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鶴壁一個爸爸帶3歲女兒跟朋友吃飯時,女兒獨自跑到院子里玩,誰料,女兒不慎掉進廢棄的機井,在這危急時刻,15歲少年挺身而出,“倒掛金鉤”下14米深井,6進6出,只為將女童救出!
那年的11月30日下午,鶴壁的趙中利跟朋友去一家飯店吃飯,由于3歲的女兒吵嚷著要跟爸爸玩,便把女兒也帶在身邊。可是孩子不懂大人的世界,也跟一群大老爺們說不上話,隨便扒拉了兩口,就獨自跑到院子里玩去了。
趙中利見院子里有人在打羽毛球,想著女兒平時也不胡亂跑,所以就沒在意,繼續(xù)留在屋里跟朋友們邊吃邊聊。然而,過了一會兒,一個女孩凄厲的尖叫聲,打破飯店里的愉悅氛圍。
趙中利和朋友們聞聲沖到了院子里,卻發(fā)現女兒已經掉進了一口井里。他本以為是一口普通的水井,瘋了一樣沖了過去,可到了井口卻傻眼了,竟然是個狹小的機井,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見,只能聽到女兒凄厲的呼救聲和撕心裂肺的哭聲。
飯店的老板和伙計們也聞聲跑了出來,一群人圍著井口急得團團轉,卻無計可施,立即撥打了救援電話。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鶴壁市消防隊的戰(zhàn)士們,民間自發(fā)組織的藍天、斑馬救援隊的隊員,以及附近醫(yī)院的救護人員,陸續(xù)趕到了事發(fā)現場。
救援人員通過專業(yè)儀器測量之后,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口機井的口徑只有三十多厘米,可是深度卻有三十多米。慶幸的是孩子正好卡在正中間,但糟糕的是井口太小,成年人根本就鉆不進去。這該怎么辦呢?
救人如救火,救援人員焦急萬分,一面讓趙中利趴在井口安撫女兒的情緒,一面通過專業(yè)設備往井里輸送氧氣,一面召集骨干人員商量救援方案。
一開始,救援隊想把繩索放到井里去,讓孩子自己把繩索綁到手臂上,直接把孩子拉上來。可是一問家屬,落井女孩才3歲,別說往手臂上綁繩子了,就是直接用手抓都不一定能抓得緊。
孩子自救的方案被否定,井內空間太小成年人又下不去,只能采用最后一種方法,利用機械作業(yè)破井救人。
方案定下來之后,救援隊立即聯系了兩臺鉤機,趕赴現場從不同的角度同時作業(yè)??墒沁@樣的方案也有弊端,由于機械作業(yè)的空間有限,難度系數高,即使多臺機械不停歇地連續(xù)作業(yè),至少也需要七八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這危機時刻,一臉焦慮的消防隊王金明喃喃地說道:“要是能找個身體素質好點的未成年人,就能直接下去把孩子救上來了!”
聽了這句話,斑馬救援隊的隊員王慶軍忽然靈光乍現,立即掏出手機撥通了妻子的電話。
王慶軍是一名大車司機,妻子是一所幼兒園的園長,膝下有一雙兒女,一家人都是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的熱心腸。他的小兒子王泯然正在上初三,體型比較消瘦,身體素質也不錯,應該能行。
在女童被困已達4個小時,哭聲漸漸微弱,隨時可能因缺氧遭遇不測時,王泯然和母親趕到了現場,聽了王慶軍的介紹之后,王泯然想都沒想就主動請纓下井救人。
現場負責人見有小伙子下井救人,當然是既興奮又激動,可是救援過程中充滿了危險,未成年人參與救援必須得經過孩子父母的同意。王泯然也許是看出了大家的擔憂,朗聲說道:“我今年17了,沒問題!”
現場負責人聽了很欣慰,但王泯然的面相一看就不是個17歲的孩子,問了王慶軍之后,才知道他只有15歲。
現在的情況很危急,早一分鐘把井下的女童救出來,就少一分危險?,F場負責人得到了王慶軍和他妻子的肯定答復之后,才讓醫(yī)護人員給王泯然進行了簡單的身體檢查,并臨時抱佛腳,讓救援隊員給他講解注意事項和繩索的套綁方法。
一切準備就緒之后,現場的機械作業(yè)立即停止,圍觀的群眾也在救援人員的示意下保持安靜。為了減少下井的阻力,王泯然脫掉了外套,只穿了一身薄薄的秋衣秋褲,以倒立的方式,被慢慢地送進了井里。
可是,整個救援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由于王泯然沒有接受過這一方面的訓練,井內的空間又異常狹小,他6進6出,才將女童救出。
第一次下井,剛到2、3米處,便被卡住了,他只能重新調整。第二次,因大腦充血引起的嚴重不適宣告失敗。但是他并沒有氣餒,回到上面稍作調整之后,立即準備下一次的救援。
就這樣,終于在第四次下井的時候,看到了小女孩,兩人只有2米的距離了。井內的環(huán)境也很復雜,王泯然接連嘗試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而且身上也出現了多處擦傷。直到他第六次下井,救援隊才聽到了久違的聲音:“綁好了,拉!”
在大家緊張地注視下,王泯然和落井女童,先后被拉出了井口,現場爆發(fā)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15歲的王泯然成了危難之處顯身手的少年英雄,可是面對人們的贊譽,他卻平靜地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
沒有英雄的父母,不會培養(yǎng)出少年英雄。冷靜不怯場,勇敢不慌張。中國好少年,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也溫暖了無數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