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宋玉謀|探訪姜太公祠

探訪姜太公祠

文/圖 宋玉謀

姜太公祠位于淄博市臨淄區(qū)桓公路與遄臺路交叉路口東南角。說起姜太公,最熟悉的就是那句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之前對姜太公的了解僅是學生時期學過的《史記·齊太公世家》(節(jié)選)。雖然這些年來電視劇《封神榜》《封神演義》等相繼播出,對姜太公作了宣傳,但畢竟是演義,因而“神化”劇情太多。對這樣“演義”和“神化”的歷史古裝劇我本不是很喜歡,也沒有正兒八經(jīng)的看過這兩部電視劇,因而對姜太公的了解僅限于以前學習的史記·齊太公世家》。

 
據(jù)傳,姜太公的誕辰日為公歷9月12日。每年這一天,姜太公誕辰祭禮都會在齊國故都臨淄舉行。姜太公誕辰祭禮,是海內(nèi)外姜子牙后裔宗親的“祭姜之約”,也是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姜太公及其開創(chuàng)的齊文化,我便重讀了那篇九千字的《史記·齊太公世家》原文,專門到臨淄探訪了姜太公祠。

 
姜太公(公元前1211年—前1072年),相傳為炎帝之裔,是堯舜時期四岳伯夷的后裔。史書稱姜子牙是“東夷之士”“東海上人”(今山東省日照市東),生于商朝康丁(庚丁)年間,本名姜尚,字子牙,曾被封于呂地(今河南省南陽市西),故以呂為姓,又稱呂尚,一名望,別號飛熊,被尊稱太公望,后人多稱其姜子牙、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是周代齊國第一代國君、齊文化奠基人。著有《六韜》《陰符令錄》《金匱》等著名兵書,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zhàn)策、戰(zhàn)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被歷代帝王尊封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師。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追封其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謚昭烈。
傳說,姜子牙活了139歲。一直以來,對于姜子牙的生卒年齡有所爭議,即使臨淄的姜太公祠中有幾塊不同時期所立的碑文中記載的姜太公生卒時間也不一樣。這主要由于中國的編年史自公元前841年開始,之前有關歷史年代的記載發(fā)生斷代,僅能以推算或“約”定,或以《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生卒時間為是。但姜子牙其人其事,《孟子》《史記》《呂氏春秋》等中國古代典籍對均有記載。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國立國800余年(公元前1046—前221年),前后分為姜齊和田齊時代,而姜齊由姜子牙開創(chuàng)。

 

相傳,姜太公早年曾在孟津做賣酒生意,又在朝歌(今河南淇縣)以屠牛為業(yè)。曾一度在朝為官。因紂王暴虐無道,即棄官而去?!爸芪鞑C,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d與俱歸,立為師。”(《史記·齊太公世家》)。周文王姬昌訪賢治國之時,他西行入周,來到岐山下渭水之濱,垂釣于茲泉,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姜太公輔佐周文王修德政,安民心,招賢能,發(fā)展生產(chǎn),形成了“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局面,奠定了伐紂滅商的堅實基礎。文王死后,其子姬發(fā)即位,是為周武王。武王拜姜尚為太師,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tǒng)帥。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輔佐周武王伐紂,武王以姜尚為主帥。“率兵車三百乘,虎賁(勇士)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史記·周本紀》)。聯(lián)合許多方國部落,揮師東進。牧野之戰(zhàn),擊潰紂軍,朝歌淪陷,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隨之周王朝誕生。公元前1045年,由于姜太公在興周滅商中功勛卓著,受封于營丘(今淄博市臨淄區(qū)),且率領部屬打敗了欲搶占營丘的萊夷(今煙臺一帶),建立了齊國,為齊國開國之君。

