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言詩
|
九言詩,一般說來,全詩每句九字,句數(shù)不限,以偶數(shù)句式為主,節(jié)奏均依傳統(tǒng)體式。 南風操 反彼三山兮商岳嵯峨。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 (樂府誤作嘆?!稹稑犯娂肺迨咦髂巷L歌。風雅逸篇一。) 以9言為主。 越人歌 《說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日。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曰:濫兮抃草濫予昌柢澤予昌州州饣甚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於是乃召越譯。乃楚說之曰云云。於是鄂君子皙乃扌翕脩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zhí)珪。一榜枻越人。猶得交歡盡意焉。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歌 《詩紀》作幽歌。 《漢書》曰:孝惠時。友以諸呂女為后。不愛。愛它姬。諸呂女讒之於太后。太后怒。召趙王置邸。令衛(wèi)圍守之。趙王餓。乃作歌。遂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彊授我妃。 「相和歌辭。善哉行」貫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清揚,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 現(xiàn)存最早,形式最完備的九言詩 《胡茄十八拍》第七拍 舊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何誰是。 但是每句有語助詞兮,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九言詩。 曹髦之后,九言詩亦有人為之。據(jù)蕭統(tǒng)《文選序》載:“自炎漢中葉,厥途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qū)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并驅(qū)”。 昔思君 晉?傅玄 昔君與我兮形影潛結(jié)。今君與我兮云飛雨絕。 每句有語助詞兮。 南朝宋謝莊有《明堂歌》九首,依五行數(shù),或三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其中《歌白帝》為九言,這可能是現(xiàn)在流傳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九言詩。 百川如鏡天地爽且明,云沖氣舉德盛在素精。 殘形操 韓愈 《琴操》曰:“《殘形操》,曾子所作。曾子夢一貍,不見其首,而作此曲也?!?/p> 有獸維貍兮我夢得之,其身孔明兮而頭不知。 也有語助詞兮。 歌二首 宋 欽宗朱后 昔居天上兮珠宮玉闕,今入草莽兮事何可說。 詩中有兮字。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 釋正覺 發(fā)須衰白而霜雪益深,肌膚蒼老而松桂剝皴。 句句含而字。 形式上漸趨成熟的九言詩是在元明時代。 元代天目山僧人明本的《九字梅花》是規(guī)范的九言詩: 昨夜西風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 九言詩寫得好的,當為明人楊升庵(慎)的一首《梅花詩》: 玄冬小春十月微陽回,綠萼梅蕊早傍南枝開。 這已經(jīng)很有九言律詩味道了. 明盧贊元亦有九言《酴醿花》詩云: 天將花王國艷殿春色,酴醿洗妝素頰相追陪。 其詩雖略嫌于冗沓,但頗有詩味。可見九言詩只要語言駕馭得當,并非象一些人所說那樣高不可攀。 魏偁也有《暮春即事》《石城久旱仲冬十二夜大雨曉起作》。 石城久旱仲冬十二夜大雨曉起作 昨夜陰風怒號亂云走,須臾天赤疾雨敲窗牖。 秋泛圖 清 朱竹垞 田郎與我相識今十年,新詩日下萬口爭流傳。 斷炊日讀書歌 清 王瑤娟 塵世渾渾兮俗眼茫茫,乾坤浩大兮各有行藏。 每句有語助詞兮。 臺陽集 清 唐贊袞所撰 家大人七十壽,全臺文武制屏為壽;因取「天保九如」之意,作九言詩以酬之。 因思古禮客為高堂壽,高堂拜受洗爵宜敬酬;
|