗至成熟是單純的生殖生長期,經(jīng)歷開花、乳熟、蠟熟、完熟等時期。

第二節(jié) 水稻高產(chǎn)技術原理

一、水稻產(chǎn)量的形成

㈠保證穗數(shù)

單位面積的穗數(shù)因品種(組合)、季節(jié)、肥力的不同而有差別,決定穗數(shù)的關鍵時期是分蘗始期至有效分蘗終止期(即達到所需穗數(shù)苗的時間)。分蘗的有效或無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主莖拔節(jié)時分蘗本身是否長出3片以上綠葉和具有自生根等,能在主莖拔節(jié)后獨力自營生長,符合這些條件便是有效分蘗。要想單位面積的穗數(shù)足、成穗高,關鍵是在培育壯秧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采用合理密植,保證基本苗,促早發(fā),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

㈡增加每穗穎花數(shù)

每穗最終成長的穎花數(shù)是分化穎花數(shù)與退化穎花數(shù)之差決定的。因此,積極促進穎花分化、盡量減少穎花退化,可以使每穗穎花數(shù)增加。在幼穗分化前營養(yǎng)生長好可增加穎花數(shù),幼穗分化5-7期營養(yǎng)條件好有利于降低穎花退化數(shù)。

㈢提高結實率

結實率是影響產(chǎn)量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單位面積總穎花量相近的田塊里,由于結實率的不同,會導致最后產(chǎn)量有很大差異。對結實率影響最大的時期是花粉發(fā)育期、開花期、灌漿盛期,在前兩個時期如遇不良氣候條件影響,包括高、低溫、干旱、陰雨、大風等,或是栽培上的不當造成生育推遲,會導致雄性不育或使開花受精不良而形成空粒。而后一個時期如果稻株營養(yǎng)不足或遇外界不良條件,則易導致灌漿不良而形成秕粒。在栽培上盡可能把結實率提高80%-90%以上。

㈣擴增粒重

谷的粒重是谷殼體積的大小和胚乳發(fā)育的好差所決定的。影響谷殼大小的時期是減數(shù)分裂期,所以,改善減數(shù)分裂期的營養(yǎng)條件,不但能減少穎花退化,還能擴大谷殼體積,促進胚乳充實飽滿,在此階段適時施保花肥十分重要。開花后的灌漿期,直至谷粒完熟期,要重視調控土壤水、氣及根外追肥,有助于擴大充實粒重。

二、發(fā)揮水稻高產(chǎn)潛力。

㈠發(fā)揮個體生產(chǎn)潛力,提高群體質量

健壯個體是高質量群體的基礎,實現(xiàn)高產(chǎn)高效一定要走發(fā)揮個體生產(chǎn)潛力,提高群體物質生產(chǎn)質量的技術途徑。所謂發(fā)揮水稻個體生產(chǎn)潛力,就是要依據(jù)葉齡進程,通過合理稀播育足勻壯秧,培育發(fā)根優(yōu)勢,提高成秧率和壯苗率;通過合理密植、寬行窄株移栽,保證落田苗數(shù),促早發(fā)、攻大葉,促壯蘗,培育大蘗優(yōu)勢,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確保足穗重穗增產(chǎn)。

㈡科學施用穗粒肥,提高光合產(chǎn)物轉化的經(jīng)濟效率

科學施用穗粒肥,對實現(xiàn)水稻高產(chǎn)超高產(chǎn)非常重要。一般來講,水稻生育前、中期光合產(chǎn)物的生產(chǎn)、運轉、儲存只是稻谷產(chǎn)量的20%-40%,而抽穗到成熟的后期的生產(chǎn)的物質占60%-80%?;蛘哒f稻谷產(chǎn)量的2/3以上要靠抽穗后的光合作用物質積累,才能保證灌漿飽滿,提高粒重,增加產(chǎn)量。在抽穗開花期,科學施用穗粒肥,可提高葉片功能,有利于光合生產(chǎn)。

 

第三節(jié) 優(yōu)質早稻栽培技術

一、浸種育秧

俗話說“秧好半年禾”。特別對優(yōu)質稻來說,秧苗素質的好壞,對產(chǎn)量的高低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育秧技術上必須把握如下幾個關鍵。

