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悟空問答”上提出來的。對問題本身,我的意見是有分歧的。但這個情節(jié)很有意思,不妨談談我的看法,與大家探討。
王熙鳳過生日,書中只寫過一次?!皩氣O讓黛玉難堪”,我想提問人所指,應該是下面這段:
黛玉因看到《男祭》這出上,便和寶釵說道:“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上來做什么?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睂氣O不答。
本來一個人說話,對方沒回答,這也算不上什么讓人難堪。只是因為寶釵特別圓通,從來都非常周到,對于這樣的人,跟他說話而不回答,勉強可以算是給黛玉難看吧。
那么寶釵為什么不回答呢,因為黛玉這段話表面看起來是跟寶釵說,實際上是在旁敲側擊、指桑罵槐,在敲打賈寶玉。
在這一段以前,寫的是王熙鳳過生日,全家聚在一起取樂,唯獨寶玉不在。大家都很著急,上上下下都急了,實際上賈寶玉干嘛呢,去城外去祭祀一個人,但是并沒有說他祭祀是誰?;貋硪院?,家里當然很高興,但是賈寶玉不著急進去見賈母,反而是看到王釧在外面坐著流眼淚,賈寶玉就上去又挑逗他,你猜我去干嘛去啦。
最初我看到這段的時候,還以是賈母或者王夫人找不到寶玉遷怒,玉釧正好撞到氣頭上,被罵了一頓,所以一個人躲在外面流眼淚。后面才突然醒悟過來,玉釧不是挨罵流眼淚,而是因為這一天呢,是金釧的生日。
金釧已經死了一段時間了,別人都忘了,但是他的親妹妹玉釧肯定忘不了。到姐姐生日的這一天,想起來不由得就傷心流眼淚。寶玉上去,就是想告訴玉釧,我出城是祭祀你姐姐去了?;蛘呤翘舳海饕獞撌怯懞糜疋A兒,因為寶玉始終愧對金釧姐妹倆。
寶玉在鳳姐生日的這一天,偷偷跑出去祭祀一個死去很長時間的丫鬟。這件事兒,他不會輕易告訴別人,連襲人都不知道。但是以林黛玉和他的這種特殊的知己的感情,林黛玉可能能夠猜到,至少大致猜到他是干什么去。所以看戲正好看到,這個人以為妻子掉在河里死了,所以跑到河邊兒上去祭祀妻子,林黛玉就說,你看這人不通,雖然是死在水里,也沒必要跑到河邊兒祭祀呀。只要舀一碗水,反正是水,對這碗水哭就可以。
這個話其實是在敲打賈寶玉:你真要有心思祭祀在哪兒不行,你何必專門跑的外面,跑的那么老遠的地方,影響這么大。當然這個不是批評,更不是用中規(guī)中矩的態(tài)度去影響或者是要指正寶玉,就是小情侶之間的一種調侃。所以,寶釵不答的下一句,就是寶玉在旁邊兒聽了又發(fā)起呆來了。
類似場面還有。彩云偷東西,寶玉替他瞞下來。然后黛玉呢,一聽別人說了個什么,馬上就開玩笑,他是怕打盜竊關系。這話一出來,別人不懂,寶玉馬上就懂,只有當事人才能懂。情侶之間常常借這種別人不懂,但是我一說你就懂得的小默契,來傳遞感情。
兩個深深相愛的人之間,還有一種情況也常見:一個人本來是開玩笑隨口說的一句話,另一個人卻當真了,而且深深記住,對以后的生活、思維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寶玉就是這樣。后來他曾經指點過藕官:
“以后斷不可燒紙,逢時節(jié),只備一爐香,一心虔誠就能感應了。我那案上也只設著一個爐,我有心事,不論日期,時常焚香,隨便新水新茶就供一盞,或有鮮花鮮果,甚至葷腥素菜都可。只在敬心,不在虛名。以后快叫他不可再燒紙了?!?/span>
其實祭祀有時有份,哪里有隨時、用隨便什么東西的?寶玉這種別出心裁的做法,其實就是受黛玉那一句調侃、一個玩笑的影響。
再回到鳳姐生日宴上。黛玉和寶玉之間這種調侃,或者說的俗一點,調情,是借寶釵來進行的。寶釵可能聽懂了,也可能沒聽懂,但是以她的聰明,她一定能夠意識到,這種調情的跟自己沒有任何關系。如果寶釵參與其間,反而不知趣兒。所以寶釵不回答。
寶釵這樣做,是識趣,不是讓人難堪。
歡迎在悟空問答關注“老卻英雄似等閑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