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模式 毛澤東曾和臧克家說:"曾經(jīng)以為明代無好詩,《明詩綜》沒有看頭,但其中李攀龍、高啟的詩卻妙",他甚至贊高啟為"明代最偉大的詩人"。然而,就是這位偉大的詩人,卻被施以腰斬酷刑,身體截成八段。刑場上,高啟用半截身子的力量,手蘸鮮血,寫下三個醒目的"慘"字,真是慘不忍睹,慘絕人寰,死時年僅39歲。
大圖模式 《牧牛詞》
爾牛角彎環(huán),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大圖模式 這是一首樂府詩,非華贍清麗之作,乃平實深沉之篇。它借牧童的口吻展開,通過放牛的孩子們的調(diào)笑交流,表達了他們與牛相依相榜的關(guān)系。你聽,他們說:你家的牛角彎彎的,我家的牛尾禿禿的;你看,他們吹著笛子,搖著長鞭,在田頭地角趕著牛吃草。他們深知牛的勞苦與饑餓,遠處沒有好草,別讓牛跑得太累,別讓牛吃不飽。他們放牛時,要么騎在牛背上唱歌,要么坐在牛身邊休息,晚上回去,還要貼著牛身睡覺。牛是農(nóng)家的重要牲畜,孩子們愛牛、親牛,與牛有著深厚的感情。高啟出身寒門,他曾"我本東皋民,少年習(xí)耕畜",他對農(nóng)戶生活很熟悉,所以寫得真實可信,情趣盎然。
寫到此,牧童與牛的感情似乎寫盡了,而在結(jié)尾處,高啟筆鋒陡轉(zhuǎn),讓詩的主題瞬間深化。
大圖模式 孩子們說,整天放牛沒有什么憂慮,就害怕把牛賣掉去交租。繁重的苛捐雜稅,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含蓄點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不滿,鞭撻了封建剝削的殘酷性,表達了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
此詩共十句,前八句寫牧牛之樂,后兩句寫牧牛之憂;前八句欲抑先揚,后兩句先揚后抑,牧童與牛相得之樂趣,更反襯牧童深切之憂慮。全詩明白如話,不說教,不空洞,以小見大,結(jié)尾畫龍點睛,引人深思,足見其藝術(shù)構(gòu)思的新穎。
大圖模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