㈠把好浸種催芽關。尤其是早稻生產(chǎn)為了爭季節(jié),保全苗,一般都要催芽播種,而且早稻催芽技術性很強,既要防止催芽過程中溫度過高而燒芽,又要防止因溫度過低而難破胸。在浸種前最好曬種1天,以提高種子生命力,然后進行浸種消毒。一是浸種時間因品種而定,一般雜交稻種浸24小時,常規(guī)稻種浸36小時。二是種子消毒,最好在浸種前采用“苗博士”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可以起到防病、治蟲、培育壯秧的效果,包衣方法是,將干種子倒入臉盆或腳盆內(nèi),再按每5公斤種子用種衣劑100毫克兌水100毫升配成種衣液,然后一人搖動盆內(nèi)種子,一人將種衣液緩慢倒入谷種上,使種子外層形成包衣膜,隨后將包衣種子,晾曬一下即可浸種。如果沒有種衣劑,可在浸種的同時采用強氯精消毒,其方法是將精選好的種谷先用清水預浸一定時間,待病菌萌發(fā)后再按每公斤種子用強氯精2克加水1公斤浸種消毒8-10小時,最后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即可催芽。早稻催芽應采用高溫破胸,方法是先將浸好的種子裝入透氣的紗布袋或編織袋內(nèi),放入50-55℃的溫水中預熱15-30分鐘,然后將種谷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拌桶內(nèi)或籮筐內(nèi),注意種子周圍用預熱的干凈稻草包好,最上層用薄膜覆蓋保溫,破胸階段保持35-38℃之間;種子破胸整齊后應給種谷吃一次大水,然后置入28℃左右的適溫下催芽,催芽階段應注意翻堆,以防高溫燒芽,發(fā)現(xiàn)種谷干燥應給種子吃水,防止根長芽短。

㈡把好播種質量關。有了好的芽谷,如果播種質量不好而導致爛種爛芽現(xiàn)象發(fā)生,影響成秧率。要獲得高成秧率。一是要保證整地質量;一般應在播種前二至三天把秧田整理好,以便泥緊、硬板,確保軟盤育秧不陷盤,濕潤育秧不陷谷;同時,要求泥肥、廂面無雜草。二是要掌握好天氣變化規(guī)律,抓住冷尾暖頭,搶住晴天播種。三是播種時,芽谷要分廂過稱播種,是軟盤育秧要按量分盤播種,播種方法應先稀后補,直至播勻為止。播后用泥漿壓谷。四是適時蓋膜保溫防鼠。

㈢把好秧田管理關。一是扎根立苗期,由于播種后,芽谷的扎根立苗要靠芽鞘節(jié)的發(fā)根帶長出的5條不定根,不定根的發(fā)生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如采用旱育秧通氣條件好,有利于扎根立苗,而采用水育秧則在2葉期內(nèi)秧廂面不能有水層,應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協(xié)調水分和氧氣的矛盾,促進扎根立苗,達到齊苗全苗。二是斷奶期,由于秧苗三葉期前是靠種子胚乳中的養(yǎng)分供給生長,而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2葉期胚乳中的氮素已經(jīng)耗盡,秧苗生長所需養(yǎng)分依賴自身根系的吸收。此時,必須做到“育秧先育根,育根要足肥”,實踐經(jīng)驗表明,采用通氣的肥床旱育秧,或濕潤育秧在2葉1心時每畝秧田追尿素3-4公斤作施斷奶肥有利于旺根壯莖。移栽前5-7天每畝秧苗再追尿素3-4公斤作送嫁肥。此外,還應注意秧田病蟲害防治,嚴防秧苗帶病蟲插田。

二、移栽

㈠大田整地。大田整地總的要求是:耕層深,泥肥要融合,田面要平整,且無雜草雜物。

㈡適時移栽。一般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5℃時進行移栽為宜。拋秧可在4月20日前進行,葉齡2.5-3.5葉之間,洗插秧4月20日后進行,葉齡4-5葉之間。

㈢合理密植。密度大小對優(yōu)質稻產(chǎn)量的影響很大,密度過大,封行過早,成穗率低,每穗總粒數(shù)少,而且不利于通風透光;密度過小,苗數(shù)不夠,有效穗少;因此,做到合理密植是培育高產(chǎn)群體的基礎,一般拋秧每畝拋2-2.2萬蔸,做到先稀后補,拋完后間密補??;洗插秧要求插直、插淺、插勻、插穩(wěn),密度4×6或4×7寸,每畝約2.2-2.5萬蔸,雜交稻每蔸插2粒谷的秧,常規(guī)稻每蔸插5-6苗,插后2-3天內(nèi)應及時查苗補蔸。

三、化學除草

大田適時施用化學除草劑,能有效防除田間雜草,可起到省工、節(jié)本、除草、增產(chǎn)的效果。拋栽田宜選用好輕松、護禾好、拋秧一次凈,移栽田選用莊稼漢、田草凈等除草劑,于栽后5-7天內(nèi)結合追肥與尿素混合撒施田中,注意施藥前田間應灌4-5厘米深,施藥后保持水層5-7天,才能提高除草效果。

