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47度以北一畝地年產值近萬元的栽培模式(三)——年兩熟前茬早熟甘藍栽培技術》
一、育苗。于三月初在火炕上育苗。先在火炕上墊起一塊寬1米長度視育苗多少而定的木板,距炕面10厘米高,上面用10,厘米高的小木條釘成的長方形框,墊上熟料布,然后裝上由田土70%、有機肥30%混勻配成的營養(yǎng)土,留出一厘米,壓實澆水,然后點播極早熟甘藍種子,不要點太厚,覆土,最后蓋上地膜保濕。
二 苗床管理。出苗后撤去地膜,若不見旱不要澆水,保持苗床見干見濕,以免得猝倒病。要讓幼苗多見陽光,以防徒長。防徒長很關鍵,因為早春屋內空氣流通不好光照弱,幼苗最易徒長。
三、分苗。分苗床在四月初整地,折合畝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0斤,翻平打細,達到移栽狀態(tài)。四月初甘藍苗長出2片真葉就可以移栽了,分苗距離10厘米X10厘米,邊栽苗邊澆水,盡量不要讓冷風吹苗,邊栽邊扣4米拱的小棚,夜間要防凍。剛移栽的幾天外面陽光強,可適當遮光,防止陽光灼傷葉片。2——3天后幼苗根已扎下去就可以逐漸增光。緩苗后,甘藍苗開始生長,就要放風,防止徒長以利于往大地移栽。如果苗過于徒長,莖粗超過1厘米,若遇長時間低溫容易過早抽薹,失去商品價值,千萬注意!
四、移栽。整地同豆角,但不扣地膜。移栽應在四月下旬選陰天或晴天午后進行,因為甘蘭苗沒有營養(yǎng)缽根系受傷很重,水分吸收差,不抗曬。株行距65 X30厘米,栽完苗后,用90厘米以上的地膜沿壟扣滾地龍小微棚。
五、田間管理。移栽緩苗后,若白天氣溫過高應分段揭膜放風,夜間要壓好防凍。5月上中旬撤棚,鋪在地上當做地膜用。蓮座期干旱可適當澆水,不用追肥。
六、病蟲害防治。早甘藍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控制苗床濕度可減少病害發(fā)生。若濕度大得病,可用細干土與殺毒礬混勻撒于苗床上可控制病情。蟲害主要是小菜蛾,發(fā)現(xiàn)田間有小菜蛾成蟲活動就要留心,見幼蟲孵化危害就要噴藥防治,可選用甲維鹽全株噴霧,不要落空,連噴2——3次即可。
七、采收。當早甘藍葉球長到1.5公斤以上,用手按有緊實感就可以采收上市了。采收過晚葉球開裂,降低品質,影響收入。早甘藍只能采收一次,其葉腋中萌生的分蘗不易長大沒有什么商品價值,所以主葉球采收后,就可以拔根了,撿凈殘葉殘膜,為下茬倒地。
早甘藍畝產近萬斤,售價6——8角錢,畝產值7000元以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