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票房接近2000萬,《竊聽風云2》為國產金融題材電影殺出一條血路。
最近一段時間全球股市大跌,中國股市也哀鴻遍野,但金融題材電影《竊聽風云2》卻意外受到觀眾熱捧:本月18日上映,當日票房接近2000萬,截至今晨零時票房已超過5000萬,成為中國市場上同類題材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其實,金融題材電影在中國市場上一直不受待見,無論是國產片還是引進片,都難以取得票房佳績。
業(yè)界認為,這與中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審查制度較嚴以及絕大多數(shù)觀眾的觀影興趣密切相關。而《竊聽風云2》的熱賣,則極有可能帶動一股金融電影熱,國產金融題材電影終于“萌芽”。
市場環(huán)境
國產金融題材 產量少不成氣候
這幾年中國每年的故事片產量高達五六百部,但涉及金融題材的卻鳳毛麟角,經記者統(tǒng)計,從2006年至今,僅有《股瘋》、《大話股神》、《白銀帝國》、《竊聽風云》和《竊聽風云2》等寥寥幾部,總數(shù)不會超過10部。
票房方面,《股瘋》和《大話股神》已無法找到準確的票房統(tǒng)計;耗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白銀帝國》,云集了郭富城、郝蕾等諸多明星,打著“揭露晚清金融風暴”的響亮旗號,票房僅有1800萬人民幣,投資方的千萬美元基本打了水漂。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版《武林外傳》用一種戲謔的形式描繪了當下的炒房熱潮,算是打了個金融題材的擦邊球,最終票房超過2億。
引進片僅一部 票房比不上大片
不僅國產金融題材的電影稀少,海外同類題材影片在中國市場上也難覓蹤跡。
根據(jù)國家的相關政策,中國每年的引進片數(shù)量不超過40部(分賬大片和批片各20部),近5年約有200部海外電影在中國市場上放映,但屬純正金融題材的卻僅有《華爾街:金錢永不眠》(《華爾街2》)一部。
《華爾街2》由好萊塢老牌巨星邁克爾·道格拉斯和《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男主角希亞·拉博夫主演,陣容強大。
去年10月,該片在國內公映,首周票房1500萬,最終以5000多萬收官,票房不算差,但難望《變形金剛》、《2012》、《阿凡達》等好萊塢大片項背。
最新亮點
《竊聽風云》系列 意外殺出條血路
在這種背景下,由麥兆輝、莊文強聯(lián)合執(zhí)導,古天樂、吳彥祖、劉青云等主演的《竊聽風云》系列卻意外殺出一條血路。
2009年暑期,《竊聽風云》第一部在國內公映,由于對“金融題材”沒有足夠自信,該片一度被當做警匪片來宣傳。最終,該片在國內拿到9000多萬票房,在亞洲地區(qū)票房過億。這給主創(chuàng)團隊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竊聽風云2》的拍攝提上了議事日程。
經過近兩年的制作,本月18日,《竊聽風云2》公映,面對《藍精靈》、《哈利·波特7》(下)、《女巫季節(jié)》、《尋龍奪寶》等片的強勢競爭,首日票房近2000萬,創(chuàng)下金融題材電影的紀錄。
經過一個周末的熱賣,截至今晨零時,該片全國票房已突破5000萬,超過第一部的9000多萬不在話下。
深層探因
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受限
金融題材操作難
業(yè)界認為,金融題材電影在國內不成氣候是環(huán)境造成的,其中創(chuàng)作受限制是主要原因。
“在內陸,金融題材的電影很難操作?!敝袊娪爱a業(yè)研究中心主任劉浩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像《華爾街》、《竊聽風云2》等電影都會以現(xiàn)實中的某個城市為背景,會涉及到證監(jiān)會、某大型證券公司、某知名銀行、警局犯罪調查科等機構。
但在內陸,拍攝一部金融題材電影,即使大家都知道是虛構的,一旦涉及犯罪情節(jié),這些機構往往會被觀眾對號入座,一般不會同意自己的機構名稱出現(xiàn)在影片中。而且由于劇情需要涉及的現(xiàn)實機構較多,這種題材的電影一般很難被電影局通過審查。
“由于操作難度較大,制片方也不愿意找這樣的麻煩,所以很多人都去拍古裝片、愛情片去了?!眲⒑茤|說道。
《竊聽風云2》的監(jiān)制爾冬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坦言,很多香港導演在內陸拍片都會抱怨“水土不服”,金融、警匪題材的電影就頗具代表性,電影局的審查是一道不小的門檻。
