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大戶人家的小姐出嫁,是要帶幾個陪嫁仆人的。迎春出嫁,陪四個丫頭,寶玉“跌足自嘆道:'從今后這世上又少了五個清潔人了’”,是因為他只關注女孩子,并不能證明陪嫁的只有丫鬟。
王狗兒告訴劉姥姥,“先去找陪房周瑞……這周瑞先時曾和我父親交過一件事,我們極好的?!奔扰c王狗兒父親交好,當然是周瑞而不是周瑞家的??梢娭苋鹨彩峭醴蛉伺惴?,當初王家嫁姑娘,陪房中有男仆。
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邢夫人嫁到賈家,要比賈璉出生更晚。如果她有兒女,不會比賈璉更年長。而王善保家的的外孫女司棋,已經(jīng)到了談戀愛的年紀??梢娡跎票<业谋刃戏蛉四觊L不少。丫鬟到一定年紀也要出嫁。那么王善保家的到賈府時,多半已經(jīng)結婚,是跟王善保夫妻一起來的。
同樣情況還有王熙鳳。來旺家的是王熙鳳的陪房,而她的兒子已經(jīng)到了喝酒、賭錢、娶老婆的年紀。顯然來旺家的也比王熙鳳年長很多。再聯(lián)系來旺兒也是王熙鳳的親信,看來又是一個夫妻一同陪房的案例。
當初賈敏出嫁,正在賈府的鼎盛時期,排場只會更大。那眾多的陪房,跟賈敏嫁到姑蘇林家、跟著林如海上任到揚州,之后到哪里去了?
雖然書中沒有寫明,也可以推測。平兒曾介紹王熙鳳的四個陪嫁丫頭:“先時賠了我們四個丫頭,死的死,去的去,如今只剩下我一個孤鬼了?!辟Z敏的陪嫁丫頭,當然也不外乎這三種情況,死了(那時候的人特別容易早夭),去了(應該是嫁給林家或朋友親戚家的男仆了),還有做了林如海的姬妾。
林如海是有幾房姬妾的,甚至還有人生過一個三歲夭折的兒子。到林如海去世,賈璉陪黛玉處理喪事,當然也包括安置這些姬妾,在辦完喪事后,或是留在姑蘇林家守節(jié),或是發(fā)資遣嫁。
其中可能就有賈家的陪嫁女。但是林如海送女時已年近半百,賈敏逝世至少也在四十上下,陪嫁女比她小不了幾歲,總也三十多了。賈璉才二十多歲,比她們小十來歲。對于這些出身賈家丫鬟、服侍姑母的姬妾,賈璉恐怕并沒有太深的印象。即使有印象、有感情,也不可能把林家的寡婦接到賈家來安置。她們只能從黛玉的生命中消失。
隨了陪嫁丫頭,還有其他仆人呢?如果沒有早死,多半是留在林家看房子、守墳墓去了。但是有一個人,可能有點不同。
黛玉進賈府,帶著王嬤嬤和雪雁,一個極老一個極小。林家雖然不如賈家的排場,在賈雨村教授黛玉時也還有兩個伴讀丫鬟。到寄居外祖母家去,怎么派了這么兩個不中用的?
有人會說,這是林如海的低調。低調的話,少帶幾個人可以,沒理由專門挑不中用的吧?除非是王嬤嬤跟賈府有些關系。
如果王嬤嬤是賈敏的陪房,就不難理解了。賈敏生了女兒,選陪嫁的可靠女仆(不是丫鬟)哺乳服侍;黛玉要住姥姥家,選從姥姥家來的女仆跟從。王嬤嬤既然是從賈府來的,并且從年紀來看,在賈敏出嫁前已經(jīng)結婚,算是有經(jīng)驗的,對賈府的人事、情況有所了解,當然比陌生人更方便、更可靠,足以彌補她年老體弱的不足。
那么,“極小,一團孩氣”的雪雁,又是如何被選入黛玉隨行隊伍的?如果她是賈敏陪房的孩子,甚至就是王嬤嬤的女兒,也就容易理解了。王嬤嬤的丈夫可能已經(jīng)死了,這母女二人在賈家算是外來戶,“是單在這里”,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往來。到賈敏死后,勢必更加孤獨。于是林如海安排她們跟黛玉一起去賈府,王嬤嬤是葉落歸根,雪雁則是像黛玉一樣投靠舅舅。
王嬤嬤在黛玉安頓下來以后,再沒有出過場。也許還跟進大觀園,也許是協(xié)助黛玉完成過渡時期之后,就“告老出去”,去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侄兒外甥共同生活去了。這都是出于林如海的成全。林如海在安排女兒的同時,也沒忘記周全老仆人。
留在黛玉身邊的雪雁,雖然不夠能干,卻會以加倍的忠心,卻回報林如海的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