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亞述帝國到帖木兒帝國,歷代西亞霸主對亞歐非大陸的聯(lián)動作用

      西亞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曾深刻影響了西亞、中亞、北非乃至歐洲的文明進程。在漫長的歲月里,西亞始終發(fā)揮了連結東西方文化、貿(mào)易交流的橋梁作用。了解西亞的歷史不僅有助于完善人們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認知,更能擺脫孤立看待中國和歐洲歷史的桎梏。

      西亞文明具體是指什么,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概念,我們需要從地理環(huán)境層面來做劃分。從狹義層面來闡述,西亞文明可分為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地中海東岸、高加索山區(qū)和小亞細亞等6個細分板塊;然而從廣義層面闡述的話,則還需要將中亞和南亞等聯(lián)結東西方的區(qū)域共同劃入西亞范疇(亦可稱之為“大西亞”,以對應“歐洲-地中?!?、“東亞-東南亞-漠北”)。本文主要闡述狹義層面的西亞范圍內(nèi)的霸主更迭,但也會連帶敘述與之相關的廣義西亞范疇內(nèi)的勢力變遷。

一、西亞地區(qū)的地理

1、西亞的地形條件

      打開世界地形圖,位于亞洲腹地的青藏高原顯得如此獨特。受亞歐板塊與南亞次大陸擠壓而成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它的存在鑄就了亞洲地形的基本格局。中間高、周圍低的地勢,使得亞洲絕大多數(shù)大江大河呈現(xiàn)出放射狀的流向。從西伯利亞開始按順時針方向順序,分別有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湄南河、雅魯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阿姆河、錫爾河等主要河流,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河流就只有源于高加索山區(qū)的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了。

      地勢影響了河流的走勢,同樣也決定了山脈、高原和平原的分布情況。從地形上看,由于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天山、西伯利亞和橫斷山脈的阻隔,中原地區(qū)實際上是比較封閉的。相較而言,西亞地區(qū)能夠十分暢通的與中亞、南亞乃至北非地區(qū)暢行無阻。只是由于地中海和黑海的阻隔,西亞和歐洲兩地雖可渡海進行有限交流,卻依舊存在較大文化和風俗差異。

2、廣義層面“大西亞”的邊界

      “大西亞”泛指西起地中海東岸及小亞細亞半島,東至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腳下,包括七河地區(qū)、恒河流域等地,涵蓋了整個西亞、中亞和南亞地域。由于緊鄰西亞,且長期道路通暢,中亞的河中地區(qū)(阿姆河與錫爾河中間平原)、七河地區(qū)(流向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流區(qū)域)和費爾干納盆地經(jīng)常能夠崛起一方雄主,并影響或征服西亞。而南亞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在歷史上同樣不斷的出現(xiàn)勢力更迭,并于西亞、中亞發(fā)生互動。

      雖然受制于地勢河流,“大西亞”范圍內(nèi)很少出現(xiàn)類似環(huán)地中海地區(qū)和東亞那樣的大一統(tǒng)王朝,卻始終是聯(lián)結東西方的重要樞紐,并長期成為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載體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度參與者。

3、零碎的“大西亞”

      要想探究西亞-中亞地區(qū)的文明演變,我們需要從宏觀層面厘清時間和空間的主線,這是由于“大西亞”地區(qū)由于地理條件的制約,長期存在眾多零碎的細小板塊,并沒有類似于漢朝之中原、羅馬之亞平寧半島那樣,從文化、經(jīng)濟和軍事上始終占據(jù)壓倒性優(yōu)勢的地域,因而也就難以建立一個長期穩(wěn)固的大一統(tǒng)王朝。即便是諸如馬其頓、阿拉伯和帖木兒那樣的大帝國,也難以擺脫快速崩裂的命運。

      兩河流域又被稱作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西亞文明的源頭,早在6000年前就誕生了奴隸制蘇美爾城邦。在該地區(qū)周圍,是一組回旋鏢地形的高原和山脈,其中北邊的亞美尼亞高原阻擋了兩河文明對小亞細亞半島的輻射,東邊的扎格羅斯山脈更成為中亞游牧族群屢屢入侵兩河的跳板,從伊朗高原翻越該山脈之后,能夠形成對平原地區(qū)的高屋建瓴之勢。與扎格羅斯山脈共同構成伊朗高原壁壘的科佩特山脈,則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西亞和中亞的地域。興都庫什山脈更成為南亞與西亞之間的分野,僅僅留存六百余米的開伯爾山口成為碩果僅存的關隘。不論是狹義的西亞還是更為廣泛的“大西亞”地域,過分零碎化的地理格局致使此地注定了經(jīng)久不息的爭霸和循環(huán)往復的興衰。