“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多古裝片,就是因為容易通過審查?!睜柖f,他們的應對方式,就是根據(jù)審查制度對影片進行調整,“如果是一部犯罪片,只要改一下角度,變成反貪污的電影,結果就會不同”。
市場有待培育 觀眾目前還不認
資深股票分析師唐鵬則認為,金融題材電影在中國沒有市場,與中國金融行業(yè)起步較晚有關。
“以股票交易為例,我們才20多年的歷史,歐美國家都上百年了。受經濟水平的限制,中國大多數(shù)老百姓關心的還是生計問題,還沒有上升到金融行業(yè)那個高度?!碧迄i說。
同時,電影市場的專業(yè)人士也認為,金融題材乃至商業(yè)題材,也許在商業(yè)、金融業(yè)比較發(fā)達的京滬等城市能有市場,但還提不起絕大多數(shù)中國觀眾的觀影興趣。
“古裝片、動作片、愛情片和喜劇片在國內比較吃香,金融題材的太行業(yè)化了,不符合大多數(shù)觀眾的胃口?!币晃辉壕€人士表示。
后市展望
理財時代到來 將掀“金融電影熱”
盡管市場還有待培養(yǎng),但業(yè)內人士認為,在中國老百姓經濟收入提高、全民炒房炒股、娛樂公司紛紛上市的大背景下,《竊聽風云》系列電影的成功讓人眼前一亮,并極有可能在未來掀起金融題材電影熱。
導演麥兆輝、莊文強表示,他們已經在考慮拍第三部,并且已經找到了這類題材電影的“成功之道”。
麥兆輝說:“香港以往拍了很多警匪片,像《無間道》系列、《古惑仔》系列,都是展現(xiàn)黑社會如何犯罪、打打殺殺、搶銀行什么的,已經不新鮮了?!?/p>
“其實社會上哪有那么多搶銀行的?”麥兆輝坦言,“金融題材的電影就不一樣,里面涉及的商業(yè)犯罪等故事,有很多我們原來并不知道的東西,這個就讓劇情變得新鮮,更有意思了。”
莊文強則認為,電影創(chuàng)作總要給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香港的警匪片也要與時俱進,“況且在我們看來,現(xiàn)在警匪世界里的‘匪’,可能已經變成了金融界的黑勢力,這就是我們的電影特別的地方?!?/p>
除了《竊聽風云2》的續(xù)集,徐靜蕾的新片《親密敵人》也瞄上了金融題材。
該片有別于去年商業(yè)職場背景的《杜拉拉升職記》,深度挖掘了金融行業(yè)的故事。徐靜蕾表示,她在劇本創(chuàng)作時曾經邀請了國內著名投資銀行的高層參與,“堅持了故事真實性的同時,還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出了神秘的金融行業(yè)的內幕。”
好萊塢鐘情金融題材
盡管極少在國內公映,但好萊塢的金融題材影片卻頗有歷史,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受眾市場都很成熟。
1917年,三角發(fā)行公司就出品了《貪婪》,講述了一個股票掮客如何引導一對年輕夫婦走上歧途的故事。
1987年奧利弗·斯通的《華爾街》堪稱經典,“貪婪萬歲”是影片里股票大亨戈登·蓋柯的人生座右銘。
上世紀90年代,網(wǎng)絡泡沫破滅的時候,好萊塢拍了一部《反托拉斯行動》,讓蒂姆·羅賓斯塑造了一個酷似比爾·蓋茨的軟件大亨。
像《開水房》、《流氓交易員》這類的小成本電影也拍了不少,聚焦那些被金錢沖昏頭腦的股票交易員。
美國紀錄片導演邁克爾·摩爾2009年拍攝的《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以獨特視角剖析了金融危機的根源,并將批判矛頭直指資本主義制度。
同年,查爾斯·弗格森的紀錄片《內幕工作》反思了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將目光投向全球金融鏈條上的各個群體,批判了華爾街的奸商和與其勾結的政客,表達了對受害者的同情。
去年在中國內陸上映的《華爾街:金錢永不眠》,也是近兩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物。
近年國內上映的
金融題材電影
《竊聽風云2》
海報
一宗平常的交通事故牽扯出香港證券市場背后的大陰謀,涉及金融題材的《竊聽風云2》以近2000萬創(chuàng)下同類影片的首日票房紀錄
2011年
影片:《竊聽風云2》票房:首周末5000萬
2010年
影片:《華爾街:金錢永不眠》票房:5000多萬
2009年
影片:《竊聽風云》
票房:9000 萬
影片:《白銀帝國》
票房:1800萬
2007年
影片:《大話股神》
票房:不詳
影片:《股瘋》
票房:不詳
2006年
金融題材電影
以獨特的視角剖析當代社會的經濟熱點,揭示金融活動中的個人際遇和社會百態(tài),以引發(fā)觀眾共鳴。由于涉及大量金融專業(yè)知識,制作周期較長,所以數(shù)量不多,觀眾群有限。
制圖/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