四、肥水管理

㈠合理施肥。大田施肥應本著底肥足、蘗肥早、穗肥巧,且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的原則。底肥最好以農(nóng)家肥為主,化肥為補,沒有農(nóng)家肥的每畝可用碳銨4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7.5公斤、或水稻專用配方肥40-50公斤在耕田時作面肥施入(有農(nóng)家肥的可適當減少化肥施用量)。移栽后5-7天結合化學除草每畝追尿素7.5公斤,氯化鉀5公斤促早發(fā);栽后約25天(幼穗分化始期)視苗情、苗色適量補施孕穗肥,一般每畝追尿素3-4公斤(自肥田、貪青田可不施),以提高成穗率和促穗。穗期噴施1-2次谷粒飽或多元素復合肥,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㈡科學管水。俗話說:“水是稻的命,又是稻的病?!背浞挚隙怂竟芩闹匾浴R驗樗臼且环N需水量較多的作物,但不是水生作物,水的科學運用,可以促進根系生長,促進肥料的吸收,促進光合作用,增加物質生產(chǎn)積累,促進穗枝梗和穎花分化,增加有效穎花數(shù),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水稻在長期淹水的情況下,既不利于根系生長,同時最易發(fā)生病蟲害。所以水的管理非常重要。一般早稻管水應做到,淺水活蔸、淺水與露田交替進行促分蘗;當苗數(shù)達到每畝28萬時應及時排水曬田,以減少無效分蘗的發(fā)生和促進根系下扎以防后期倒伏;曬田程度以田面開絲坼,人下田不陷腳,白根滿田跑為度,切忌不能過白,進入幼穗分化后應立即復水;抽穗期保持淺水層;以后實行濕潤灌溉至成熟。切忌后期斷水過早而影響籽粒飽滿度和降低品質。

五、病蟲害防治

我縣為害水稻的主要病蟲有:“稻瘟病、稻紋枯病、稻細條病、稻縱卷葉蟲、螟蟲(鉆心蟲)、稻飛虱等,對水稻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及品質影響很大。在防治策略上應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相結合的原則,在抓好農(nóng)業(yè)防治的基礎上,根據(jù)病蟲發(fā)生情況,搶住病蟲發(fā)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nóng)藥進行防治。

㈠稻瘟病防治。該病害在我縣局部地區(qū)有發(fā)生。

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在稻草、稻種上越冬,由空氣傳播。在苗期、分蘗期和孕穗抽穗期陰雨多、濕度大、光照少;以及偏施氮肥,長期淹深水等均有利于病菌侵入為害。

防治措施: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健壯稻株,增強抗病能力;三是處理好帶病稻草,減少病源;四是在發(fā)病初期,選用三環(huán)唑、施稻靈,新克瘟散等農(nóng)藥進行防治。

㈡稻紋枯病。該病在我縣普遍發(fā)生,危害嚴重。

發(fā)病規(guī)律:以病菌核在稻田土壤中越冬或在田邊雜草上侵染越冬。在水稻分蘗后期開始,田土中的菌核萌發(fā),首先在近水面的葉鞘上發(fā)病,逐漸向上發(fā)展,為害葉鞘和葉片;在水稻拔節(jié)、孕穗期發(fā)展很快,在偏施氮肥、長勢過旺、田間郁閉、田間濕度大和高溫都有利于菌絲的生長蔓延,尤其是長期灌深水的田塊,會加重病害的發(fā)生。

防治措施:一是打撈菌核、減少病源;二是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濕潤灌溉,適當烤田;三是在分蘗后期、孕穗期、抽穗期各施藥一次,選用藥物為井岡霉素、紋枯凈。

㈢細條病防治。該病是上世紀80年代初傳入我縣的,現(xiàn)在全縣大部分地區(qū)有發(fā)生。

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是以種子帶病為初次侵染來源,在水稻生育的前、中、后期都易于感染,但一般以后季稻抽穗后發(fā)病普遍,主要借風、雨、灌溉傳播,而高溫、高濕、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條件,氮肥過多、施肥過遲和臺風是病害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防治措施:一是不從病區(qū)調種;二選用抗病品種、進行種子消毒;三是加強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濕潤灌溉,適時曬田、增強稻株抗病性。四是在病害流行區(qū)、搶住病害發(fā)生初期,選用葉青雙或消菌靈進行防治。

㈣螟蟲防治。螟蟲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我縣以二化螟發(fā)生量較多。其中,三化螟是單食性害蟲,只為害水稻;二化螟、大螟為雜食性害蟲,除為害水稻外,還為害玉米、甘蔗、高梁等多種作物。

二化螟1年發(fā)生3-4代,以幼蟲在稻樁、稻草、菱白樁內(nèi)越多。翌年4-5月份羽化成蟲,成蟲有趨光性,卵塊多產(chǎn)于嫩葉正面尖端。孵化的幼蟲首先集中在葉鞘內(nèi)為害,呈現(xiàn)出枯鞘現(xiàn)象;幼蟲2齡以后才轉移到附近稻株為害,造成枯心苗或白穗。

三化螟1年發(fā)生3-4代,以幼蟲在稻茬里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蟲有趨光性,卵塊產(chǎn)于葉片中上部,幼蟲常與二化螟混合發(fā)生。孵化后的蟻螟在附近桿株上蛀莖為害,造成枯心團或白穗團,在分蘗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但在拔節(jié)期和抽穗期的稻株蟻螟鉆入困難。

大螟1年發(fā)生3-5代,以幼蟲在稻茬、雜草根間、玉米、高梁及菱白等殘株里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蟲趨光性不強,卵塊產(chǎn)于葉鞘內(nèi)側。田邊比田中產(chǎn)卵多,為害重。初孵幼蟲與二化螟一樣群集在葉鞘內(nèi)為害,造成枯鞘,2-3齡分散蛀莖,造成枯心和白穗。