二、歷代西亞地區(qū)霸主

1、亞述帝國:首位西亞霸主

      自蘇美爾-阿拉德時代之后,兩河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許多國家,巴比倫、赫梯、以色列-猶太等勢力先后崛起,并于盤踞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一同,構成了古西亞北非世界的基本格局。此時兩河流域的亞述由阿卡德烏爾王朝的附庸,先后淪為古巴比倫王國和米坦尼王國之藩屬。亞述人是由印歐語系的胡里特人(印歐族群)和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含閃族群)融合形成,對文化和技術的接納程度較高,并于公元前14世紀中葉崛起并擊敗了米坦尼,建立了強大的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崛起之后,先后擊敗了古巴比倫和赫梯,并以兩河流域為核心對外擴張。公元前1078年,亞述曾因遭遇阿拉米人遷徙浪潮的打擊而衰落,后又于前10世紀再度崛起。復興后的亞述又被稱為新亞述帝國,此時的亞述已經(jīng)開始廣泛使用鐵器,極大的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為長期對外戰(zhàn)爭提供了充足的給養(yǎng)和兵源。此時的亞述,朝小亞細亞方向與烏拉爾圖王國戰(zhàn)斗、向地中海東岸不斷肆虐,并相繼占據(jù)了以色列、敘利亞等地、對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地區(qū)發(fā)動攻勢、甚至遠赴北非成功入侵了古埃及。可以說亞述是西亞地區(qū)歷史上第一個具備碾壓地位的霸主,可惜此后不久便陷入了內(nèi)亂和游牧族群西徐亞人(又稱“斯基泰人”、“塞種人”,屬于印歐族群)入侵而迅速衰落,并在被米底和新巴比倫王國聯(lián)手打擊下滅亡。

2、波斯帝國:首位三洲帝國

      在亞述帝國覆滅之后,新巴比倫和米底按照西亞地區(qū)平原(兩河流域)和高原(伊朗高原和亞美尼亞山區(qū))的分野劃定了各自勢力范圍,卻未曾想臣屬于米底的安善王國居民在外孫居魯士二世的率領下發(fā)動起義。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建立了波斯帝國,并滅掉米底王國,統(tǒng)一了波斯高原。以此為基地,居魯士二世先后征服了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印度河流域和新巴比倫王國,并最終率軍東進,來到了中亞。然而威風一世的居魯士二世卻于此時陰溝翻船,被中亞土著馬薩革泰人(大體相當于花剌子模人、吐火羅人等諸多中亞游牧族群的集合)干掉了。

      居魯士二世死后,其子岡比西斯二世上臺,并著手征服了古埃及王國。到了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不僅延續(xù)居魯士二世的遺志,兵鋒再度指向中亞,并控制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河中地區(qū)),同時還攻占了印度河平原和馬其頓王國。當波斯人戰(zhàn)騎踏上色雷斯的土地之時,波斯帝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然而也正是由于波斯帝國染指愛琴海地區(qū),改變了此后西亞的歷史趨勢。

      大流士一世時期,不僅攫取了中亞河中地區(qū),兵鋒最遠處甚至已經(jīng)抵達了費爾干納盆地(古稱拔汗那,位于帕米爾高原以西),居魯士二世征服中亞的愿望就要被實現(xiàn)了。恰在此時,小亞細亞西側的希臘城邦叛亂了。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春秋諸侯爭霸時期,而南亞也正在上演十六雄國的戲碼,北非的古埃及雖被波斯帝國征服,迦太基也正處于萌芽期,意大利半島更是一片混亂之中。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波斯帝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然而當小亞細亞爆發(fā)希臘城邦愛奧尼亞叛亂之后,希臘本土的雅典城邦竟然選擇主動出兵干涉并劫掠呂底亞故都。惱怒不已的波斯人從中亞轉(zhuǎn)戰(zhàn)愛琴海前去平叛,波希戰(zhàn)爭由此爆發(fā)。

