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拖延癥”

說到最令家長頭疼的親子教育問題,孩子做事拖拉,總是要反復催促,一定屬于排名前幾的問題之一。

最關鍵的是,很多孩子會在明明時間緊急,必須抓緊時間完成任務的時候,呈現出“不慌不忙”的狀態(tài),把家長急得不行。

例如,臨近大考,卻玩手機、玩游戲;明明作業(yè)一堆,卻就是離不開電腦,怎么催都沒用。

我們今天就嘗試來談一談,有關“拖延癥”的相關問題。

1

要解決拖延癥,首先需要清楚幾個基本的關系。

第一,關于壓力和拖延的關系。

有時候我們有一個錯覺,壓力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動力。

其實不然。

過高的壓力會從多方面造成拖延,大腦也更容易屈從于誘惑。

諸如打游戲,刷視頻,吃零食,都會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由此帶來的快感,會形成巨大的誘惑。

這種多巴胺并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它激發(fā)的是人的渴望系統,這種渴望的滿足,能讓人獲得短暫的放松。

人在壓力狀態(tài)下,對能分泌多巴胺的誘惑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

更通俗點的理解是這樣的:

壓力會產生更多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這是負能量。處理這些負能量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心理資源,就是要消耗正能量。

于是我們陷入了這樣的怪圈:壓力越大,我們越需要時間和精力來放松,那就玩會游戲吧。

玩過游戲后回頭一看,原本就很緊迫的時間更緊迫了,壓力更大了,只好繼續(xù)放松。

壓力和拖延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2

第二,拖延和內疚、自責的關系。

我們本能地以為內疚和自責是我們對抗拖延癥的朋友。

我們相信,當孩子屈從誘惑或者開始拖延時,需要有一個嚴厲的父母對他們提出批評,指出他們的問題。

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不用父母批評,自己就會開展自我批評和自我指責。

孩子會堅信,自己之所以拖延,就是因為對自己不夠嚴厲,太放松自己。

于是,更加變本加厲地指責、控訴自己。以為這樣就能將自己從拖延癥中解脫出來。

可惜這是一種錯覺。

通常的情況是,當我們在上一次拖延中對自己態(tài)度越嚴厲,下次越可能繼續(xù)拖延。

很多研究表明,內疚和自責會讓我們陷入“放縱—自責—更嚴重的放縱”的惡性循環(huán)。

一方面,內疚和自責會降低我們的自尊,讓我們覺得自己懶惰、一事無成,因而更容易自暴自棄,放棄掙扎,徹底放縱自己

同時,內疚和自責也會帶來更多的壓力,而前文已經談過,過度的壓力會讓我們更容易屈從誘惑。

以玩游戲為例。

孩子如果在玩游戲中有明顯的內疚和自責,不僅會加重壓力,還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好吧,我都已經玩游戲了,那再玩一會又何妨?反正都拖延了,再拖延一會又怎么樣?

最終漸漸破罐子破摔,浪費大把的時間。

很多孩子明明覺得游戲不好玩,卻仍然玩?zhèn)€不停,就是這個道理。

3

第三,拖延和放松的關系。

我們很怕孩子放松,因為一放松起來就怕收不住。

事實上,收不住的是放縱,而非放松,而放松與放縱之間的臨界點,就來自于過度的自責、內疚。

和我們的常識相悖的是,研究發(fā)現:當人們屈服于誘惑時,不讓他們感覺到內疚,相反讓他們享受放松和快樂,居然能夠增加人們抵御下次誘惑的能力。

簡單理解就是,假設孩子在需要做作業(yè)的時候,去玩了半小時游戲,反正游戲已經玩了,就讓他享受這半小時,不指責、抱怨。

孩子反而能夠更有效地安排時間,實現自控。

很不可思議吧?

這是因為,將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解放出來,孩子們反而能夠思考自己為什么會自控失敗,總結經驗教訓。

另一方面,一旦擺脫了內疚和自責,孩子們也不用消耗大量的心理資源去安撫內心的挫敗感。

前文已經提過,處理負面情緒,必然消耗能量。

這樣,節(jié)省下來的心理資源,就能用來增強自控能力。

相反,一放松就責怪自己,過度的能量負面消耗,最終就破罐子破摔,陷入“放縱”的深淵,無法自拔。

4

前文談那么多,其實就想表達一個觀點:在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癥”這件事情上,盡量不要幫倒忙。

例如,不斷增加孩子的焦慮和壓力。

又如,過度批評和指責,增加拖延的負罪感。

還有,見不得孩子一點放松,孩子一放下書本就心急如焚。

諸如此類,都可能會加重孩子的“拖延癥”,甚至放棄自控,陷入放縱之中。

那么,孩子拖延就不管嗎?

當然不是,拖延的孩子,其實非常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

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增強自控力,遠離拖延癥。

05

①幫助孩子區(qū)分渴望和真正的快樂。

我們沉迷玩游戲或者刷手機,是因為大腦激發(fā)了我們的渴望系統,形成了誘惑,讓我們誤以為會收獲快樂。

但其實不是。

渴望滿足之后,隨之而來的是空虛感,以及浪費時間的自責。

真正的快樂一定是來自于完成目標之后的成就感和價值感。讓孩子理解這一點,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抵御來自電子產品的誘惑。

②提示目標和方向

孩子的大腦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自控力相對較弱。

相應的,目標感和方向感也就更容易迷失,就像走在路上,很容易被路邊的小花小草吸引一般。

家長需要提示一下孩子的目標和方向,避免時間的過度荒廢。

但切忌不斷提醒、反復強調,引起反感,點到為止就行。

③減少孩子的自責、內疚。

當孩子因為拖延,過度責備自己時,可以給予更多的接納和理解,減輕孩子的自責、內疚。

畢竟,我們都只是普通人,不可能像機器人一般,什么都是設定程序就分毫不差地完成。

放松不是原罪,這次超時放松了,下次吸取教訓就可以,沒必要過度上綱上線。

④避免過度標簽化。

一個孩子,一旦認定:我就是個拖延癥晚期。就再難有更多的改變動力,陷入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無力狀態(tài)。

父母反反復復提示孩子:

“你做事怎么這么拖拉?”

“你快點行不行,天天拖,天天遲到!”

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暗示,久而久之,孩子會從內心中接受了家長的評價,不再相信自己的自控能力。

作者簡介

周治瓊,心理學碩士。

曾多年任廣州市某三甲醫(yī)院兒童青少年科心理醫(yī)生。

目前自己開設工作室,專職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工作。

接觸過大量各類家庭及青少年,咨詢小時數6000小時以上。

每周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點,探討親子教育方法和誤區(qū)。

解決心理困惑,與大家共同成長、進步。

球分享

球點贊

球在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讓自控力變成本能反應|《自控力》學習第二周
生活中的“意志力”
你不是不懂得自控,你只是不懂得精力管理!
科普|什么是意志力?怎樣提高意志力?
越來越多的人沒有自控力,不是意志力太弱,真正的原因出乎意料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