防治方法:一是翻耕冬種或冬泡、鏟除田邊、溝邊雜草及菱白殘株,消滅越冬幼蟲;二是實行合理布局,成片種植,減少中、雙季稻混栽,控制蟲害轉移為害;三是掌握在螟蟲卵孵化高峰期,即幼蟲2齡期前進行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銳勁特、三唑磷、殺蟲雙等。

㈤稻縱卷葉蟲防治。

防治措施:一是合理施、不偏施氮肥,淺水與濕潤交替灌溉,促進稻株健壯生長;二是抓住幼蟲2齡盛期(即大量葉尖被卷時期)進行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磷、銳勁特、殺蟲雙等。

㈥稻飛虱防治。

防治措施:一是合理密植,不偏施氮肥,堅持濕潤灌溉減少田間濕度;二是統(tǒng)一施藥時間,防止遷飛轉移為害;三是搶在為害初期施藥,藥劑選用吡蟲啉、撲虱靈。

六、適時收割,防止暴曬

優(yōu)質早稻收割期以谷粒90%變金黃色時為最佳收割期,過早收割不但產(chǎn)量低,而且青米多,出米率低,整米率低;過遲收割,谷粒成熟過度,米粒養(yǎng)分外溢,同時還易掉粒,既降低了產(chǎn)量,又影響了稻米質量。做到單收單曬、防止人為或機械混雜;曬谷以厚鋪勤翻為宜,特別是烈日天氣不可在水泥場上薄攤暴曬,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商品率。

 

第四節(jié) 優(yōu)質晚稻栽培技術

一、培育適齡壯秧

㈠浸種催芽。晚稻由于氣溫高,種子吸水速度快,宜采取少浸多露的方法浸種催芽。一般浸種前曬種1天,隨后用清水浸種10小時,而后按1公斤谷種用2克強氯精加水1公斤配成藥液進行浸種消毒6小時(包衣種子可不消毒),用清水洗凈后進行“少浸、多露”催芽。即:落干露8-10小時后再浸種1-2小時,反復多次直至出芽為止。播種前按每公斤種谷用多效唑3克兌水1公斤浸芽谷15分鐘,然后撈起瀝干即可播種。

㈡適時播種。1、秧田整地施肥,優(yōu)質晚稻除個別生育期短的品種可采用軟盤旱育秧外,一般宜采用濕潤育秧方法培育大苗秧。秧田整地應做到田平、泥爛、肥足、無雜草,整地前每畝秧田施足人糞尿10擔或水稻復合肥10公斤作基肥,播種前按5尺分廂開溝,平整廂面,保持廂平、溝通、廂面不積水。2、適時播種。晚稻播種期的確定應以能在9月20日前安全齊穗為標準。一般中熟品種6月25-30日播種,秧齡20-25天,葉齡5.5-6.0葉,遲熟品種6月15-20日播種,秧齡30天,葉齡6.5-7.0葉。3、稀播勻播。雜交優(yōu)質晚稻遲熟品種每畝秧田播種10公斤,大田用種1-1.2公斤;中熟品種每畝秧田播種12.5公斤,大田用種量1.25-1.5公斤。常規(guī)稻品種每畝秧田播種20公斤,大田種2-2.5公斤。同時,播種采用分廂過稱,先稀后補,直至播勻為止,播后用泥漿壓谷。

㈢秧田管理。播種后至1葉1心前,應保持秧廂面濕潤,有利于扎根立苗,此時如果廂面有水,不但不利于扎根立苗,而且還會使溫水燙傷芽,影響出苗率;1葉1心后開始灌淺水,最好采取日灌夜排,以利培育分蘗壯秧。2葉1心時每畝秧苗追尿素4-5公斤提苗,促進秧苗早分蘗;移載前1個星期每畝追尿素3-4公斤作送嫁肥。此外,要加強病蟲害防治。一是在秧苗3葉期前注意施藥防治稻薊馬為害,移栽前2-3天施藥一次,以防秧田病蟲帶入大田。

二、適齡移栽,保證移栽質量

㈠適齡移栽。優(yōu)質晚稻秧齡期因品種生育期長短和前作收割期遲早而定,一般遲熟品種秧齡30天左右,中熟品種秧齡25天以內(nèi),秧齡期過長,秧苗密度大,不利于個體發(fā)育,秧苗易老化,插后返青分蘗慢,而且易出現(xiàn)早穗現(xiàn)象,不利于優(yōu)質稻高產(chǎn)。

㈡合理密度,插足基本苗。合理密植是培育高產(chǎn)群體的基礎,優(yōu)質晚稻插植密度以5×7寸為宜,每畝插1.7萬蔸左右,每蔸5-6苗,每畝插足8-10萬苗,并做到插直、插淺、插后2-3天內(nèi)應及時查苗補蔸,以保全苗。

