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期間有沒有跟著導師做過課題呢?
博士期間有沒有被導師要求獨立完成課題申報呢?
高校老師想要晉升職稱除了發(fā)論文
申報課題也是一種出路,你知道嗎?
課題是什么?
國家社科基金是什么?
教育部社科基金是什么?
課題:指要研究、解決的問題,課題背景就是指該問題是在什么情況或條件下產生的,課題研究有什么意義,等等。課題包括:市級課題、省級課題、國家級課題等。
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全稱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是中國在科學研究領域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面向全國,重點資助具有良好研究條件、研究實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的研究人員。
教育部社科基金:全稱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是教育部設立的支持國家的有關部門的重要基金,旨在支持學術研究,宗旨是支持教育部的政策,支持拓展學術領域知識,加強國家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富有成效的學術環(huán)境。
教育部社科司關于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2022)
相比發(fā)paper,課題是個比較新鮮的事物,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這是什么東東,欠缺這方面的理解和實踐。但是,如果要知道申報課題這么有用,你還會云淡風輕,一笑而過嗎?
對非升即走的青椒來說
評職稱不只有發(fā)核心一條路!
發(fā)過論文的老師都知道,核心期刊發(fā)文不僅是僧多粥少,而且難度壓力山大,內卷化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國社科基金已經成為很多高校晉升副教授職稱的門檻條件。課題對評職稱非常好用,加分占比高,可以大大提升老師晉升職稱的幾率!剛入職的青椒要把科研課題申報早點提上日程哦。PS.發(fā)表論文或者出版專著,有課題加成的話,作品體現出的學術價值相對也更高,更容易達到高級別刊物或者出版社認可的水準,發(fā)表論文/出版專著相對更容易一些。
除了職稱晉升還可以提高科研能力!
課題是培養(yǎng)、鍛煉和提高科研能力非常好的方法,老師通過做課題可以加深對研究問題的深入認識,提高個人科研能力,增加新的感悟,應用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對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也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對迷茫的碩博生來說
研究生期間參與課題對考博或評獎評優(yōu)都是有用的!
參與課題是研究生成長的必要途徑,良好的學術背景是申請的關鍵,申報課題到結題都需要很強的資料收集能力,期間發(fā)表的論文也可以幫助自己讀博審核!課題如果是國家級課題,核心期刊接受論文的幾率蹭蹭提高。
提升博士的科研能力,履歷加分!
以博士的身份申報課題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博士階段要積極申請各類課題來鍛煉自己(縱向課題是政府撥款,一筆不菲的經費),有課題的論文不僅發(fā)表起來容易,也是優(yōu)秀博士生的體現。申報課題可以提升科研能力,為發(fā)表高質量的SCI論文奠定基礎;課題是稀缺資源,課題研究可以鍛煉博士生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為以后自己申報課題、開展課題研究非常重要;課題申報通過者可以為履歷加分,在入職高校時,可以成為評審團和單位領導的青睞人選!
孫老師 教授,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評審專家。
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等各課題十余項。擔任多家核刊審稿人。
指導申報書成功立項經驗涵蓋:新傳、哲學、思政、教育、藝術等。
每節(jié)課后都有配套作業(yè),課前提前對接
1、國社科、教育部 課題立項情況分析和選題技巧與方法
2、國社科、教育部申報書各模塊拆分講解寫作技巧
3、國社科、教育部申報書表格填寫規(guī)范
4、國社科、教育部申報書 創(chuàng)新點與可行性研究分析
(可選)成稿后對接評審專家一對一視頻審改指導
想要申報2023年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等人文社科類項目的高校教師、研究生。
1、報名可享“聽課+一對一視頻審改指導”組合優(yōu)惠
2、免費贈送課題申報模板資料包
3、贈送100元核刊門診優(yōu)惠券
掃碼了解詳情
↓
舞臺再大,你不上臺 ,永遠是個觀眾
平臺再好,你不參與,永遠是局外人
能力再強,你不行動,只能看別人成功
只有參與、實干、拼搏的人才會有收獲!
更多學術講座、學術輔導、論文干貨、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