      由于內(nèi)部隱患、戰(zhàn)線過長等因素,波斯最終被團結一心的希臘城邦所擊敗。只是戰(zhàn)爭結束之后,波斯和希臘的命運卻由此捆綁在了一起,戰(zhàn)后雅典、斯巴達和科林斯等城邦先后爭霸,波斯也從旁干涉,以求渾水摸魚。后來不同派別的希臘城邦以雇傭軍的身份成為波斯帝國不同派系的外援,在返向干涉波斯內(nèi)政的同時也探清了帝國的虛實,這為后來馬其頓東征埋下伏筆。

3、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東征

      波斯帝國龐大的疆域和零碎的地理區(qū)塊,導致其始終處于對各地平叛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公元前330年左右,征服和汲取了全希臘的馬其頓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率領下東征,踏上了西亞的土地并將日薄西山的波斯帝國撕碎在地,建立了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東征是冷兵器時期,歐洲人僅有的一次攻入西亞腹地的舉措,只是繼承了希臘城邦和波斯帝國疆域的馬其頓帝國,同樣也繼承了它們諸多不穩(wěn)定的因素。亞歷山大死后不久,帝國便土崩瓦解了。

      解體后的馬其頓帝國,形成了諸多由亞歷山大部下統(tǒng)領的希臘化國家,其中包括盤踞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位于小亞細亞的安提克王朝和雄霸西亞大部的塞琉古帝國。只是此時的東方已經(jīng)步入了戰(zhàn)國七雄的年代,南亞的摩揭陀也已經(jīng)崛起,結束了十六雄國時期,建立了統(tǒng)一北印的孔雀王朝,并于塞琉古帝國接壤了。此時有一群神奇的部族,從秦國的邊境一路西進,跑到了中亞七河地區(qū),他們的名字叫做月氏。

4、安息帝國:絲綢之路

      自塞琉古帝國從馬其頓分裂出來不久,便受到帕提亞人的反叛,東疆的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圖斯一世隨即趁機宣告獨立,并建立了巴克特里亞王國。然而其后不久,錫爾河流域和七河地區(qū)的塞種人南下,滅了巴克特里亞王國并建立大夏,對塞琉古帝國的東疆構成新一輪沖擊。塞種人之所以南下,是因為遭到西遷的月氏人驅(qū)趕,奈何后來烏孫舉族西遷擊敗月氏,促使月氏人再度南下促使大夏臣服于月氏。就在中亞地區(qū)進行一輪輪民族西遷浪潮之時,帕提亞人逐步蠶食塞琉古的領土,并最終與羅馬人會師于地中海東岸,建立了安息帝國。

      月氏與烏孫之所以會屢屢西遷,是因為東亞漠北草原之上崛起了一個龐大的游牧帝國。匈奴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中亞乃至西亞的格局,也深刻影響了中原地區(qū)的秦漢王朝,不過此時對正處于崛起中的安息帝國影響意義并不大。真正對安息構成威脅的是西邊的羅馬帝國和東邊剛剛兼并月氏其余四翕侯的貴霜。其中羅馬和安息之間的爭斗主要圍繞亞美尼亞山地展開。因為依據(jù)西亞的地勢,羅馬如若占得亞美尼亞則可攻入伊朗高原,而安息如若獲得亞美尼亞則能進取小亞細亞。正因如此,雙方圍繞亞美尼亞的爭斗尤為激烈。不過西亞的零碎化地理區(qū)間,注定安息難以集結羅馬和漢朝那般龐大的實力,雖然羅馬始終未能征服安息,但安息大體處于守勢,只能在羅馬入侵之后的反攻中贏得一些戰(zhàn)果。

      東漢時期,漠北草原上的匈奴被中原王朝徹底撕碎,南匈奴內(nèi)附,被匈奴西遷遠遁。此時的貴霜北征康居、大宛、花剌子模,南下開比爾山口后,直抵印度河,與東漢、安息、羅馬一道被并稱為古代世界四大帝國,成為絲綢之路的構筑者之一。貴霜的崛起對安息造成了新一輪壓力,尤其是安息帝國源于草原貴族同盟的屬性,造成帝國內(nèi)部權勢被各七大軍事家族掣肘的局面。在長期與羅馬的戰(zhàn)爭、內(nèi)部大家族掣肘和絲路崩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和群雄割據(jù)導致交通阻隔)的共同作用下,安息帝國逐漸走向衰落,并被法爾斯總督阿爾達希爾一世推翻了。