三、大田管理

㈠合理施肥。大田施肥應本著底肥足、蘗肥早、穗肥巧,且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的原則,每畝應腐熟的農(nóng)家肥20擔或部分稻草還田,碳酸氫銨35公斤或尿素12.5公斤、磷肥20公斤、鉀肥5公斤作基肥,也可用水稻專用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移栽后5-6天內(nèi),結合化學除草,每畝追施尿素7.5公斤,鉀肥7.5公斤作分蘗肥,以促草生快發(fā)。幼穗發(fā)育期應看苗施肥,一般葉色偏淡的每畝應追施5-7公斤水稻專用復合肥促大穗,但貪青田可不施,此時切忌氮肥施用過多,以防后期貪青倒伏。穗期噴施1-2次谷粒飽或多元素復合肥,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㈡水漿管理。晚稻的水漿管理和早稻一樣非常重要,水的運用好壞對晚稻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及品質影響很大,一般應做到“寸水活蔸,濕潤促分蘗”;當每畝達到28-30萬苗時排水露田輕曬,即田面無水開絲坼,以控制無效分蘗發(fā)生和促進根系深扎;淺水促孕穗,足水促抽穗;生育后期保持田間濕潤到成熟,以保根、養(yǎng)葉、防早衰、抗倒伏、增粒重和提高品質。

㈢病蟲草害防治。一是采用化學除草、晚稻插后5-6天內(nèi),結合追肥,選用水稻專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參照早稻),不但能有效防除田間雜草的為害,還可起以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的作用。二是病蟲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相結合的方針,在做到農(nóng)業(yè)防治的基礎上,根據(jù)農(nóng)技部門的病蟲預測預報結合田間觀察結果,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nóng)藥(參考早稻用藥),搶在病蟲害發(fā)生初期施藥,把病蟲為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別是生育后期要加強對稻飛虱和紋枯病的藥劑防治。但嚴禁使用劇毒和殘留期長的農(nóng)藥,確保稻米品質。

四、適時收割

優(yōu)質晚稻收割期應以成熟度達到95%左右時為宜,并做到按品種單收、單曬、單貯藏、單送,嚴防人為或機械混雜,曬谷以厚鋪勤翻為宜。

 

第五節(jié) 高檔優(yōu)質稻栽培技術

高檔優(yōu)質稻因其米質優(yōu)良,市場需求量大,種植效益高。但其品質的特殊要求和生育期較長,一般只能作一季晚稻和雙季晚稻栽培,另外還存在一些不利于高產(chǎn)的因素,表現(xiàn)為生育期較長、株高、莖桿細、粒重輕、穗粒數(shù)少,干物質生產(chǎn)量不足,抗性差。因此,在栽培上應抓住以下幾個關鍵措施。

一、培育壯秧

㈠秧田整地施肥。因高檔優(yōu)質稻生育期較長,秧齡期也長,必須采用濕潤秧田育秧,有利于培育大苗壯秧。秧田整地應做到田平、泥爛、肥足、無雜草。

㈡搞好種子消毒和浸種催芽。一是采苗博士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可以起到防病防蟲、壯秧的效果;二是在沒有進行種子包衣的情況下,必須采用強氯精進行浸種消毒,殺死病菌,減少病源。浸種催芽方法同優(yōu)質晚稻。

㈢適時播種。作一季晚稻5月下旬播種,力爭8月底齊穗,作雙季晚稻因品種而定,一般6月20日左右;每畝秧田播種量應控制15公斤以內(nèi),同時,分廂過稱播種,做到先稀后補,直至播勻為止,播后進行泥漿壓谷,促進扎根扶針。

㈣應用多效唑浸芽谷。采用多效唑浸芽谷,不但可培育矮壯秧,與秧田噴施相比,還具有使用方便、用量少,對秧田無污染,秧苗生長整齊等優(yōu)點。一般每公斤種子用多效唑3克兌水1公斤浸芽谷15分鐘撈出瀝干即可播種。

㈤加強秧田管理。播種后至1葉1心前應保持秧廂面濕潤,有利于扎根立苗。1葉1心后開始灌淺水,水源方便的地方最好日灌夜排,以利根多苗壯。2葉1心時每畝秧田追尿素4-5公斤提苗,促進秧苗早分蘗。3葉1心期對秧齡超過30天以上的要噴施一次多效唑控制秧苗高度,一般每畝秧田用量60克。移栽前1個星期每畝秧田追尿素3-4公斤作送嫁肥。另外應加強病蟲害防治,在3葉期前注意施藥防治稻薊馬,移栽前2-3天施藥一次,防止秧苗帶病蟲到大田。

二、適時移栽

作一季晚稻栽培,以秧齡25-28天為宜,作雙季晚稻栽培以秧齡30天為宜(最多不能超過35天),插植密度以5×7寸,每蔸插6-7苗,每畝插足10-12萬基本苗,并做到插直、插淺、插勻、并及時進行查苗補蔸,以保全苗。

三、大田管理

㈠施肥。大田施肥應本著底肥足、蘗肥早、穗肥巧,且氮磷鉀配合施用的原則,并注重增施有機肥,一般每畝應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15-20擔、尿素12.5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鉀肥7.5公斤作基肥,可也用水稻專用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插后5-6天,結合化學除草每畝追尿素7.5公斤、鉀肥7.5公斤作出分蘗肥;幼穗分化期一般不施肥(但葉片翻黃的可補施工2-3公斤尿素);在拔節(jié)期結合防治紋枯病每畝噴施80克多效唑縮短莖桿節(jié)間長度,增加抗倒能力;在始穗期和齊穗期各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作壯籽肥。