姜子牙治理齊國期間,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因俗制宜,開放工商之業(yè),發(fā)展?jié)O業(yè)鹽業(yè)優(yōu)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終使齊國強盛成為大國。《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漁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再就是他重視選用人才,堅持“尊賢智,尚有功”的方針,收到了“人物歸之,鏹至而輻輳”(《史記·貨殖列傳》)的效果。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紂王之子武庚與管叔、蔡叔、霍叔共同叛周,姜太公奉命輔佐周公旦平叛,開疆擴土,促成成康之治。周成王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保ā妒酚洝R太公世家》)齊國因此得到了征伐之權,成為軍事強國。齊桓公時,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周康王六年,姜太公病逝于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qū)西北)。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于海島上,自立國君,仍沿用齊國名號,是為田齊太公,后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齊國滅國,秦滅六國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
縱觀姜子牙一生的建樹,其超人才智和輝煌業(yè)績?yōu)楹笫浪Q頌。無論軍事、政治、經(jīng)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尤以軍事為最,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人們尊為“兵家鼻祖”、“百家宗師”。如果說興周滅商展示了姜太公作為軍事家的雄才大略,那么受封治齊,所展示的就是他為政治家的英明睿智。政治上,姜子牙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人才加入到統(tǒng)治階層。對人才不分親疏,用其所長。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所謂“俗”,指“夷俗”,即當時當?shù)貣|夷人的生活方式;所謂“禮”,指“周禮”,即當時周代推行的禮儀制度。所謂“因其俗,簡其禮”,就是尊重東夷人的文化傳統(tǒng),不強制推行周禮。經(jīng)濟上,倡導“農(nóng)、工、商”三寶并舉、“通商工之業(yè),便漁鹽之利”的宏觀戰(zhàn)略。他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絲麻紡織業(yè)、漁鹽業(yè)等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使齊國由偏僻荒涼的小國、窮國,逐步興盛,發(fā)展成為雄踞于東方的大國、富國。
姜太公自封齊后,一直在周朝國都鎬京輔佐武王,死后葬于鎬京?!妒酚洝ぜ狻芬嵭栽唬骸疤芊?,留為太師,死葬于周?!薄抖Y記·檀弓》也載:“太公封于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敝劣?/span>其遺體埋于何處,具體地址未有定論,有說豐京(今西安市長安區(qū)西南),有說咸陽,有說鎬京,還有說河南衛(wèi)輝,不一而足,很多地方均出現(xiàn)了姜太公墓地。據(jù)《齊記補遺》稱,“齊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奔尉改觊g《青州府志》記載:“太公卒葬于周,齊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比绱?,齊國百姓為了表達對姜太公這位齊國開創(chuàng)者、齊文化奠基人的懷念和敬仰,便在齊國國都臨淄建造了一座衣冠冢。
姜太公衣冠冢地處淄博市臨淄區(qū)桓公路與遄臺路交叉路口東南角。冢高約18米,南北71米,東西55米,南依稷山,北向齊國故城,至今已有三千年歷史。冢前立有墓碑,上書“武成王姜太公衣冠冢”。冢前立有花崗巖石柱坊,橫梁上書“周師齊祖”四字,楹聯(lián)為“葬衣冠永懷太公德,建祠宇再現(xiàn)武成光”。

 

據(jù)史料記載,姜太公祠始建于東漢永建年間,祠中古柏蒼郁,石碑林立,建有大殿,殿內(nèi)供奉著從姜太公開始到第一百代有官職及名士的后裔子孫雕像。因種種原因,原有的姜太公祠被毀。1993年,當?shù)卣劳薪鹿谮#谠械慕暨z址上重建姜太公祠。整個景區(qū)總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包括天齊至尊牌坊、姜太公祠、姜太公衣冠冢、丘穆公祠、丘祖殿等建筑。景區(qū)內(nèi)建筑宏大,綠樹成蔭,環(huán)境清新幽靜。
姜太公祠是按照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中軸對稱、殿堂廟宇建筑布局,院落小巧別致,分為主殿和東西配殿。主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兩側供奉著姜太公的長子、齊國第二代國君齊丁公呂伋和第十六代國君齊桓公的圣像。殿內(nèi)四周有13幅壁畫,反映了姜氏封呂、貧困生涯、去商避紂、著書習武、渭濱坐釣、孟津誓師、牧野之戰(zhàn)、封齊就國、破萊爭丘、太公治齊、嚴剛不訓、封位授權、歸周傳子等不平凡的一生。
丘穆公祠是依托姜太公衣冠冢而建。穆公為姜太公三子,受父命領鎮(zhèn)營丘(臨淄),其后人則以丘(邱)為姓。丘穆公祠是由丘穆公第100代孫——臺灣省丘氏宗親會邱正吉先生為尋根祭祖捐資100萬元人民幣于1995年底修建而成。

