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保護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雞形目,是鳥綱中的一個目。包括6科83屬302種。
中國已記錄到的野生雞類2科63種,包括松雞科8種、雉科55種,分別占世界總數(shù)的47%和36%,是世界上野生雞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總種數(shù)居第一位,接近世界總種數(shù)的1/4,其中特有種有19種,堪稱雉雞王國。
世界鳥類清單2014年詳細的列出了雞形目的六個科:冢雉科、鳳冠雉科、松雞科、齒鶉科、珠雞科和雉科。
雞形目的鳥類外形像雞一樣,體型差別有小到大,翅膀鈍。羽毛著色范圍從神秘的黑色至明亮多彩。一些雞類有美麗獨特的羽冠、頸飾、腰羽和流蘇。
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于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尋食
馬雞
雉科馬雞屬
馬雞是雉科馬雞屬的禽類的通稱。耳部有一簇特別發(fā)達的羽毛,長而稍硬,往往突出于頸項,因而又稱為角雞和耳雞。尾略側扁或平扁,具尾羽20~24枚,而中央尾羽比最外側尾羽約長一倍。由于中央尾羽的羽支大都披散下垂,猶如馬尾,所以又叫馬雞。雌雄同色。雄性具短鈍的距,體型略大。
白馬雞是中國特產鳥類,數(shù)量稀少,分布區(qū)域狹窄,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攝影:代川,攝于甲根壩
白馬雞雄鳥頭頂密被以黑色絨羽狀短羽;耳羽簇白色,向后延伸成短角狀,但不突出于頭上。上下體羽幾乎純白色,羽端分散呈發(fā)絲狀。
攝影:談,攝于康定
背微沾灰色;頦、喉沾棕,較長的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稍沾暗灰色,次級飛羽黑褐色而具紫色光彩;初級飛羽和小翼羽暗褐褐色;尾特長,輝綠藍色,基部灰色,末端具帶金屬光澤的暗綠和藍紫色;中央一、二對尾羽大部羽枝分散下垂。
攝影:丁恒,攝于稻城亞丁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體型稍小,羽色較暗淡。
攝影:梅影疏,攝于玉樹
白馬雞共分化為4個亞種,昌都亞種是真正的白馬雞,除頭頂為絨黑色,尾羽末端輝綠藍色外,全身羽毛幾乎全是雪白的顏色;玉樹亞種則全身體羽都呈深淺不等的灰色;麗江亞種體羽大部分是白色,只是翅膀端部淡灰褐色;指名亞種與麗江亞種近似,只是背部也略沾灰色,翅上灰褐色更暗一些
攝影:梅影疏,攝于玉樹
白馬雞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帶
褐馬雞是馬雞中最為名貴的種類,古稱“鹖”。“鹖”者,勇雉也,其斗時,一死乃止?!?/span>
褐馬雞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攝影:梅影疏,攝于玄中寺
體高約60厘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艷紅色,尾巴高高豎起。
攝影:梅影疏,攝于玄中寺
翅短,不善飛行,只能從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飛行,兩腿粗壯,善于奔跑。性情暴躁、健勇善斗,有置死不避艱險的品格。
攝影:梅影疏,攝于玄中寺
一般在春季3月份是交配繁殖期,雄鳥之間常常為爭奪配偶而進行殊死搏斗。雄雞為了顯示它的威風,叫聲特別粗重而宏亮,遠在兩公里之外亦隱約可聞。它鳴叫時昂首伸頸,尾羽也高高翹起,煞是好看。然后,雌雄追隨,離群交尾,并尋找藏密的林下或灌叢間地面占領巢區(qū)
藍馬雞是中國特產,是高山寒冷地區(qū)的鳥類,只產在中國,終年留居于青海東北部和東部,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一帶及南部,寧夏賀蘭山及四川北部。棲息于海拔2000-4000米之間的山地針葉林、混交林、高山森林、灌叢和苔原草地。
2021年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攝影:代川,攝于碌曲