㈡管水。生育前期要做到干干濕濕灌溉,以促根壯蘗,中期多次露田促根下扎和莖桿粗壯,以增強抗病蟲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后期除抽穗灌淺水外,一般保持田間濕潤到成熟,嚴防后期脫水過早而影響籽粒飽滿和米質。

㈢病蟲草害防治。一是采用化學除草,一般應在移栽后5-6天內(nèi)結合追肥,選用水稻專用化學除草劑除草。二是加強病蟲藥劑防治,一般應搶住為害初期施藥,特別是生育后期要加強對紋枯病、稻飛虱的防治,以防死桿倒伏。施用藥劑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nóng)藥可參考早稻,嚴禁使用劇毒和殘留期長的農(nóng)藥,以確保稻米品質。

四、適時收割

高檔優(yōu)質稻的收割最佳適期應以成熟達到95%左右為宜,并做到單收、單曬、單貯,防止人為或機械混雜,同時,曬谷以厚鋪勤翻為宜。

 

第六節(jié) 水稻軟盤旱育秧及拋栽技術

水稻軟盤旱育秧是一種輕簡栽培技術,它不但具備了省秧田、省勞力、省成本,而且還可以實現(xiàn)早播、早拋、早分蘗、早成熟和增產(chǎn)增效等優(yōu)點。

一、育秧技術

㈠備足塑料軟盤。配備秧盤數(shù)的多少,應根據(jù)秧盤孔數(shù)、拋植密度和拋植面積而定。一般早稻每畝拋栽2-2.2萬蔸,應備足515孔盤45-50塊或561孔盤42-45塊,中、晚稻每畝拋栽1.8萬蔸,應備足431孔盤50-55塊。

㈡?zhèn)浜脿I養(yǎng)泥。營養(yǎng)泥的配制,首先在育秧場地附近挖一小凼,將無砂石的塘泥、溝泥或肥沃的稻田土除凈雜物雜草入凼,加入腐熟人畜糞和水拌勻漚制,按每片秧盤備足3-3.5公斤營養(yǎng)泥漿待用。

㈢確定好育秧場地。

1、育秧場地選擇,秧床地應選擇地下水位低,土質疏松肥沃、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偏酸性稻田或旱土,也可利用空坪隙地作育秧場地。

2、秧床整地:

⑴稻田整地。采用干耕干整或水耕水整均可,干耕干整要求做成廂面寬1.3-1.6米(其長度按每畝大田秧7-8米長)的通氣秧田,要求廂面精細平整,無雜草、雜物,播種時廂面鋪2-3厘米的肥沃泥漿(如泥漿不肥可撒少量尿素或人糞尿)耗平后即可擺盤播種。如采用水耕水整,即將水耕的秧田耥平后按干耕干整的寬度作廂,在播種前1-2天將廂面泥漿反復耥平(注意廂面應施少量腐熟的人糞尿或少量尿素)然后擺盤播種。

⑵旱土整地。先將作物、雜草、雜物清除干凈,然后按稻田干整的方法進行即可。

㈣適時擺盤播種。

1、選擇適宜播期。早稻播期宜在3月20日左右,最遲不超過3月底,中稻可不限期。晚稻播期以7月初,且秧齡能控制在15-18天為宜(品種為早、中熟,遲熟品種宜水育秧),力爭大暑前后拋秧。

2、搞好種子消毒和浸種催芽。

⑴消毒浸種。早、中稻浸種時間,即常規(guī)稻種浸36小時,雜交稻種浸24小時即可催芽,晚稻一般浸12小時即可催芽。在浸種的同時要采用強氯精液消毒,其方法是將精選過的種子用清水預浸一定時期后,使病菌萌發(fā),再按每公斤種子用強氯精2克加水1公斤配成強氯精液浸種8-10小時,最后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即可催芽。

⑵催芽方法。早、中稻采用高溫破胸,將浸好的谷種,用透氣的砂布袋或蛇皮袋裝好放于55℃的溫水里上下翻動浸泡10-15分鐘,然后放于拌桶或籮筐內(nèi),注意谷種周圍上下均用溫水浸泡過的干凈稻草包住谷種,上面再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溫,待約24小時,種子破胸達90%時即可立即播種。

3、擺盤播種。

⑴在通氣秧床上擺盤播種。凡是選用稻田、旱土或空坪隙地,經(jīng)過干耕干整,鋪上2-3厘米厚泥漿反復耥平后即可進行擺盤播種,擺盤方式應根據(jù)廂面實際寬度而定,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一般按兩橫的形式擺盤較好,將軟盤整齊有序地擺于廂面泥漿上用木板輕壓平,使塑盤孔底部均勻入泥漿0.3厘米,約為孔深的1/4,注意塑盤邊與溝邊保持10厘米,以便蓋壓薄膜。擺盤完畢后,將營養(yǎng)泥一次性填滿盤孔,用木板刮平,清除盤面多余的泥漿。然后將種谷反復撒播均勻,一般先稀后補,做到每孔2-3粒谷,孔孔均勻,播完后,隨即進行泥漿塌谷不見谷,并將盤面多余的泥漿反復刮除干凈,以防互相串根。