近些年來,姜太公祠吸引了來自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的很多游客。而來此地的這些游客不僅僅是為了游覽觀光,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為了尋根訪祖和祭祖,有幾個姜氏后裔大姓,如呂、丘、高、崔、連、丁、盧、駱姓,均已單獨立碑追祖認親。而我一個“外姓”人,對姜太公的印象或了解,我想,大多數(shù)人和我一樣,源自那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歇后語,以及《封神榜》《封神演義》小說影響或電視劇的傳播,但對姜姓文化知之不多。而我對齊文化的了解僅是對臨淄這座古城和幾個景點的表面感知,如齊文化博物館、東周殉馬坑、中國古車博物館、四王冢、足球博物館、古錢幣博物館等。
丘穆公祠東西兩殿,陳列展示著中華姓氏圖騰和姜氏宗譜有關資料。姜姓源出神農(nóng)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于齊,創(chuàng)立齊國。到戰(zhàn)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前后800多年的歷史,嫡庶子孫眾多,且分散廣泛。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有以采邑為氏,以祖名為氏,以謚號為氏等多種受氏原因。如此,姜太公后裔分出多支多氏,可謂枝繁葉茂,遍布世界。據(jù)考證,當今遍布世界各地的102個姓氏都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姜、呂、許、謝、紀、齊、強、尚、左、丘(邱)、高、崔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太公、子夏、東閭等38個復姓,其中崔、丘(邱)、高、姜、呂等為大姓。如今姜姓廣泛分布于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姜太公后裔呂氏在東南亞有200多萬,姜氏在韓國有130萬人。
姜太公后裔姓氏形成溯源,丘穆公祠東西兩殿都有介紹。在此列舉部分常見姓氏溯源。
齊:出自姜姓炎帝裔孫呂尚。因其興周有大功,周武王封之于齊。子孫以國為氏曰齊。
丘(邱):太公封于齊,建都營丘,其庶支族人居于營丘者,遂以丘為氏。《左傳》有邾大夫丘弱 (昭公二十三年),清避孔子諱,將丘姓加“阝”部,改為“邱”。
?。航L子丁公呂伋,支孫以丁為氏。漢有丁固氏,《功臣表》:陽都侯丁復,宣曲侯丁義,并傳封四代。樂成侯丁禮,傳封七代。
崔:太公長子呂伋為齊丁公。丁公嫡子呂季不愿繼位為齊侯,而讓國于叔乙呂得,為乙公。乙公使季子食采于崔,后代遂改姓為崔氏。
高:春秋時,齊太公呂尚(姜子牙)的六世孫齊文公呂赤有個兒子被封于高(今河南禹州市西南),稱為公子高。公子高的孫子名傒,他以祖父的封邑為姓,叫高傒,其后代就姓高。
盧:出自姜姓。太公之后齊文公子高,高孫傒為齊正卿,謚曰敬仲,食采于盧,后世子孫因邑為氏。
駱:姜姓,齊太公之后有公子駱,子孫以名為氏。吳有駱統(tǒng),東陽人,后居會稽。
慶(賀):太公之后桓公之子,公子無虧之后。公子無虧生公孫慶克,慶克之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至西漢末,子孫徙會稽山陰,東漢時傳至慶儀為汝陰令,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慶”字改為同義的“賀”字。慶純改為賀純。史稱賀姓正宗。
柴:出自姜姓齊文公子高之后。高孫傒,以王父名為氏,八世孫高柴,字子羔,孔子弟子。子羔孫高舉,又以王父名為氏,曰柴氏。漢代有棘蒲侯柴武。五代周太祖無后,以守禮之子柴榮為嗣,是為世宗。
聶:出自姜姓太公之后。丁公呂伋支庶子孫有封于聶城的,建聶國,為齊附庸,其后以國為氏曰聶。
欒:姜姓,齊惠公之子公子堅,字子欒。其支庶子孫以王父之字為氏,曰欒氏。
章:姜太公九世孫,至戰(zhàn)國魯莊公二十九年,被同京的齊國所并。因國被奪,以章為姓,這是章氏受姓之始,定居河間,為章氏始姓。
許: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周武王封其孫子文叔於許的地方,文叔創(chuàng)立許國,后為楚國所滅,子孫流離分散,以國號為姓。

總上所述,追尋姜姓淵源,必須讀懂姜子牙;研究齊文化,必須從姜太公開始。無論是姜子牙本人,以及后續(xù)衍生出來的姓氏,還是封齊后形成至今的齊文化,枝繁葉茂,錯綜復雜,博大精深,深遂至極。尤其是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姜子牙在72歲方才出道,而受封于齊地,建立齊國,開創(chuàng)齊文化,其軍事、政治、經(jīng)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建樹,絕非讀上幾遍《史記·齊太公世家》就能“看透”姜子牙,“讀懂”齊文化。術業(yè)有專攻,研究齊文化,當屬專業(yè)人士,不是筆者一篇文章就能闡述透的,僅此以探訪姜太公祠淺略而已。

寫于2023年10月1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果知道了自己后代這么齷齪,姜子牙得從墓里爬出來抽他們
呂尚的別名
臨淄姜太公祠,葬太公衣冠于此,眾多姜氏后裔來尋根祭祖
姜子牙:史上最成功的釣魚人(武廟系列)
姜子牙(姜太公)為什么又被稱為“太公望”或者“呂望”?
師尚父又稱太公望、呂望、呂尚。俗稱姜太公、姜子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