藍馬雞通體藍灰色,頸項和肩部顏色更深,閃爍著金屬般的輝亮,尾羽由灰藍色漸變?yōu)榘底纤{色,并渲染著金屬綠和金屬紫藍色。藍馬雞有24枚尾羽,中央一對尾羽特別長,富有彈性,彎曲成一個美麗的弧形,高高地翹在其他尾羽之上,是4種馬雞中尾羽最?;?。
攝影:天意
性情機警而膽小,稍稍受到驚擾便迅速向山坡下面奔跑,一般很少起飛,急迫情況時也鼓翼飛翔,但不能持久。
藏馬雞是中國特產鳥類,數(shù)量稀少,分布區(qū)域狹窄
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攝影:梅影疏,攝于西藏山南
藏馬雞的羽色介于白馬雞和藍馬雞之間,近灰色馬雞。雌、雄羽色相似。
攝影:梅影疏,攝于西藏山南
藏馬雞的耳羽簇短小幾乎看不出,兩枚中央尾羽下垂平拖跟藍馬雞和褐馬雞有明顯的差別。具白色的耳羽簇,似白馬雞但羽色深沉,耳羽簇較長。喉,耳羽簇及枕部白色,與黑色頭蓋及灰色體羽成對比;兩翼近黑;尾上覆羽淡灰色;中胸近白;彎曲的絲狀尾羽近黑具銅紫色光澤。虹膜橙黃色;嘴角質色;腿、腳紅色。
攝影:梅影疏,攝于西藏山南
善奔走,飛行速度慢,通常不遠飛。受驚時常往山上狂奔,至嶺脊處才振翅飛起,滑翔至山谷間。藏馬雞不象藍馬雞、褐馬雞那樣怯懦,有時接近村落也不畏懼。叫聲洪亮。在鳴叫時,昂首引頸,嘴幾乎直向上方,尾也往上翹,姿態(tài)雄俊。
攝影:代川,攝于雄色寺
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帶,有時也上到林線上林緣疏林灌叢中活動,冬季有時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帶活動。大都棲息于丘陵和高山。
勺雞
雉科勺雞屬
勺雞,體形適中,頭部完全被羽,無裸出部,并具有枕冠
分布于阿富汗,中國,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
雄鳥在清晨和傍晚時喜歡鳴叫,沙啞的嗓音就像公鴨一樣,故在中國四川產地稱它為“山鴨子”。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雄鳥頭頂棕褐,冠羽細長,同色而較棕,再后有更長的黑色而具輝綠色羽緣的枕冠向后延伸;頸側在耳羽后面下方有一大形的白色塊斑(約20×30毫米);頦、喉等均為黑色,而帶暗綠色的金屬反光;上體羽毛呈披針形,概紫灰色,內外翈各具一個黑色沾栗的稍闊縱條,兩者合成“V”形,
攝影:梅影疏,攝于山西
雄鳥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其中部為褐灰色,再外為“V”形栗色縱帶,栗帶的內外兩側并緣以黑色,羽緣灰色:外側尾羽灰色,具三道黑色橫斑,近端黑斑較寬,其余二黑斑較窄,并在羽緣處前后相連,各羽末端均為白色;肩羽大都棕褐色,貫以白色或皮黃色羽干紋,并于羽端近處雜以絨黑色塊斑;翅上覆羽黑褐,而具灰色雜以黑褐色細點的軸紋及純灰羽緣,羽干白色
攝影:梅影疏,攝于山西
雌鳥,額頭頂及冠羽等羽基黑色,羽端棕褐:較長的外側冠羽大都棕色,雜以黑斑,并具黑色羽緣;眼后有一寬闊的棕白色而密綴以黑點的眉紋,向后延伸至后頸;頭側棕褐,頸側栗褐,均雜以黑斑;頦、喉及耳羽下的一大塊斑均白沾棕;
攝影:梅影疏,攝于山西
雌鳥在頦、喉等與耳羽下塊斑之間有一對黑色顴紋,向后伸至頸基處各擴大為三角形黑色塊斑,左右?guī)紫噙B合而圍著白色的喉部;這些顴紋和塊斑的羽色都是棕白色,羽緣均黑,彼此相疊;因而外呈黑色;上體大都棕褐色,各羽密布以黑褐色蟲蠹狀斑,并貫以淺淡色羽干;上背黑斑特大而著,羽干紋粗著,大多還沾葡萄粉紅色;尾上覆羽與下背同色,但中央具粗著黑斑或“V”形黑紋,羽干紋淺栗
攝影:梅影疏,攝于山西
勺雞雄鳥和雌鳥單獨或成對活動,性情機警,很少結群,夜晚也成對在樹枝上過夜。
藏雪雞
雉科雪雞屬
藏雪雞在中國西藏各個地區(qū)均有廣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周圍的新疆、甘肅、青海、四川高山地區(qū)也有分布,但數(shù)量非常稀少。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攝影:丁恒,攝于稻城亞丁
體形與家雞相似。頭、胸及枕部灰,喉白,眉蒼白,白色耳羽有時染皮黃色,胸兩側具白色圓形斑塊。眼周裸露皮膚橘黃。兩翼具灰色及白色細紋,尾灰且羽緣赤褐。下體蒼白,有黑色細紋。
攝影:丁恒,攝于稻城亞丁