⑵在濕潤秧床上擺盤播種,其操作方法與通氣秧床基本相同,但應注意在播前2-3天將秧廂作好排水硬板,如果泥太爛,秧盤隙過于深,起秧困難。

㈤秧田培育管理。

1、播種至出苗期的管理。這個時期以保溫保濕為主,因我縣早稻育秧期,常有倒春寒天氣,因此,在播完種后,應及時搞好低拱架地膜覆蓋,薄膜的周圍須封蓋嚴實,防風揭膜,以利增溫出苗和防雨打。晚稻氣溫高不須蓋膜,但須蓋稻草,以防雨打,但出苗后應立即把草揭開。

2、一葉期以控溫為主,晴天中午膜內(nèi)溫度超過25度時需將兩頭地膜揭開通風降溫,同時每畝秧床用40克多效唑兌水30公斤,噴施秧苗,以防秧苗徒長。

3、二葉期以后以通風煉苗、培育壯苗為主。膜內(nèi)溫度應保持20度左右,做到溫度過高時揭膜煉苗,溫低時蓋膜護苗;同時發(fā)現(xiàn)床土干燥時應及時補充水分,以免干旱死苗,一般采用噴施、灑施或溝灌均可,但水不能上廂面(如水上了廂面應及時排干)以免蔸與蔸之間互相串根。秧田期一般不需要施肥,但如秧苗葉色翻黃,可用0.5%的尿素液噴施1-2次。

4、拋秧前2-3天,應盡量排干溝內(nèi)漬水,促進廂面干爽,并適當揭膜曬一曬,使根泥沾整,以利起秧和拋秧。

5、中、晚稻秧田的水漿管理,一般采用滿溝水灌溉,如干旱嚴重時可采用導灌,隨灌隨排,廂面不能久存水,以防串根。

6、注意病蟲害防治。

二、拋栽技術

㈠搞好大田整地。軟盤拋栽由于苗小,對拋秧的田整地要求高,總的要求是,耕層深,泥肥要融合,田面要平整,且無雜草雜物。

㈡施足施好基肥。基肥的施用量為總施肥量的60-70%,基肥的質量要求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每畝施農(nóng)家肥20擔作底肥,施碳銨35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10公斤或水稻專用配方肥40公斤為面肥。

㈢適時拋栽。一般以葉齡為依據(jù)。即早、中稻以2.5-3.5葉,秧齡20-25天,苗高不超過15厘米為宜;晚稻以3.5-4.5葉,秧齡15-18天,苗高不超過20厘米為佳。

㈣拋植密度。從實踐證明,拋秧密度,早稻每畝拋2-2.2萬蔸,中、晚稻每畝拋1.8萬蔸最好。

㈤拋秧前掌握好秧床水分。拋秧前2-3天觀察床土水分,發(fā)現(xiàn)床土過濕應提早排水露床或提前一天掀起秧盤放在高處干一下,曬一曬。反之,如床土過干,應在起秧前一天灑水一次,使床土濕潤,以免起秧盤時秧苗易枯萎。

㈥拋秧方法。為了提高拋秧質量,應把好下關:一是應選擇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5度以上,無大風大雨或陰天為宜,田中留1-2厘米深的淺水即可進行拋秧。二是做到先遠后近,先稀后補,要求先將70%的秧苗滿田地,然后按3米寬拉繩分廂,并留出25厘米寬的工作行,再將剩余的30%秧苗從工作行中進行補稀或補缺和間密補稀。

三、大田管理要點

㈠及時采用化學除草。在拋秧后5天內(nèi),結合追肥,每畝用水稻專用化學除草劑與尿素混合撒施,施藥前,田間應灌水5-7厘米深,并保持一個星期不排水。

㈡及時曬田。曬田一是控制無效分蘗發(fā)生,二是促進根系深扎,防止后期倒伏。

㈢加強病蟲害防治。由于拋秧田分蘗早,苗數(shù)多,田間密度大,病蟲害相對多一些,應特別注意稻飛虱及紋枯病的防治。

㈣其它管理與手播田相同。

 

第七節(jié) 一季超級雜交水稻栽培技術

一、培育壯秧

根據(jù)超級雜交水稻的生育特性安排適宜播種期、移栽期和播種量是培育壯秧的關鍵。

㈠播種期。超級雜交水稻在我縣丘陵區(qū)最適合于作一季晚稻栽培,宜選用耐肥抗倒性強的品種。如:兩優(yōu)培九、D優(yōu)527、兩優(yōu)293等;一般5月20日左右播種,秧齡25天左右,力爭8月底前抽穗揚花。在高海拔的山區(qū)可作中稻栽培,品種宜選用丫兩優(yōu)1號、準兩優(yōu)527、D優(yōu)527、Ⅱ優(yōu)明86、兩優(yōu)293等,一般4月10日-20日播種,秧齡25-30天為宜。