5、薩珊波斯:橫貫西亞400

     當初居魯士二世在伊朗高原南部,與兩河平原交匯的臨海區(qū)域起家,憑借高屋建瓴之勢先后殲滅了米底和新巴比倫,成功登臨西亞霸主之位。安息帝國末期,以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國)后嗣自居的阿爾達希爾一世,同樣于此處發(fā)家,并消滅了被其認為是外來征服者的帕提亞王朝,建立了波斯第二帝國,即薩珊波斯。踏著安息的尸身,薩珊波斯反手就捅了鄰居貴霜一槍,成功接納了北貴的遺產(chǎn)。此時的薩珊一度西臨羅馬、東接晉朝。只是隨著西晉八王之亂和羅馬軍人干政時代的到來,薩珊顯得是如此的強盛,以至于在后來與羅馬的爭斗中,甚至曾創(chuàng)下俘獲羅馬皇帝瓦勒利安的輝煌戰(zhàn)果。

      到了薩珊波斯中期,南亞的笈多王朝逐漸崛起,成為繼孔雀王朝之后,由摩羯陀建立起來的又一個統(tǒng)一北印的大帝國。只是不同于信奉佛教的孔雀王朝,在笈多王朝的統(tǒng)治下,婆羅門教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回升,并以印度教的形式重新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同樣的事情也在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同步進行著。羅馬帝國分裂成了東西兩半,其中導致西羅馬崩潰的日耳曼蠻族紛紛皈依基督教和羅馬拉丁文化;而東羅馬則開始逐步希臘化的進程,后來被羅馬教會和諸多蠻族基督徒國家貶斥為拜占庭。至于東方則處于南北朝對峙的局面,頻繁的權力更迭導致南朝拋棄儒家治國的方式,轉(zhuǎn)而推崇佛法;至于北朝經(jīng)歷了五胡亂華的悲歌之后,疲弱的士族之軀被注入野蠻精悍之血,再度煥發(fā)出恢宏的活力。同樣處于文化變革前夜的還有位于阿拉伯半島上的貝都因部落民,他們長期受到猶太教、基督教和原始多神教的影響,卻于薩珊波斯后期出現(xiàn)文化裂變。

      至少在6世紀,沒人能夠預測到長期處于荒蕪狀態(tài)下的阿拉伯半島,竟能夠爆發(fā)出如此驚人的力量。因為那時的亞歐大陸形式是頗為明朗的,西羅馬雖然崩潰并被一群日耳曼蠻族國家所取代,但拜占庭繼承了古羅馬的遺志,繼續(xù)與扮演東方角色的薩珊波斯相對峙著。從他們的身上能夠看到羅馬與安息,甚至是希臘與波斯的影子。由于北匈奴、貴霜等一系盤踞中亞的族群走向消亡,一股被認為源于這些族群,被稱為嚈噠(又稱“白匈奴”)的勢力逐漸成為中亞地區(qū)的霸主,并于薩珊波斯和笈多王朝構成“大西亞”三足鼎立之勢。

      嚈噠的崛起不僅威脅到薩珊的西亞霸主地位,同樣促使漠北草原的柔然寢食難安。為了對抗南邊同族的北魏王朝,柔然曾選擇與南朝結盟。只是從蕭齊開始,柔然與南朝的關系陷入破裂,只留下柔然獨自抗衡勢力強大的北魏。同時對峙嚈噠和北魏兩大強國,縱使是草原霸主,柔然也漸漸吃不消了,所幸還有薩珊波斯。為了與薩珊波斯爭奪伊朗高原,嚈噠南侵興都庫什山脈鯨吞貴霜殘余勢力,并擊敗笈多王朝后,繞道北印襲擊薩珊。恰在地緣要地亞美尼亞在馬米科尼揚家族(據(jù)傳是馬超后裔,可靠性有待商榷)的率領下起義,致使薩珊波斯腹背受敵。就這樣薩珊波斯和柔然漸漸走到了一起,不過這也導致嚈噠與北魏的聯(lián)合。

