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的感覺
作者:
2010-10-29 天津網-數字報刊
[文題]
每個人都有過舉手的經歷,那種感覺是緊張,是驕傲,是害怕,是興奮,還是……
請你以“舉手的感覺”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文題解剖]
這是有提示語的命題作文,提示語的用意在于將學生引入話題的境界,并啟發(fā)思考、激發(fā)想象,幫助拓展思維。我們應該認真審題,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
仔細推敲所給話題的詞語含義,抓住“題眼”。審題后得出話題中的“舉手”提供了寫作背景,即在舉手之時(也可根據立意、選材涉及舉手之前和之后),但“感覺”一詞才是“題眼”,它限定了文章的主體部分內容。如果沒有仔細審題就有可能只向讀者敘寫了與舉手相關的某一事件,忽略了“感覺”(引開可為“體驗”“感受”)的寫作重心,盡管寫得詳盡、生動,也是偏題,嚴重者跑題。如果曲解了“舉手”的話題意,理解為“托舉”,(如英雄托舉炸藥包等),就是完全轉移了話題,離題甚遠。
[訓練方向指導]
對于同一個話題,構思的角度、選材的范圍因人而異,但富有新意的文章總是會對讀者形成相當大的吸引力。拿“舉手的感覺”來說,絕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與課上舉手回答問題相關的內容,或以寫一種感覺為主,或多種感覺交雜。但有些思路開闊的同學會構思出舉手的感覺在不同時間段的不同表現,展現出感覺的變化,提升立意,引人深思;還有些同學運用反向思維,所謂“反向”,可以這樣理解:課上舉手回答問題是正確的、值得鼓勵的,這是一般的思維方式,選取舉手是犯錯的事情、可恥的經歷,或單一或復雜地展現這當中的感覺,即是另一種角度的思維方式了??傊掝}作文的創(chuàng)新是在審清題目的基礎上對文章創(chuàng)作更高層次的要求,需要多動腦,多練筆,切忌一味追求創(chuàng)新,忽視了寫作中其他基本方面。
[例文評析及訓練方向指導]
學生例文1:
舉手的感覺
每個人都舉過手,都曾體會過舉手時的感覺。然而這種感覺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有的人習慣帶著自信的笑容,筆直地舉起手;有的人則繃緊著面孔顫抖地舉手;有的人舉手時感到驕傲自豪;也有的人則感到膽怯……然而我卻對舉手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那是一場戰(zhàn)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一場自信與怯懦的對決。
一個寒冷的早上,同學們坐在教室里上著枯燥乏味的物理課,冷風從門縫中吹進來,使我頓時感到一陣涼意。老師單調的聲音依舊在繼續(xù):“下面我來講一下昨天留的那道思考題,把A、B、C三個物體……這道題的解法有很多種,我先介紹一下我的方法……有沒有同學用其他方法解出來的,請舉手介紹一下。”其他方法?我那種方法算不算?結果得80克……太棒了,得數沒錯。一種莫名的興奮悄然而生。舉手吧。一個聲音從心底滑過,可是結果對了可能只是一種巧合?。∠氲竭@,那份剛生出的興奮與自信又漸漸消退。試試看吧,不然也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那個聲音再次響起。要試嗎?我一邊反復思量,一邊幻想著那時的情景:我站了起來,條理清晰地述說著我的思路,老師的眼神由驚訝轉為贊賞,同學們不斷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多么美妙的一幅畫面啊,那時的我多么驕傲??!那么,舉手吧。我緩緩地將手伸出桌面。不對!如果答錯了怎么辦?多丟人啊。我尷尬地站在那里,同學們望著我的目光里透著嘲笑與輕蔑……不自覺的我那只剛剛要舉起的手又縮了回來。我的心跳加快了,到底要不要舉?明知機不可失,可是卻怎么也提不起勇氣來。舉吧,這是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同,但是精神也是可嘉的,不要像只鴕鳥一樣。那聲音又一次滑過心底。舉就舉吧,不能沒有自信!于是鴉雀無聲的教室里一只微微顫抖的手舉了起來,我的心呯呯地亂撞,仿佛要從里面跳出來似的,盡管如此我還是用堅定的眼神望著老師。“那么,我們請XX同學來說說她的做法。”我站了起來,一個自信的聲音回蕩在教室……
舉手的感覺很復雜,但我相信最終自信與勇敢會戰(zhàn)勝一切。我會自信、驕傲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拋棄恐懼,扔掉怯懦,以最亮麗的自信裝點自己。
教師點評:
全文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以舉手一事為記敘背景,選取一種為主、多種交織的具體感覺作為寫作重心,扣題精準。此外,在對個人感受的描述過程中充分調動各種語言形式突出心理感受,如用動作細節(jié)暗示緊張、猶豫之情,用比喻、夸張等修辭形象、生動地展現矛盾之感,其細膩、真實的程度極易引起讀者的回憶和共鳴,詞句表達上也不乏亮色。
學生例文2:
舉手的感覺
隨著時光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舉手時的那種感覺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最后竟消失了。
“7加8呢?”隨著這個簡單的問題從老師的嘴里問出,坐在一年四班的我和一群同樣知道這問題答案的孩子再一次舉起那稚嫩的小手。“某某——”“得15!”氣死我了,老師再一次把我的名字忽略了。為什么?為什么每一次她總是叫別人,而忘記了我的存在!“16加26得多少?”我“噌”的一下把手舉得老高,此時別的同學還沒有反應過來。我看這次你叫不叫我,我的眼神在老師和那些同學之間來回掃視,不過眼神不一樣,看老師時是充滿了希望,看同學時卻是一種藐視。“小A——”我期盼已久的名字,終于從老師的嘴里不情愿地爬出來了……
小學三年級的生活已讓我感覺到一點學習的壓力了,隨著書后問題的難度逐漸加大,同學們已經不會再像一年級那樣,那么順利地答完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了,所以我買了一本教參,上課前,我把課后題的答案全部記在了書上,想著上課時炫耀一下。“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誰能總結一下?”此時班里鴉雀無聲,我用眼睛觀察了幾秒鐘,揚起頭把手剛舉起來時,一想又不對,如果老師聽到我所說的答案與標答不謀而合時,她會不會懷疑我……我就在膽怯和驕傲的矛盾心情中把手滯留在空中。“小A!你來說說。”……
轉眼間,我上了初中,無人舉手回答問題已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簡單的問題會而不答,疑難的問題答而不會。終于一位敢于沖破這種局面的人出現了,然而卻不是我。當他回答完問題坐下時,班里的“噓”聲再一次地出現,不知是佩服還是諷刺。而我卻因不愿做這種被別人“瞧不起”的人,把手永久地藏在書桌下,從此也就失去了舉手的感覺……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以舉手的感覺的變化為行文線索,以學習生活中的幾個時間段為依托,構思新穎、巧妙。更適合采用排比段或小標題的形式。
學生例文3:
舉手的感覺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獨自呆坐在花園里,陽光對于我是那么刺眼?;叵肫饎偛虐l(fā)生的一幕,我不禁陷入了可怕的回憶。
剛剛進行了市級三好學生的競選。候選人之一的林早在一個星期前就找過我,說,只要我選他,他就請我吃飯。我聽后先是一愣,猶豫了一下,最后答應了。
競選是在上午進行的,林是最后一個演講的人。先是一番自我介紹,然后他便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地講起了那些他自認為很重要的事跡。其間,他極其興奮,口沫飛濺,而臺下許多人已懨懨欲睡,更有人聽起了隨身聽。終于開始舉手表決了,前幾個候選人都相差無幾,當主持人說到“同意林當選的人請舉手”時,我的心怦怦直跳,我顫顫地舉起了那只手,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前方,目光呆滯,整個人猶如石膏僵在那里。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只有林的那張臉變得分外清晰,它一點點向我逼近,突然那張臉開始扭曲,變形,成了很可怕的樣子,唯有掛在臉上的笑很突出。那是一種丑惡的得意的笑。那張臉又漸漸地離我遠去,直至消失。“請放下手。”主持人的聲音又把我拉了回來。我誠惶誠恐地四下望去,還好,沒有人注意到我的窘相,這才放了心。然而,我這才發(fā)現林那扭曲的臉和壞笑卻永遠刻在我心上,揮之不去。最后,林以微弱優(yōu)勢勝出,如愿以償地當上了市級三好生,而我卻沒有先前想象的那么愉快。“快點,就差你了!”一個聲音把我拉回了現實。我發(fā)現太陽已經落山,晚霞是那么的紅,那么的紅。
晚上我并沒有去吃林所請的飯。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運用反向思維選材,通過對與錯的矛盾心理斗爭來提升主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