㈡種子消毒。一是采用強氯精浸種消毒,一般按每公斤種谷用強氯精2克兌水1公斤浸種10-12小時后洗凈種子;二是用苗博士種子包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后再浸種催芽。

㈢浸種催芽(參照優(yōu)質稻栽培技術)。

㈣精量播種。精量播種是發(fā)揮超級雜交水稻的大穗優(yōu)勢,爭取低位分蘗生長和成穗的關鍵。一般種子發(fā)芽率在90%以上的種子,一般采用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為7-8公斤,大田用種為0.75-1公斤,播種前采用多效唑浸芽谷,即每公斤種子的芽谷用多效唑3克兌水1公斤浸芽15分鐘,然后撈起瀝干即可播種。

㈤秧田施肥。濕潤育秧的秧田基肥每畝施20-25公斤水稻專用復合肥,在播種前1-2天耙田施入。在秧苗2葉心期,每畝追尿素5公斤促進秧苗生長,移栽前4-5天,每畝追尿素5公斤作送嫁肥。

㈥秧田管理。出苗前采用濕潤灌溉,1葉心后采用淺水灌溉,注意防治稻薊馬為害,移載前應帶藥下田,以防秧田病蟲帶入大田。

二、合理稀植

一般采用寬行窄株,密度6×9寸或7×9寸,每蔸插1粒谷的秧(未分蘗的秧可插2粒谷的秧)。

三、大田管理

㈠施肥。超級稻的總施肥量一般純氮12-15公斤/畝,氮磷鉀的比例為1:0.5:0.8為宜,本著“減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的原則。氮肥基肥、分蘗肥、穗肥比例為5:3:2,磷肥全作基肥施用,鉀肥基肥、穗肥比例為7:3。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速效化肥為輔,每畝施碳銨4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10公斤,優(yōu)質農(nóng)家肥800-1000公斤。

分蘗肥:在移栽后5天左右每畝施尿素5-8公斤,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栽后15天后看苗補施2-4公斤尿素,此時如禾苗長勢旺可不施,反之多施。

穗肥:看苗施用,如禾苗長勢旺,可少施或晚施,反之可早施或多施。一般在曬田復水后每畝施尿素3-5公斤,氯化鉀5-7.5公斤。

粒肥:根據(jù)田間長勢長相,看苗施用。一般在抽穗后5-10天每畝撤施2-3公斤尿素或用尿素0.5公斤加磷酸二氫鉀0.5公斤兌水50公斤作葉面噴施,以延長功能葉,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㈡雜草防除。超級稻由于稀植,前期行間空間大,有利于雜草生長,首先在移栽后5天內(nèi)結合追肥,選用水稻專用除草劑進行除草,以后結合中耕人工除草1-2次。

㈢水漿管理。采用淺水插秧活蔸,薄水與露田交替灌溉促根長蘗,當每畝達到16-18萬苗時開始多次輕曬田,以泥土表層發(fā)硬為度,但自肥田、深泥和營養(yǎng)生長過旺的要適當重曬田。孕穗期以后,采用干濕交替灌溉,以協(xié)調根系對水氣的需求,后期切忌斷水過早,以免引起早衰而影響粒粒飽滿。

㈣病蟲防治。超級雜交水稻由于生長繁茂,病蟲發(fā)生量大,其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基礎,有機地協(xié)調農(nóng)業(yè)、生物、化學、物理等防治措施,達到有效控制病蟲害為害,確保超級雜交水稻高產(chǎn)優(yōu)質,無公害生產(chǎn)。

防治二化螟,在二齡幼蟲高峰期施藥,防治枯鞘枯心;在卵孵化盛期施藥,防治白穗。藥劑選用銳勁特、三唑磷,施藥時田間應有水層。

防治卷葉蟲。施藥適期為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藥劑選用銳勁特,施藥時,田間應保持薄水層。

防治稻飛虱。施藥適期為苗期每100叢水稻有蟲300-500只,始穗期每100叢水稻有蟲800-1000只為防治對象田。藥劑選用吡蟲啉、撲虱靈,施藥時田間應有水層。

防治紋枯病。施藥適期為水稻分蘗末期,發(fā)病率達5%或拔節(jié)至孕穗期發(fā)病率達10%-15%時施藥,藥劑選用井岡霉素、禾果利、紋枯凈。

防治稻瘟病。施藥適期:分蘗期葉發(fā)病率達2%以上時,感病品種在抽穗期遇陰雨天氣,且又是病區(qū),必須在破口期與齊穗期各噴一次藥。藥劑選用三環(huán)唑、新克瘟散、阿米西達等。

稻曲病。施藥適期在分蘗末期、破口前3-7天、始穗期三個時期施藥,藥劑選用30%愛苗乳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句容縣志
1.水稻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水稻常識
優(yōu)質水稻高產(chǎn)栽培技術(湖南) - 老墨的日志 - 網(wǎng)易博客
稻稈潛蠅綜合防治方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