一般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6000米左右的森林上線至雪線之間的高山灌叢、苔原和裸巖地帶,靠近分布區(qū)邊緣的種群冬季可以下降到2000米,甚至1200-1500米處越冬。
黑琴雞
松雞科松雞屬
明顯特征是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側的三對特別延長并呈鐮刀狀向外彎曲,與西洋古琴的形狀十分相似,所以也稱“黑琴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攝影:京哥,攝于白音敖包
大小似家雞。雄鳥幾乎全黑,翅上具白色翼鏡;尾呈叉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彎曲。雌鳥體形稍小,大都棕褐,而具黑褐色橫斑,翅上白色翼鏡不著,尾亦呈叉狀,但叉裂不大,外側尾羽不向外彎。金屬光澤,尤其是頸部更為明亮。翅膀上有一個白色的斑塊,稱為翼鏡。
攝影:醉愛紅塵,攝于內蒙古
體羽幾乎全為黑褐色;頭、頸、下背及腰等的羽毛寬緣以金屬光澤,在頸部更顯輝亮
攝影:東郭先生,攝于內蒙公格爾草原
黑琴雞約一年性成熟,繁殖時一雄配多雌。早晚發(fā)情,黎明時較多,雄鳥幾只或十幾只飛到交尾地點后,開始鳴叫,發(fā)出求偶時特殊而高吭的叫聲。尾羽垂直向上展開呈扇狀,翅膀下垂,頭頸下俯靠近地面,直沖前跑,有時左右擺動頭部,不時地跳起來與其他雄鳥搏斗。由于覓偶相斗,互相追逐跑成一圈,俗稱“跑圈”。跑圈時雄鳥“咕嚕嚕、咕嚕嚕、咕嚕?!钡亟?,并由口內吐出白沫,時而雌鳥跟隨其后,發(fā)出“沙一沙一”之聲,雌鳥的尾往下扣,尾尖拖地,挺胸前進,并啄食雄鳥吐出的白沫。
紅腹錦雞
雉科錦雞屬
紅腹錦雞,又名金雞,尾特長,約38-42cm。,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類,為中國特有鳥種,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2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攝影:梅影疏,攝于河南
腳黃色。野外特征極明顯,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托,赤橙黃綠青藍紫具全,光彩奪目
攝影:梅影疏,攝于河南
雌鳥頭頂棕黃色而具黑褐色橫斑;臉棕黃而綴黑色;耳羽暗銀灰色,背棕黃至棕紅色,具粗的黑褐色橫斑;腰及尾上覆羽棕黃色,密布黑褐色蟲蠹狀斑。
攝影:馬語者,攝于河南
雌鳥尾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橫斑及斑點。兩翅與背同,但黑色橫斑較寬,棕黃色羽端亦滿雜以黑點。頦和喉白色而沾黃色;胸、兩脅和尾下覆羽棕黃色,具黑色橫斑。腹淡棕黃色,無斑。
攝影:京哥,攝于山西
當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先向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圈或往返疾奔并察言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向外蓬松,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折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xiàn)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著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向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繚亂,不時地發(fā)出“咝咝”的艷羨聲。
灰胸竹雞
雉科竹雞屬
灰胸竹雞,俗名華南竹鷓鴣、泥滑滑、山菌子、竹鷓鴣、普通竹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攝影:行色無影
灰胸竹雞喙黑色或近褐色,額與眉紋為灰色,頭頂與后頸呈嫩橄欖褐色,并有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環(huán)狀,下體前部為栗棕色,漸后轉為棕黃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黃褐色。上體黃橄欖褐色。眼淡褐色;嘴褐色。雄鳥腳上有距。