      為了重振漢朝時,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影響力,北魏派遣使者來到中原,正好見識了嚈噠與薩珊的戰(zhàn)爭。了解到嚈噠與柔然仇怨之后,北魏轉(zhuǎn)而聯(lián)絡嚈噠尋求結盟。不久在東西夾擊之下,柔然節(jié)節(jié)敗退,嚈噠居然就和北魏接壤了。薩珊聽聞之后迅速聯(lián)絡北魏,尋求攜手對抗嚈噠,同時也派人與南朝取得了聯(lián)系。后來北魏雖然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奈何西魏比北魏還要長袖善舞,扶持了突厥從背后捅了柔然一道,并斷絕了吐谷渾與南朝的聯(lián)系,逐步發(fā)展壯大起來。突厥興起之后,嘗到結盟甜頭的薩珊波斯又選擇與突厥結盟滅了嚈噠。然而這已經(jīng)是7世紀前夜的事情了。

6、阿拉伯:異軍突起的駱駝騎士

      當東方經(jīng)歷了北周篡西魏、隋篡北周的一系列戲碼之時,拜占庭帝國與薩珊波斯這對死敵也已經(jīng)進入精疲力竭的邊緣,并被崛起于阿拉伯半島的哈里發(fā)帝國一并收拾了。不同之處在于拜占庭帝國逃過了亡國厄運,而薩珊波斯由于距離太近等原因,墜落到了歷史的塵埃中。當阿拉伯在西亞對薩珊波斯窮追猛打之時,東方隋末劇變,唐朝建立了。當薩珊波斯被徹底覆滅的時候,大唐的鐵騎已經(jīng)在突厥的故土上肆意馳騁著。國都長安甚至迎來了一位名叫卑路斯的異域貴族,他自稱是薩珊波斯的王子,并將復國的期望寄托于大唐的天子身上。

      成為西亞新一任霸主的阿拉伯人并未統(tǒng)一很長時間,遼闊的疆域上分布著太多零碎的區(qū)域,沒有一處能夠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同時由于風俗、族群、教義的不同,經(jīng)歷了短暫的四大哈里發(fā)的神權時期后不久,帝國崩裂了,并先后出現(xiàn)了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不過正是因為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與唐朝的擴張和接壤,致使崩潰與3世紀的路上絲綢之路再度興起。商路的重現(xiàn)成為阿拔斯王朝聯(lián)結帝國各處利益集團的紐帶,從形式上維護了王朝的統(tǒng)一。相應的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尤其是吐蕃占據(jù)西域之后,缺乏陸路商道作為紐帶的阿巴斯王朝各處烽火連天,叛亂四起。

      隨著阿巴斯王朝的衰落,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和白益王朝等諸多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卻始終沒有一個占據(jù)碾壓地位的西亞霸主出現(xiàn)。此時的東方,中原結束了五代更迭的亂世,漠北同樣被契丹人的鐵騎犁了一遍,遼國出現(xiàn)了。遼國的出現(xiàn)致黠戛斯不得不西遷中亞,而在此之前被其擊潰的回鶻已經(jīng)先行一步西遷了。新一輪草原部族西遷浪潮促使突厥人向西走的更遠,并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西亞北部亞美尼亞山區(qū)和小亞細亞半島,這支突厥人勢力被稱為塞爾柱,阿巴斯王朝便是在它的鐵騎下覆滅的。

7、塞爾柱:突厥人東山再起

      塞爾柱人源起于中亞葉護國,后在薩曼王朝的庇護下成長起來。后來塞爾柱人攻占了巴格達,滅掉白益王朝后建立了塞爾柱帝國,并最終兼并了阿拔斯殘余地盤和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丟失引發(fā)整個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恐慌,在拜占庭和羅馬教宗的策動下,西歐諸國開始組織十字軍,并于1096年拉開了十字軍東征的序幕。塞爾柱和基督教世界以十字軍東征的形式繼續(xù)延續(xù)著源于波希戰(zhàn)爭的地中海東岸對峙。

      就在地中海東岸再度展開宿命之戰(zhàn)時,新一輪漠北草原西遷浪潮爆發(fā)了。原來統(tǒng)治漠北的遼國出現(xiàn)了危機,被海上之盟的女真和北宋聯(lián)手夾擊(實際上是女真人獨自重創(chuàng)契丹主力),不甘失敗的契丹人不得不選擇遷徙至西域,建立西遼之后時刻伺機東歸反撲金朝。當時西遼擊敗了塞爾柱帝國的附庸西喀喇汗國,促使其糾集土庫曼、古爾王朝、咖色尼和俾路支等眾附屬國軍隊攻打西遼,怎料想被遼軍打的一敗涂地。經(jīng)此一役后,塞爾柱漸漸日薄西山,真空出來的中亞區(qū)域被西遼的附屬花剌子模接收了。花剌子模后來南下,先后征伐了塞爾柱和古爾王朝后越做越大,漸漸的開始不聽西遼的話,逐步成為西亞的霸主了。奈何正當此時,又一輪草原民族遷徙爆發(fā)了。

8、蒙古人:伊爾汗國和帖木兒帝國

      13世紀的漠北草原出了一個霸哥,那就是成吉思汗。不同于以往歷次游牧族群西遷浪潮皆是東方競爭的失敗者,這一輪西遷浪潮是由戰(zhàn)勝者以征伐而非避難的形式出現(xiàn)的。當蒙古一路崛起之時,西遼卻收留了乃蠻部王子屈出率,并遭奪權。這觸怒了成吉思汗,并率軍滅了西遼。蒙古就這樣與花剌子模接壤了,可惜自詡為霸主身份的花剌子模仗著自己控制商路,誅殺了一隊蒙古商人和使者,徹底拉開了蒙古西征的序幕。

      隨后的事情就簡單了,蒙古西征啟程之后,根本停不下來。西遼、花剌子模、羅姆蘇丹國、基輔羅斯、伏爾加汗國、木剌夷、阿尤布、西夏、金朝、吐蕃、大理、南宋、朝鮮、越南...!一連串勢力相繼覆滅,蒙古人成為西亞的霸主。然而隨著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戰(zhàn)事中,于釣魚城戰(zhàn)死,形勢再度發(fā)生了變化。作為蒙哥的親兄弟其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展開汗位爭奪,最終由忽必烈取勝并建立元朝,同時也導致他不得不分封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和金帳汗國。至于遠在西亞的另一位蒙哥兄弟旭烈兀,由于堅定支持忽必烈而被元朝將從伊朗高原直至地中海東岸的遼闊土地全部封賞于他,伊爾汗國由此建立。

      后來察合臺汗國滅了窩闊臺汗國,獨占中亞,卻又分裂為東西兩半。位于西亞的伊爾汗國則由于零碎的疆域,統(tǒng)治時間并不長就陷入崩潰之中。就在此時,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攫取汗國統(tǒng)治,建立了帖木兒國。隨后在西亞地區(qū)伊爾汗故地不斷征伐,兵鋒最遠處已經(jīng)抵達小亞細亞了。只是后來帖木兒帝國遭遇了伊爾汗國同樣的困境,內(nèi)部叛亂不斷。在先后遭到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的反推之后。到了賽法維王朝(繼承自白羊王朝)時期,埃米爾·帖木兒這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并曾想東征明朝的強人,只余一位巴布爾的后代在南亞建立了莫臥兒帝國了。

      帖木兒帝國覆滅之后,奧斯曼帝國成為盤踞在亞非歐三洲的巨無霸,但卻始終未能在西亞地區(qū)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伊朗高原上的賽法維王朝、阿夫沙爾王朝、贊德王朝、愷加王朝均曾先后與之形成對峙,直至近代歐洲殖民者的到來。

      綜上所述,通過梳理歷史上歷次西亞霸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西亞地區(qū)長期處于不同勢力的膠著之中,難以形成長期穩(wěn)定的勢力格局。即便出現(xiàn)了幾乎統(tǒng)治整個西亞的勢力,也終究會因為過于零碎化的地理環(huán)境而難以長久,不論這個統(tǒng)治者是本土豪強還是外來征服者。

      同時,正因為西亞地區(qū)復雜的歷史演變,以及整個“大西亞”地區(qū)對亞歐大陸兩端人類古代文明的樞紐作用,我們也更應該深刻研讀和了解該區(qū)域的發(fā)展脈絡和對文明的影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文明和亞歐其它文明之間的關系(一)
中亞歷史
解密:西亞強國安息國有著什么樣悠久的歷史?
5000年世界大格局變遷(上):中國后發(fā)超車,最終屹立于東方
羅馬波斯戰(zhàn)爭的原因和背景|波斯|羅馬|帕提亞|王國|王朝
白話四大文明古國之七:伊朗高原的中亞雄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