攝影:錢榮坤
中國南方特有種。引種至日本。僅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北達陜西南部,西至四川西部和北部、云南、貴州,南至臺灣省,為中國特產鳥類。
石雞
雉科石雞屬
是中型雉類,共有14個亞種,體長27-37厘米,體重440-580克,比山鶉稍大一些。兩脅具顯著的黑色和栗色斑。
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shù)量趨勢穩(wěn)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攝影:梅影疏,攝于青海
石雞頭頂至后頸紅褐色,額部較灰,頭頂兩側亦沾淺灰色,眼上眉紋白色沾棕。有一寬的黑帶從額基開始經過眼到后枕,然后沿頸側而下,橫跨下喉,形成一個圍繞喉部的完整黑圈;眼先、兩頰和喉皮黃白色、黃棕色至深棕色,隨亞種而不同;
攝影:梅影疏,攝于青海
耳羽栗褐色,后頸兩側灰橄欖色,上背紫棕褐色或棕紅色,并延至內側肩羽和胸側;外側肩羽肉桂色,羽片中央藍灰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灰橄欖色;外側尾羽栗棕色,翅上羽和內側飛羽與上背相似
攝影:梅影疏,攝于青海
石雞棲息于低山丘陵地帶的巖石坡和沙石坡上,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區(qū)。性喜集群。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葉、漿果、種子、苔蘚、地衣和昆蟲為食。分布于歐洲、西伯利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以及中國。是巴基斯坦的國鳥。
盔珠雞
雞形目珠雞科
雞形目珠雞科(或歸入雉科)非洲鳥類的統(tǒng)稱。
野生普通珠雞因具大型骨質冠而得名為盔珠雞;雌雄形態(tài)相像。
體長約50公分(20吋),典型類型面部裸露,喙上的肉垂為紅藍兩色,體羽黑色有白斑點。
翅短而圓,善飛行,但遇到威脅時多奔跑逃走。
攝影:祥祥,攝于肯尼亞
珠雞又叫珍珠雞、普通珠雞。體長72-220厘米,體重1590-2725克。身體肥胖、頭小的中型陸生鳥類,高40~72cm,頭部和頸部皮膚裸露,多數(shù)種類有冠或骨質盔。
攝影:長白山人,攝于肯尼亞
分布于非洲的熱帶地區(qū),棲息地范圍廣泛,從茂密的雨林到半荒漠都有分布。珠雞用爪挖食昆蟲、種子和塊莖。翅短而圓,善飛行,但遇到威脅時多奔跑逃走
鷲珠雞
珠雞科鷲珠雞屬
鷲珠雞是一種大型走禽。體長約61-70厘米,體重1100-1800克,雄性比雌性略大。是珠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
成鳥有一個裸露的藍色的臉和黑色的脖子,雖然沒有其他珠雞有鳳頭,但是這個物種因為它長長的脖子和頭部,看起來特別像一只禿鷲,因經得名鷲珠雞。
分布于非洲東南部,包括索馬里、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攝影:長白山人,攝于肯尼亞
是珠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鳥頭小而圓。比其他的珠雞有一個更長的脖子、腿和尾巴,翅膀短而圓。
攝影:長白山人,攝于肯尼亞
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于啄食植物種子;腳強健,具銳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尋食;雄鳥具大的肉冠和美麗的羽毛
誠邀業(yè)余攝影愛好者一起聊攝玩圖,人文風光,植物花卉,創(chuàng)意小品,攝鳥攝馬……小到微距,大到星空,題材不限,重在交流,隨心創(chuàng)作隨意發(fā)揮,突顯個性!
作為業(yè)余攝影愛好者,我們無需比拼器材裝備,無需與他人斗圖一較高下,無需過分追求畫質,無需過度執(zhí)著于后期;本著初心,著眼于拍攝,感受拍攝的過程,重在愉悅身心,陶冶性情!能觸動人心的作品便是有靈魂的作品,能打動自己又能打動賞圖者的作品便是佳作!不是參賽無需絞盡腦汁出大片,小品也能怡情養(yǎng)性彰顯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